特色国货崛起的背后:无硫八角只销往国外?“硫磺八角”超标16倍!
来源:人民名品
2020-09-24 16:28:56

食材的“源头污染”是灾难性的,然而,我们却深受这种灾难的荼毒而不自知!

“中国八角看广西,广西八角看南宁。”随着八角进入丰收期后,广西南宁作为八角的主产区,也迎来出货旺季。数据显示,早在2005年,八角年产量就已达到10万吨,占世界市场总产量的90%以上,年产值近10亿元。每年8月,全国各地的批发商都会赶到南宁三塘镇采购八角。这里的高峰天然香料物流中心(以下简称:高峰市场)是当地最大的八角交易市场,一天出货量高达300吨。

八角作为绝大多数国人厨房必不可少的一剂传统调味料,在人人谈养生、食品安全被高度重视的今天,却在近日被爆料出一个惊天的“公开”秘密:八角市场正在被违规的“硫磺八角”吞噬。然而,“硫”动的八角为何能八面威风、大杀八方?

一、“硫磺八角”严重泛滥

针对“硫磺八角”严重泛滥的问题,此前新京报曾发表《调查丨被硫磺熏制的八角,“在市场里呆久了,嗓子都会被熏哑”》,深度揭秘了南宁八角市场交易的内幕。

据了解,按照传统方法制作八角,在八角生果采摘后,需要进行水焯或晾晒杀青,至少5天才能晒到足干。为了缩短时间,一些商户便利用烧木柴或者煤炭烘烤,但这种杀青方法很容易使八角颜色变黑,需要熏硫磺护色。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八角色泽,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商户都在违规使用硫磺熏制八角。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盆硫磺一般重2-4斤,为了熏得均匀,每4米左右的八角晾晒条会放置一盆硫磺。天气不好或者湿度高的时候,还会熏两遍。

正常的足干八角,5、6斤才可以晒一斤干果,但硫磺果2斤多就可以晒一斤,成本低了近一半。

在高峰市场,“硫磺八角”的价格优势也十分明显。“硫磺八角”的售价大多在每斤20元左右,而无硫八角的标价则近30元。根据干湿度不同,“硫磺八角”也有一定价格差异。

五成干和六成干的硫磺八角,每斤有2、3元的价格差。八角水分越大,说明打的硫磺越多。

如今,在逐利的趋势下,“硫磺八角”被全国各地经销商带往各地的饭店、食堂等餐饮地点。甚至有业内人士脱口而出,“如今的高峰市场90%都是硫磺果”、“现在国内市场超过90%都是硫磺八角”。尽管无法确定这些数字是否百分百精确,但如此畸高的数字,掩盖不住的当然是“硫磺八角”的肆虐。

更令人震惊的是,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曾发表《广西用硫磺熏八角成潜规则 未熏硫八角销往国外》揭露过此类乱象。

时隔八年,在八角市场上,依然充斥着“无硫八角只销往国外、国内市场上能找到一颗算我输”的声音。近年来,国货越来越以高性价比赢得国际市场和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然而,如果国货崛起的背后是以食品安全为垫脚石、以牺牲国人生命健康为代价的话,则更让人痛心!

二、政策标准“失效”,当地监管“放水”

既然“硫磺八角”在市场上如此泛滥,难道当地相关部门没有采取过监管和惩治手段?

据了解,制作“硫磺八角”的“加工土法”和“行业潜规则”由来已久。早在几年前,面对声势浩大的舆论起底,当地监管部门也曾煞有介事地发动过一场专项整治。然而,避过风头之后,“硫磺八角”如今却大有故态复萌乃至愈演愈烈之势。

根据专业人士的说法,硫磺熏八角是当地的土方法,这种做法对人体的损害程度需要考量硫磺用量大小,目前并没有严格数据和指标支撑其危害程度。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硫磺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八角并不在其适用范围之列。这种状况意味着,市面上流通的八角大多数都可能是违规产品。同时,已经废止的八角国标《GB/T 7652-2006 八角》中明确规定了“八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应小于30mg/kg”。而现行的八角国家标准《GB/T 7652-2016 八角》,却并没有标注八角中硫化物的限制含量。

因此,从政策监管的角度来说,“硫磺八角”在市场上泛滥很难只定义为地方监管放纵所致。同时,也有专业人士表示,原有标准废止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出于对“硫磺八角”泛滥的现状所做出的调整。然而,这样的操作难道不是对大面积市场失范的妥协?这样的妥协难道不更加放纵市场的愈加扭曲?显然,给市场释放何种信号是值得深思的,也更应该有权威说法做解释。

此外,媒体从高峰市场的6家摊位获取了共计100克八角,作为检验样本送往广西一家检测机构进行二氧化硫检测。如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判定,在此标准中,无八角的限值,故为不得检出;如参照原八角国标《GB/T 7652-2006 八角》中的卫生指标——“八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应小于30mg/kg”,这批样品的二氧化硫残留超标16倍。

如此大范围超标的二氧化硫残留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在中国政府网发布的一份食品安全公告中曾提到,食品中使用硫磺或亚硫酸盐类作为食品添加剂,都会残留二氧化硫于食品中,少量的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可以认为是无害的。但是若摄入过量,就会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使器官黏膜受损,并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长期过量摄入二氧化硫则会引起慢性中毒,破坏人体内酶活力,影响对钙的吸收。

除了政策“失效”,另一方面,当地监管“放水”也是造成“硫磺八角”在市场上“反客为主”的重要原因。在当地,甚至有店铺老板直言不讳——自己的“硫磺八角”不怕查,他们有应对办法。

检查的时候市场会提前通知,这些硫磺八角打包放到仓库不摆出来,直接拿足干的八角给他们抽检。

可见,当地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助攻也同样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同时,在八角市场通风报信、官商串联的背后也至少折射出两个层面的事实。其一,小城镇熟人社会的小圈子深度嵌合,体制内外沾亲带故、抱团对外,很容易形成凌驾于法律与规则的“隐秘秩序”;其二,小地方存在着支柱产业绑架公共治理的情况,既然仰赖其创收,监管也就硬不起来。

三、执法部门突击检查

针对此次“硫磺八角”引发的轩然大波,监管部门也发起了专项整治行动。

9月22日上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的现场指导下,南宁市、兴宁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0人次,对高峰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核查是否存在经营户涉嫌违法销售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的八角香料的问题。

截至2020年9月22日15时,南宁市和兴宁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共对“广西高峰天然香料物流中心”内的13家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共抽检了18批次八角样品,现场查封八角约141吨。对物流中心内的其他商户的检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八角标准及地方性政策的制定,当地已经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四、食品安全是优选国货的发展瓶颈

此次“硫磺八角”风波虽然引起相关部门的格外重视,在监管行动和政策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推进。但是,食品安全的乱象又岂止八角一种。不少农副产品,在其主产地都存在着重重乱象,地方职能部门往往都是“难得糊涂”、“睁只眼闭只眼”。若无对食品安全的绝对敬畏与信仰,若无全产业链的严格监管,任何特色农产品最终都将行之不远。特色农产品作为国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难保不会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品牌声誉和销量。

同时,“硫磺八角”在原产地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比二氧化硫超标食品本身更危险的,则是当地对于这一切的暧昧态度。表面来看,监管者大开方便之门,有利于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有利于提高利润率,增加税收、充盈财政。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短视之举,到头来只会自砸招牌,将自身推到万劫不复之地。

(来源:“人民名品”微信公众号,主编:马海涛,编辑:唐晓彤,责任编辑:梁雅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