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甘肃网2015-11-17 15:45:44 金昌市 多层次 农民
金昌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坚持把落实试点工作任务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有效促进了农村居民的就地城镇化。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吃上“定心丸”。通过制定完善《金昌市推进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户籍改革制度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彻底消除了城乡居民身份差异。全面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促进本地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向城镇迁移落户,并结合我市实际,采取梯次设置准入条件的办法,积极有序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按照“本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的原则,积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建立配套保障政策,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扶持、子女入学、困难救助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完全享受同等待遇。
率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市将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并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使公办学校接受进城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比例达到100%。整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市级统筹,统一筹资标准、统一报销待遇,全市12个乡镇和138个行政村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覆盖。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使城乡劳动者享有均等的培训机会和待遇。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在所有行政村成立新型农村社区,设立“一室一会四中心”,就近为群众提供社会救助、医疗保险、计生服务等公共服务。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根据农村实际,实行不同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普惠、和谐共享”的要求,整体推进“城中村”改造;对地处城区近郊、土地相对紧缺的村,打破村组界限,无偿划拨国有荒滩,集中连片规划建设新农宅,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接轨;对地处远郊、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采用组团模式统一设计和建设新农宅;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升级,集中开发建设居民住宅小区和安置小区,全面提升小城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的功能,为进入城镇农民提供就业创业、安居乐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