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名茶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名茶

茶文化的始创形成与发展介绍

来源:茶文化2015-08-31 10:00:12 茶文化

摘要: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数千年来,茶已远远超出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料,茶与琴棋书画一样已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资料图片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数千年来,茶已远远超出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料,茶与琴棋书画一样已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成为一种文化修养、一种人格力量、一种精神境界。茶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各不同历史时期世人生活的社会活动及礼仪形式。

人类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以火生煮羹饮,就像人们煮菜汤一样。

在周朝,人们为了长时间保存茶叶,以作为祭品和贡品,把茶叶晒干,以便保存。在3 000多年前,巴蜀一带已用所产茶叶作为贡品。当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茶园,四川的乐山、彭山已经成为中国的名茶产地。至汉代,茶已经成为四川民众的常用饮料。

大约三国时代,茶已由晒干收藏变为制成饼茶。三国时期,张揖的《广雅》就有这样的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这就是人们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晒干、烘干,饮用时碾来冲泡,加佐料调和作羹饮。此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初步形成的阶段。

秦汉到西晋时期,巴蜀茶业继续繁盛,也是中国茶叶由巴蜀走向全国、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地理上的优势,长江中游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慢慢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茶业重心继续向东南推进,随着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修凿和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强盛,中国茶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茶叶从唐代中期开始,已成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人们喜欢的一种饮料,茶从南方传到中原,再流传到边陲少数民族地区。据史料记载,唐朝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俗均以茶叶为贵。边陲一些少数民族有了饮茶习惯后,先通过使者,后来直接通过商人购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以茶易马的茶马交易。在《封氏见闻录》里得到佐证:唐代中期以后,饮茶开始“风行南北,穷日竟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原,流于塞外,往年四贾如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唐朝以前虽然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种茶、饮茶的历史比较久远,但是尚无茶类专著撰刊,当时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正式学科。至唐代中期以后,随着茶叶发展和社会上对茶知识的需求,出现了陆羽《茶经》专著,茶业在成为全国性生产和经济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独立的、崭新的学科和文化展示于世。同时,吟咏茶事的诗文也大量涌现,卢仝的《茶歌》、陆羽的《茶经》和对茶征税,被后人列为唐代茶事上影响最大的3件事。唐代茶文化的发展还突出反映在饮用茶的人越来越多,也越用越熟练。茶宴、茶食和茶会已从一般的待客礼仪,演化为以茶汇集同仁朋友、迎来送往、商讨议事等有目的和有主题的外事联谊活动。随着唐宋朝代的更迭,茶文化随着茶业的发展开始由兴到盛。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