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2015-08-05 15:48:19 佛山 台阶
2012年初,一个大佛山整合以来最大手笔的城市升级行动开启。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环境为切入,从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用3年时间,投入一千个亿,启动103个项目,整合激活现有城建,实现一个“理想城市”。
2014年,三年“城变”收官。人们看到,扩容后的千灯湖公园大气靓丽,汾江河两岸花红柳绿,岭南天地已经成为佛山的新名片,“一老三新”的强中心正在崛起。但这座城市蜕变的步伐却未停下。今年4月,佛山部署新一轮的佛山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六大升级、18条行动计划、128个升级项目,让佛山从改变城市面貌到修炼城市气质,从“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目标是到2020年探索完成工业城市“佛山制造”到“佛山创造”的转型升级特色道路。
这份《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计划(2015-2016)》(以下简称“延伸计划”),究竟说了什么?有哪些项目和市民息息相关?和原来的三年城市升级又有什么不同?笔者为你解析这份城变计划。
数读
六大升级18项行动推城市升值
社会升级:公共服务均等、活力社区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完善
空间升级:强中心战略、“三旧”改造、美丽乡村建设
交通升级:打通通道节点、轨道交通建设、“公交+慢行”绿色出行
设施升级:海绵城市、地下管线和市政设施、智慧佛山
生态升级:绿色基础设施升级、绿色低碳节能工程、景观环境提升
文化升级:历史文化街区复兴、重塑岭南水乡文化、丰富城市文化活动
禅城注重空间升级 南海、顺德、三水生态项目最多
解读:在两年延伸的项目库中,五区和佛山新城根据各自特点,“主攻”不同的升级方向。其中,南海、顺德和三水区在生态升级项目比重均为区内最大。禅城作为中心城区,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又是老城区,打造“强中心”和“三旧”改造尤为重要,因此把重点放在空间升级上。高明则将重点放在交通升级,着力打通关键通道和节点。正在建设中的佛山新城,仍将空间升级作为重点。此外,文化建设和城市内涵提升的项目增加,文化升级的项目各区均有约10%的比重。
项目多集中在中心区域 并向乡村延伸
从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的项目空间分布来看,总体来说力度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和各区的核心区域,并继续按市的统筹力度推进跨区的线性项目,特别是道路交通和轨道建设项目。
与此同时,在原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两年延伸行动除了继续推进组团中心、道路交通建设和绿化景观提升外,还增加了社会升级、文化升级等关注民生和城市内涵建设的项目。社会升级关注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建立健全制度等软件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建设。文化升级关注文化硬件软件两手抓,除了继续推进区级公共文化中心建设外,还深入各行政村和镇街进行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实现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向乡村延伸。
生态环境从线到面全面提升
与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分布对比来看,空间建设方面,从以往的以城市组团中心为主,转变成向村镇深入、向乡村延伸,如制定实施百村行动计划等工作。
另外,生态环境方面的项目,从以往的以道路沿线绿化景观提升等的线状分布项目为主,转向以构建全市生态格局为依托的面状分布项目为主,其中涉及市域森林公园建设和各区城市公园建设等面状分布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道路沿线景观改造提升和水环境治理等线性分布项目,以及点状分布的重点污染企业整治工作,全面深入铺开全市生态环境改造提升的工作。
市级、禅南顺项目占了七成多
解读:上述六类128个项目,细化到分项目共有431个,其中社会升级项目24项、空间升级项目82项、生态升级项目100项、文化升级项目61项、交通升级项目117项、设施升级项目47项。
其中,涉及市级部门、禅城、南海和顺德的项目较多,共有323个,占到431个分项目的七成多。
空间和生态升级项目占半壁江山
解读:这两年延伸项目中,空间升级项目和生态升级项目数量达到项目总数的42.19%,占据城市升级项目的半壁江山。涉及原三年升级跨年项目30个,占两年延伸项目总数的23.44%。
亮点
内外兼修 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
今年4月份召开的佛山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动员部署大会上,市委书记刘悦伦号召佛山要以城市升级引领升值方向,推动佛山新型城镇化再上新的台阶。过去仅三个多月,7月24日,刘悦伦带队对五区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部分项目进行调研,开启了城市升级再部署至2016年初年度巡查前的期间,将开展若干专项调研巡查的模式。今年上半年,市长鲁毅先后3次就城中村(旧社区)改造、古村落活化、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足见佛山市委、市政府对两年延伸计划的重视。
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共有128个大项,总投资2057 .163亿,两年内将完成投资800多亿。短短3个月,已启动了12 6个,启动率为9 8 %;已开工10 5个,开工率为8 2%。鲁毅指出,佛山接下来的城市升级,要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城市的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推动厂区向园区和城区转变,从硬件建设向软硬件并重转变,城市管理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城市环境从外在形象提升到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的内外兼修转变,从中心城区向城镇、乡村和基层全面覆盖转变,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逐步实现“产城人”发展战略转化为“城产人”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
按照计划,佛山将以苏州、无锡、广州、深圳城市建设为标杆,经过两年的努力,将佛山建设成为岭南山水环境优美、组团城市功能完善、人文氛围文明开放、绿色宜居创新宜业的幸福城市和现代化特大城市。
和谐包容的幸福城市
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市民化、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打造15分钟城市社区健身圈……按照《佛山市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佛山将以社会升级构建和谐包容的幸福城市。在未来两年,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非户籍人口,将可以享受到更多这个城市的关爱和包容,提升幸福感。
首先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加大对异地务工人员在就业扶持、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到2020年,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100%。推进有活力的社区建设,创新社区共建共治,在南海区和顺德区的经验基础上,形成“佛山模式”为珠三角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新路。到2020年,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上,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或“三旧”改造时,按需求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采取公共租赁住房等多种方式,建立公开、公正、有序的分配制度,纳入全市统一积分制服务管理体系,改善异地务工人员居住条件。
紧凑优质的组团城市
佛山将以空间升级构建紧凑优质的组团城市,推动中心组团向“增值”方向延伸,深入实施“强中心”战略,佛山新城将加快崛起、南海千灯湖片区将拓展、禅城绿岛湖都市产业区和佛山老城区改造提升,以佛山中轴线建设打造城市发展脊梁,以东平水道水轴线建设打造城市生活长廊
佛山将改变“大拆大建”的传统思路,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积极探索多渠道、多路径的“三旧”改造新模式。大力推进村级工业园、城中村、高速公路沿线300米范围内旧厂房、滨河水岸沿线的综合整治和改造升级,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腾出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正在实施百村升级行动计划,重点推进30个特色古村落宜居示范与升级活化项目、30个城中村(旧社区)改造和48个新农村建设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为全面推动“城市升级”向村居延伸探索路子,创新机制,树立标杆,形成示范。
空间升级的具体项目有36个,是六大升级项目中最多的一项。一批村级工业园的改造和城中村整治、古村落活化都列入两年延伸计划,反映城市升级从以往的以城市组团中心为主,转变成向村镇深入、向乡村延伸。
绿色低碳的宜居城市
近年来,佛山注重对大气、水环境的整治,力争打造“天蓝水清城美”的宜居环境。在两年延伸计划中,城市升级不仅仅局限于美化、靓化,还将通过系列管理制度,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到2020年,绿色建筑将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60%;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设计,企业要排污先要购买“排污权”。两年延伸计划中,佛山将重点推进餐厨废弃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加强佛山福能发电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等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到2016年底,将完成42条河涌治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比例满足省下达任务。
在制度建设上,佛山还将探索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排污总量核定和监督、排污许可证发放和管理等政策,运用市场机制的力量引导企业自觉减排。
多元丰富的人文城市
千年古镇佛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两年延伸计划,将以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为关键,推进彰显岭南特色和文化内涵并富有活力的街区建设。包括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仁寿寺扩建,祖庙古建筑群复建,改造提升康有为故居及周边环境等。在推进祖庙-东华里特色步行街区等5个特色步行街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石湾“陶醉文化街区”、梁园周边“禅文化”街区建设。
通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水系打造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推进佛山水道佛山老城段滨河景观工程、东平河北岸滨水区改造提升,重塑岭南水乡文化。同时,文化活动将延伸到每个社会角落,通过健全社区和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到2016年实现城乡社区“十分钟文化圈”。
内外通达的畅通城市
打通断头路、轨道交通体系优化、引导“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方式……交通是城市升级的重要部分,在接下来两年,佛山将加快形成“四横五纵”的快速路网骨架,重点推进魁奇路东西延线、禅西大道南北延线、绿景路东延线、岭南大道南延线及海五西路等建设。
与此同时,致力打造“公交+慢行”为主导的城市交通格局,加快公交智能化建设,市民可以掐着点等公交。提高城市步行道网络和自行车道网络的覆盖率,建设一批慢行示范路。到2016年底,新建55.4公里公交专用道。到2020年,实现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达到15辆。
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佛山将加快推进广佛环线(佛山西站-广州南站)、佛肇城际线等项目建设,向省争取尽快启动广佛环线(佛山西站-白云机场)、广佛江珠线、肇顺南城际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佛地铁二期、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启动。
基础完善的高效城市
两年延伸计划,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地下管网的管理、智慧城市的建设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佛山将尽快研究形成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各区将建设1-2项下沉式绿地或城市湿地公园等示范项目,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积极探索生态河道雨水渗透利用、生态道路雨水渗透利用、生态屋面雨水渗透利用以及广场和停车场雨水渗透利用等。
在新一轮城市升级中,佛山将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各区启动试点示范工程项目。探索投融资、建设维护、定价收费、运营管理等模式,提高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电力、污水、燃气、水利以及综合防灾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统筹利用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建立行业数据处理中心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区、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智慧驿站建设等。
典型项目
高明塘伙村:
打造全市最有品位村居
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进一步向乡村延伸,地处高明区荷城街道一隅的塘伙村,便是乡村升级的缩影。
作为高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塘伙村靠山近水,凭借独特的生态资源建起了“塘伙生态乐园”,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目前,塘伙村已与开发商签订合同,投入3000万元,建设水上乐园和体验式地震教育馆项目,并继续推进新村旧居建设改造。
7月24日,市委书记刘悦伦走进塘伙村,对这里的开发模式和未来村居规划,他称赞道:“想法很好,把产业发展跟村居发展结合起来,没有盲目发展低端加工业、低端村级工业园,没有破坏这么好的环境,很难得。”他也指出,塘伙村的生态保护非常好,后续发展要高水平设计,做到“一村一品有特色”,提高项目开发的档次。“原始的东西还在,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做成全佛山最有品位、生态环境最好的村,非常有希望。”
文/曾春花 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