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9-29 11:44:19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郑智维
夏天去新疆,很多游客会选择畅游独库公路,领略“一天游四季,十里不同天”。
位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阿格乡康村,曾是独库公路南端的一个普通村庄,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支持下,库车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改善康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吸引过境游客旅游、住宿消费,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2024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125万元,同比增长11.3%;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86万元,同比增长19.7%。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造“千万工程”库车样板,只是宁波支援库车的一个方面。“全链式”教育援疆、“组团式”医疗援疆、“小组团”科技援疆和“共享式”文化润疆,宁波援疆的每一项工作都已成为援疆品牌,成效显著。
打造“千万工程”库车样板
8月19日,记者从库车市区出发,沿着蜿蜒起伏的独库公路穿越朱红色砂岩和辽阔的荒漠,前行50公里左右,有一块招牌很显眼,上面标着“独库第一村”,绿荫丛中,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新居若隐若现,与荒漠、岩石、蓝天构成一幅风景画。
前不久刚投入使用的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开设有餐厅、咖啡店和宾馆等,游客可以在此休憩打卡、住宿餐饮、洗浴洗衣、房车补给和医疗救助。
走进村内,宽敞整洁的村道两边,鲜花果树簇拥下,一栋栋独库民居分布其间,名字都很有诗意:清莉客栈、夕霞小筑、山田儿……
在村民阿不拉·艾衣提家的院子里,搭建的架子上爬满了葡萄藤,枝繁叶茂,悬挂着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
被称为“独库第一村”的康村,独库217网红公路穿村而过,串联起国家4A级景区天山神秘大峡谷、红山石林、九眼泉等自然奇观。
康村居民庭院的新旧对比
坐拥得天独厚的风景,且人居环境好,村里办起了民宿,村民多了收入来源。
今非昔比。看着眼前的景象,很难想象就在数年前,康村还是个典型的贫困村,村道坑坑洼洼,土坯筑起的院落、房屋简陋破烂,老旧土炕既是卧室也是客厅,连本村人都想逃离,哪能吸引游客入住。
康村人居环境改善始于2010年,在2025年发生了“质变”。
自2010年以来,宁波市援疆指挥部规划先行,先后在康村投入援疆资金7500余万元,修建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
2023年,第十一批宁波援疆干部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 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将康村纳入文旅示范村建设范畴,充分依托网红公路的资源优势,依据 “一轴一廊一心四片” 的整体空间布局规划,投入援疆资金建成了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为往来游客提供便利。
“游客在此停下来休憩、餐饮和住宿,网红公路的流量就有可能转化为村里的经济收益。”阿格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汪月华说。
同时,村里新建的振兴学堂、文化礼堂,以及中华龟兹文化长廊等惠民富民项目,为康村及阿格乡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今天的康村,在村容村貌改善中绘就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是独库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为其他地方借鉴“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样板。
“全链式”教育援疆
一腔热血洒天山,不负年华奉龟兹——这是宁波市第十一批援疆教师总领队、库车市阳明小学党支部书记胡涛波和众多援疆教师们的真实写照。
作为宁波援疆教师总领队,胡涛波将推动库车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视为己任,带领全体援疆教师深耕一线,倾情奉献、躬身践行。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始终将教育援疆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采取“名校对口、集中帮扶,全链示范、文化浸润,结对联盟、共研共享”三套组合拳,推动实现教育援疆模式由“组团式”向“全链式”“共享式”的迭代升级,全方位助力库车打造南疆县域教育新高地。
目前,库车市已经建成应麟幼儿园、阳明小学、慈孝书院、库车二中、启智学校等一批全链式南疆知名学校。库车中考总分连续两年位居阿克苏地区第一名,高考本科上线率连年攀高。
“组团式”医疗援疆
两年多前,宁波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危重症专家陈志华作为宁波市第十一批医疗援疆团队领队,就任库车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担任院长,意味着行政、医疗、安全、医院精细化管理都要负责。“来了后,我们首先出台了2023年至2026年质量、安全和技术提升三年划规,从目前来看,技术提升效果最快,群众最有获得感,以前有些病只能去阿克苏地区人民医院或乌鲁木齐治,而现在库车市人民医院也可以。”陈志华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例,库车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原来只能做简单的结石手术,现在在宁波专业医院和名医工作室支撑下,利用高能量蓝激光,已经可以做复杂结石手术。
针对医院急诊科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拥有30多年急危重症疾病临床诊疗及科研经验的陈志华,力主急诊科原地扩建,加快建设急诊中心。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投入1300万元援疆资金,医院同步自筹500万元,从筹备到开工有序推进,目前急诊中心已具雏形。启用后,医院群体性急诊急救能力将明显提升。
“库车市人民医院在全疆96家县级医院综合指数排名由此前的第九位跃升至前三位。”陈志华说。
与此同时,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全方位助力库车打造县域医疗新标杆,创新实施“组团帮扶+柔性援疆+大专科”三维协同医疗援疆模式,助力库车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比如,大力开展组团帮扶,先后选派5批10期62名医疗专家赴库车市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每年平均开展三四级手术900多例,填补库车市或阿克苏地区技术空白50余项,培养本土医疗骨干22名。大力实施“百名柔性医疗援疆工程”,率先开启“以院包科”2.0版医疗援疆模式,建立名医工作室10个,宁波6家三甲医院包干库车市人民医院9个学科,先后派遣柔性医疗专家300多人次,重点开展带教和三四级手术,推动五大中心建设,构建起“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长效帮扶机制。首创大专科专项帮扶,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市第六医院分别牵头建立南疆首个心脏病诊疗中心和南疆首个手足外科诊疗中心,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设立由企业捐赠和援疆资金组成的免费救治基金,累计180多名患者受益。
“小组团”科技援疆
库车市乌恰镇的戈壁滩,维吾尔族瓜农卡哈尔·卡德尔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托起一颗翠纹密布的甜瓜说,这颗“团结瓜”,一亩顶过去10亩老瓜!
他口中的“团结瓜”,来自4500公里外宁波的“甬甜5号”。而“甬甜5号”能在戈壁滩实现丰收,离不开十几年如一日奔赴库车的宁波科技专家攻坚克难。
在宁波“小组团”科技支援下,“甬库团结瓜”累计推广面积达万亩以上,实现亩均增收3000多元。此外,“东海青蟹”还实现了全疆盐碱水养殖“零”的突破。
8月19日,记者走进新疆掌生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000多亩的果园,似乎走进了一片森林,硕大的苹果密密麻麻,压弯枝头。
2012年,宁波慈溪企业家安存政响应政府号召,来到4500公里外的库车戈壁滩投资建果园,来时信心满满,未曾想到开局就遭遇毁灭性打击。
“刚刚种好的树,一场风沙暴基本都被掩埋了,一夜之间亏损300万元。”新疆掌生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存政说起那段往事,声音低沉。
关键时刻,宁波市援疆指挥部迅速协调专家团队,帮助他建起坚固的防护林,有效抵御风沙侵袭,种植的果树成活了。果园丰收后,科技专家又帮忙引入先进的保鲜技术,解决了瓜果销售长途运输的难题。
2020年,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建成南疆首个县级农业科创平台——库车现代农业科创中心,采用“政府主导+援疆保障+理事自治”运作模式,先后引进科研院所14家,建成专家工作站6个,选派科技特派员16人,吸引转化企业12家和科研人员42人,开创了全疆“小组团”科技援疆的先河。
“共享式”文化润疆
今年上半年,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推介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库车市“丝路遗珍·千年龟兹”文物主题游径成功入选,成为新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典范案例。这一主题游径由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申报,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全程助力,是宁波援疆推动文化润疆的重点项目之一。
“丝路遗珍·千年龟兹”文物主题游径以库车市为核心,串联3处世界文化遗产、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4处自治区级、市县级文物点,系统展示丝绸之路上龟兹古国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交融。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认真举办“魅力库车”宁波推广周、“语润浙疆”国语牌大赛、“文润库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打造党建文化阵地100多个,建成中华文化特色课堂100多间。自主研发12套涵盖1092个常用字的“国语牌”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援疆项目《爷爷的萨玛瓦尔》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话剧《林基路》获得建党百年主题创作十佳作品奖。
宁波援疆项目《爷爷的萨玛瓦尔》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
十五载接续奋斗,甬库同心结硕果。民生周刊记者在库车的调研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在乡村、医院、工厂还是城市小巷,都能看到宁波援疆人忙碌的身影,感受到库车当地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0期、9月29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浙江宁波市用心用情倾力支援天山南麓库车市(主题)甬库同心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