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宁波援疆|支援库车就是发展宁波——对话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杨勇

来源:民生周刊2025-09-29 11:38:51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郑智维

自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启动后,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2023年4月,接力棒传到第十一批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手上。

两年多来,宁波援疆思路有什么变化?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日前,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杨勇。

杨勇表示,第十一批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和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记浙江、新疆两省区党委和政府的殷殷嘱托,始终秉承“支援库车就是发展宁波”的工作理念,牢牢咬定“争创援疆工作市域样板、跻身援疆城市第一方阵”这个目标,系统谋划“12345”(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导向、聚焦三大领域、把握四个结合、推进五大工程)三年工作思路,已累计投入援疆资金6.84亿元、实施援疆项目117个,持续深入推进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民生援疆、文化润疆和民族“三交”(指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美丽库车”建设贡献了宁波智慧和宁波力量。

“支援库车就是发展宁波,我们把库车作为宁波的第11个县,全力支援库车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杨勇说。

宁波援疆馆一角(图/吴勇)

调研先行,承前启后

民生周刊:2010年以来宁波对口支援库车市,过去15年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杨勇:自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启动后,宁波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15年来,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牢牢把握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始终秉持“支援库车就是发展宁波”的理念,坚持所需与所能、输血与造血、支援与互利相结合,先后选派干部人才509名,投入援疆资金52亿元,实施援疆项目864个,筹集计划外援助资金1.5亿元,为“大美新疆”建设贡献了宁波智慧和宁波力量。“全链式”教育援疆、“组团式”医疗援疆、“共享式”文化润疆、“小组团”科技援疆和“千万工程”库车样板已经成为宁波援疆一张又一张“金名片”。

民生周刊:自2023年4月第十一批援疆开展以来,宁波对口支援库车在传承、延续上采取了哪些主要举措?

杨勇:我们第十一批援疆,正好处于“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际。因此我们这批不是简单的干三年,更要体现承上启下。我们援疆工作把握的4个原则中,第一个就是传承与创新。我们不仅要传承老一批好的东西,还要赋予它新生和创新。

第十一批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来了之后,首先是了解援疆在做什么事情?当地老百姓对援疆工作的期望是什么?援疆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三个月援疆干部大调研,走访镇村(社区)136次,走访职能部门48次,召开各类座谈会20多次。在此基础上,我们为自身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工作蓝图,一个关键点就是承前启后,坚持久久为功。

明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三大领域

民生周刊:深入调研后确定的本轮对口支援库车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杨勇:调研中,我们也注意到,以前主要围绕城市做文章,成效明显,但库车70%的群众在农村,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还有待提高。因此,到了第十一批,我们规划是城市和农村并重。

2023年7月1日出台的三年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即争创援疆工作市域样板,跻身援疆城市第一方阵;坚持两个导向,即把85%的援疆资金用于基层和民生、把85%的工作精力放在基层和民生;聚焦三大领域,即石化产业和文旅产业同步帮扶、“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同步实施、文化润疆与“三交”工作同步推进 ;把握四个结合,即传承与创新、所需与所能、智力与治理、城市与农村相结合;推进五大工程,即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民生援疆、文化润疆、清廉援疆。

民生周刊:在产业援疆方面,主要侧重于哪些领域?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

杨勇: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两年多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产业援疆3个“十百千”专项行动,聚焦库车农业、石化、文旅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搭建招商、科技、金融三大平台,走出一条甬库两地产业合作优势互补、常态联动、共赢互鉴新路径。

建强招商引资平台。编制完成《库车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库车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形成重大项目、招商目录、政策制度、重点任务四张清单。成立“甬库招商顾问团”“甬库组团式招商团”“甬库保姆式服务团”,设立新疆宁波商会、乌鲁木齐慈溪商会招商联络站,助力库车开展大型招商推介21次,签约项目186个,签约资金685亿元,到位资金327亿元。

建强科技援疆平台。依托浙阿农业科创东部(库车)中心,持续投入援疆资金1450万元,累计引入新疆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宁波大学等15家高规格科研单位,助力库车获得“棉花和小麦科技小院”、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项国家级称号。

建强金融援疆平台。宁波通商基金与库车市城乡建设集团共同成立甬库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重点参与库车优质产业项目。依托库车国民村镇银行,安排援疆资金用于库车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项目,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户数897户、贷款金额2.17亿元,累计发放涉农贷款户数3253户、贷款金额10.26亿元。

把85%的援疆资金和工作精力用于基层和民生

民生周刊:前面你提到,指挥部把85%的援疆资金用于基层和民生、85%的工作精力放在基层和民生,请介绍一下民生援疆情况。

杨勇:对口支援新疆,党中央明确要求,80%以上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我们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牛鼻子,坚持把85%的资金用于基层和民生,摸准需求、精准发力,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民生援疆样板,进一步增强受援地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

我们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为抓手,系统构建“2351”示范体系,制定出台助力库车打造“千万工程”南疆样板地“十个一批”三年行动路线图。我们邀请宁波市规划院编制完成7个村庄“文旅新村”规划,先期启动3个村庄建设。

今年,独库公路南段集聚十大功能的复合型现代化康村游客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并引入上海乡伴集团作为阿格乡康村文旅运营机构。甬库振兴村“兔小兔亲子主题乐园”投入运营,有望每年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甬库同心村中学宿舍楼、卫生院中医馆等项目都已建成,其中南疆首个共富工坊——智慧农业“绿植工厂”已正式投产,是南疆智慧农业标杆,可实现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0万元。我们倾力打造的“网红小巷”——龟兹小巷,实现年游客接待量100多万人次,成为库车市文化新地标和旅游“打卡地”。

聚力提升造血能力,深入推进智力援疆

民生周刊:在推进智力援疆方面,请结合实例谈谈怎样打造出一支带不走、能战斗、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杨勇:在支持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基础上,我们加强需求对接,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人才培养与交流活动,聚力打造一支带不走、能战斗、留得住的人才队伍,为库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持续擦亮宁波教育援疆金名片。始终将教育援疆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创新实施教育援疆“百千万工程”三年“培英”计划,推动教育援疆由“组团式”“全链式”向“共享式”3.0版迭代升级。

推动医疗援疆由“组团式”“柔性式”向“大专科”3.0版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当地群众就医获得感。

推动党政企事业干部开眼界、提能力。分类别、分层次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行动,库车党政企事业干部、基层村社干部队伍赴浙江、宁波开展充电蓄能。

杨勇(左二)带领宁波援疆干部开展援疆项目联合监督检查。

持续深入推进文化润疆

民生周刊:今年,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参与打造的龟兹小巷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你们在文化润疆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杨勇:开展文化润疆,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增进甬库两地文化认同、包容互鉴、交融贯通,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全力办好四大节庆活动。举办“古韵龟兹·魅力库车”宁波推广周活动,开通了“龟兹号”地铁专列和5条公交专线,举办“库车初品”农副产品展销、龟兹乐舞巡演。举办独库公路通车宣传周活动,央视频进行网上直播,在线浏览量达2000多万人次。举办语润浙疆·阿克苏地区国语牌大赛,2024年覆盖阿克苏地区7县2市和一师阿拉尔市90多个乡镇(街道)、1100多个行政村(社区)。举办中华诗词大赛、红歌大赛,让三字经文化、阳明心学文化、慈孝礼善文化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持续擦亮“我爱浙疆”品牌。推动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援疆工作,建成库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15所示范性农村文化礼堂,投用“知行舞台”、“应麟启蒙馆”、“甬库石榴籽”广场、“和雅”文化厅、“国家和心路”党建阵地、慈孝文化中心等中华文化特色课堂50多间。

深入开展文化交流互鉴。组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慈溪青瓷瓯乐赴南疆库车市、阿克苏市、阿拉尔市、和田市开展巡演,累计吸引观众超过2万人次,增进了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龟兹是五弦琵琶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今年初以来,我们积极推动方锦龙龟兹国乐名家工作室、琵琶传习馆落户库车,让库车这座曾经的“琵琶之都”焕发新光彩。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0期、9月29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