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9-29 11:32:03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郑智维
舞者托举铜壶,旋身如风。8月18日傍晚时分,龟兹小巷,一群身着亮丽民族服饰的舞蹈演员为游客带来萨玛瓦尔舞、顶碗舞表演。
龟兹小巷位于新疆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人民路九巷。作为库车老城区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区,龟兹小巷是库车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
漫步小巷之中,游客们可体验库车独有的古城记忆:非遗工坊、龟兹乐舞剧场与特色民宿鳞次栉比,浙派庭院与维吾尔族花廊相映成趣,巷中飘着烤馕与羊肉的香气……
几年前,龟兹小巷还是个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泥巴巷”,很多房屋年久失修,道路残破不堪,居民纷纷搬离……
从2023年起,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深入贯彻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先后投入援疆资金3000多万元,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想、一起干、一起苦、一起乐,让龟兹小巷从“杂物乱堆的旧巷”蜕变为“民族团结示范窗口”。
从谋划施工到改造完成,萨克萨克街道文旅办主任张斌全程参与。“从最初打造200米到1.2公里,龟兹小巷串联起众多优质文旅体验点,构建起‘文化传承、生活体验和时尚创意’相结合的新时代街区景象。”他说。
破败的“泥巴巷”焕发新生
“那时候,小巷平日里基本见不到人影,一刮风就满是尘土,一下雨就到处是泥巴,用水用电都不方便,到了晚上更是漆黑一片。”回忆起龟兹小巷改造前的情形,萨克萨克街道居民艾合买提·喀斯木说。
因为居住条件差,居民纷纷搬出龟兹小巷。2023年,萨克萨克街道决定改造小巷,以3万元启动资金开启一期200米的建设。清运垃圾,墙面重新粉刷,巷道装饰一新……
当这200米改造完成后,效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老城还有这么美的一条巷子呢?”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闻讯而来。欣喜之余,游客们也有遗憾:“200米太短,不够逛。”
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龟兹小巷又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改造中,龟兹小巷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的原则。
在保留库车老城肌理的基础上,龟兹小巷改造中还注重深化“浙阿文化互嵌”,将浙江文创理念与龟兹文化元素融合,打造出“浙派庭院+维吾尔族花廊”共生景观。
艾合买提的老屋毗邻库车民歌传承大师尼沙汗·阿布都外力的故居。看到小巷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尼沙汗故居得以修缮,他决定加固维修自家的老屋,重新搬回小巷居住。利用修缮好的老屋,他不仅开起了茶馆,还在门口售卖日常小百货和特色服饰。
龟兹小巷(图/吴勇)
看到来龟兹小巷的游客越来越多,同是小巷居民的阿布都卡德·买木提明也把自己的房子收拾出来,开了一家茶馆。
让阿布都卡德意外的是,他的茶馆渐渐成了小巷里的“网红茶馆”。每天都有不少居民围坐在茶桌旁,一边品茶一边弹琴。很多时候,远道而来的游客也会主动加入,感受这份热闹。
如今,这家茶馆不仅是休闲场所,更成了集理论宣讲、收集社情民意、调解邻里纠纷于一体的社区治理新空间。“社区工作人员也经常来这里,和居民们谈笑风生间,了解社区里的大小事。”阿布都卡德说。
在龟兹小巷的改造中,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推动建立“群众议事—援疆支持—落地实施”快速响应机制,召开小巷议事会34场,解决落实文旅发展中群众提出的“关键小事”,形成“援疆扶智扶资、群众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培植各类业态,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9月10日,在龟兹小巷的巾帼创业工坊内,努日古丽·买买提和马小艳坐在廊檐下,正一起商量着如何早日交付一笔地方特色文创产品订单。
为带动本地群众创业就业,宁波市援疆指挥部谋划打造了一批库车民生样板示范项目,其中“巾帼创业工坊”于2025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努日古丽的“艾德莱斯手工作坊”和马小艳的“龟兹万象非遗工坊”外,巾帼创业工坊内,还有一家名为“香香古丽”的民族特色饮品店。
努日古丽曾在库车新城街道经营着一家裁缝店。看到小巷人气旺盛,且巾帼创业工坊内的设施环境十分优越,她与社区签订了租赁合同——工坊实行零租金政策,仅收取少量卫生费。
据努日古丽介绍,自今年5月1日正式开业以来,店铺每天能接待游客三四百人,节假日时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每月营业额可达1万多元。起初,她只带着2名师傅干活,后来又陆续招收了3名学徒。
“如今,本地群众用艾德莱斯布料制作礼服的人越来越多,店铺生意越来越好。非常感谢库车市政府和宁波援疆团队,他们通过直播引流、直接介绍客户等方式,让工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努日古丽说。
在龟兹小巷的改造中,同步实施“拯救老屋行动”。通过对尼沙汗故居、库车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旧址等街区内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与展陈提升,打造了“甬库巷”“古丽之家”等丰富文旅业态。
经过两年时间,龟兹小巷原先200米的破旧巷道已扩展为1200米的文旅街区,引入33家多业态商户,撬动社会投资7000万元,打造“一步一景”的沉浸式体验空间。2024年,龟兹小巷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直接创造300多个就业岗位。
让文明得以传承、文化得以延续
漫步在龟兹小巷中,随处可见往来游客打卡拍照、探秘古民居、欣赏龟兹乐舞的身影。
看到网友对龟兹小巷的推介后,秦书和约几位朋友从四川自驾来到库车打卡小巷。走进龟兹小巷,也踏上了了解龟兹文化的旅程,通过实地体验,他感受到了龟兹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一步一景,一街千年。
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汉书·西域传》中记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西域乐都”,龟兹是琵琶、箜篌等乐器传往中原的关键节点,对隋唐燕乐乃至后世中华音乐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龟兹乐舞是源远流长的中华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斌说,挖掘和活化龟兹乐舞,极大地增强了本地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如何让濒临失传的技艺得到传承?如何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确保文化血脉永不中断?在龟兹小巷改造过程中,这些问题摆在了改造者面前。
今年5月23日,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积极推动下,方锦龙龟兹国乐名家工作室、琵琶传习馆落户库车。当天下午,方锦龙五弦琵琶少儿国乐团成立,学员向方锦龙行入门礼,接下传承五弦琵琶、重振西域乐都重任。
在张斌看来,工作室、传习馆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龟兹与当代中华国乐的桥梁。通过大师课、工作坊、公益演出等形式,可将古老的龟兹乐舞从历史的记载中“请”出来,变为可感、可学、可参与的当代生活实践。
为更好地保护和挖掘龟兹人文密码,龟兹小巷不拆建只添置,下足“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在张斌看来,这种微改造的方式,保留了老城街区巷子的历史脉络肌理,活化利用了老街区巷子的历史、人文,让文明得以传承、文化得以延续。
(库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红丽参与采写)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0期、9月29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从“杂物乱堆的旧巷”变为“民族团结示范窗口”(主题)龟兹小巷蝶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