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努力营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来源:人民日报2025-08-23 09:40:20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持续扩容提质、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市场规则更加成熟

努力营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8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就。

“‘十四五’以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的职能定位,努力营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介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持续扩容提质、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市场规则更加成熟。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

“市场规模庞大、发展空间广阔,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发挥好这个优势,需要大力破除地方保护、及时防止和制止市场垄断,维护好、建设好全国统一大市场。”罗文介绍,“十四五”时期,经过不懈努力,在畅通和做强国内大循环方面形成了系列有效保障机制,消除了系列制约要素资源流动的堵点卡点。

破除地方保护、维护统一大市场的制度更加健全。推动反垄断法实现颁布15年后的首次大修,第三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上升为法律规定。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审查全覆盖。同时,还制定了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等12部支撑法律实施的配套规章。

规制市场垄断的执法更加有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垄断风险的监测评估,强化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为防范和制止网络市场无序竞争设置了红灯、划出了底线。持续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查处供水、燃气、建材、机动车检测等领域垄断案件。

反不正当竞争的政策措施更加刚性。建立起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共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对1.14万件提出审查修改意见,从源头上防止了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出台。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坚决纠治了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的行为。

发挥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引领作用更加有效。探索推动长三角等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沪苏浙皖联合发布实施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建设大湾区信用数据共享专区和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区域市场制度规则的逐步统一,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起到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柳军介绍,“十四五”以来,连续组织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涵盖30大类200多个品种,货值达27.9亿元。建立和实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等信用监管制度,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度的128.6上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161.61。“十四五”时期,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处理投诉举报8902.8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7.1亿元;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74.9万件,挽回经济损失57.8亿元。

罗文表示,“十五五”时期,将继续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更大力度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以更实举措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全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

“十四五”以来,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总局不断优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建立了统一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充分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活力。“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市场准入更加规范。推动修订公司法,依法增设最长5年出资期限,指导存量和新设公司按期认缴,遏制了天价出资、超长出资、盲目出资等市场乱象。推行登记注册“实名认证”,推行企业名称、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优化设置了登记事项“红绿灯”。

市场退出更加顺畅。进一步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依托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推动高效办成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全面实施经营主体简易注销登记,确保无债权债务经营主体通过简易程序最短21天就可以退出市场。

企业办事更加高效。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推动开办餐饮店、企业信息变更、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等“高效办成一件事”。其中,开办餐饮店时间由过去的37天减少至现在的15天,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3.7亿次,累计使用6亿多次,大大便利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监管执法更加公正。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扩大部门联合抽查事项范围,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发布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着力防范“小过重罚”。

针对外卖点餐、直播带货等多种新消费场景,强化对平台企业合规指导

“十四五”时期,《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宏观质量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十四五”时期,推动强化全链条监管,严把许可准入关,强化全过程监管,组织全覆盖抽检,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等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严格婴配乳粉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整治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同时,严格规范新兴业态,针对网络购物、外卖点餐、直播带货等多种新消费场景,强化对平台企业合规指导。

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胜介绍,每年抽检各类药品20余万批次、医疗器械2万余批次、化妆品2万余批次,对国家集采中选产品实行生产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全覆盖。“十四五”以来批准的创新药达到204个、创新医疗器械265个。目前,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创新药在研数目达到全球的30%左右。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邓志勇介绍,发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准入把关作用。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15种产品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发现并依法处置22万批次不合格产品。深入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累计帮扶企业37.6万家。(欧阳洁)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3日 03 版)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