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8-03 13:27:37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最近,民生周刊记者时隔一年再次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半坡聚落的烟火气依旧,儿童在建设渠边戏水,居民们在社区食堂用餐,不远处新建的停车场、智能化的城市驿站、红心蚂蚁志愿服务站等为社区增添了新气象。
自2021年以来,民主村社区城市更新持续推进。2023年4月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开街之后,这个老旧小区焕发了新的生机,居民生活越来越舒心。
2024年底,民主村社区城市更新项目二期完工,焕新开街。如今民主村社区业态多样,商圈人气很旺,大量游客来这里“打卡”,体验社区新生活。
民主村社区居民生活越来越舒心。
城市更新延伸至家门口
沿着民主村社区西小街上坡往东走,是一条社区主干道,两侧的居民楼墙面已经刷新,有的房子还画上了艺术彩绘。
“以前这里抬头就是电线‘蜘蛛网’,下面是坑坑洼洼的路,早晚光线不好的时候我都不敢出门。现在好了,路面平整了,晚上我们都出来散步。”民主村社区居民康怀凤说。
民主村社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原来是国营建设机床厂(以下简称“建设厂”)配套的家属区。上世纪90年代建设厂搬迁后,这个片区年久失修,区域内公共配套缺失,部分老旧房屋还存在结构安全隐患。房屋漏水、道路破损、管线杂乱、车辆乱停等问题让居民们十分不满。
作为市级重点项目,民主村社区城市更新项目分两期实施,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4月28日完工并正式开街亮相,连通了附近的杨家坪商圈和万象城商圈,打造了社区会客厅、社区食堂等公共服务空间,初步实现“居民新家园、商圈新纽带、创业新天地”的目标。
民主村社区城市更新项目二期于2023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更新面积约242亩,涉及居民3879户,涵盖了78栋老旧居住建筑及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将更新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我家后门外原来是一个两米高的坎,垂直下去的,更新改造的时候帮我们改成了楼梯,这样我们可以直接走到院坝了,特别方便。”在民主三村5号楼前,一楼居民贾成俊岚拉着民生周刊记者去看她家后门。
由于重庆的特殊地形,民主村社区还有不少梯坎。梯坎怎么设计,居民说了算。民主二村5栋前有一段梯坎,十几位居民争相出主意,“台阶能不能多几阶?”“出口方向得改,万一老人病了,救护车能少绕几步路!”
为了这十几步梯坎,社区工作者跑了11趟现场,设计师把方案改了又改。最终,梯坎的坡度和方向综合了居民的建议进行了调整。
“民主村社区得名于‘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发起了‘四方议事会’。社区大小事,社区党委牵头,居民、商户、物业、设计单位等多方代表坐下来商量,有问题一起解决。”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伍成莉说。
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吴阿姨(左)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办理养老资格认证,便捷省心。
活动丰富多彩,居民生活更舒适
正值酷暑,民主村社区仍然随处可见居民在户外活动。
“民主村社区有164棵黄桷树,是当年建设厂的工人栽下的,伴随着很多居民一起长大,在小区改造中都被保留下来了。”伍成莉说。
这些树如今郁郁葱葱,成了社区居民的天然“遮阳伞”,为社区带来一分清凉。
大树底下分布着社区的棋坪、诗歌长廊、艺术团排练场地等活动空间,吸引了很多居民。
在“棋妙连廉”一角,有人下棋,有人看棋,其乐融融。在诗歌长廊,社区居民周红萍用自己写的诗表达对民主村社区变化的感触:“层楼依碧树,大道接商圈。四季香花绽,千家旺铺连。昔时残破旧,今日美新鲜。民主有诗意,谁能更领先?”
彭其碧是民主村社区艺术总团团长,社区更新让她尤其高兴,“过去我们艺术团排练没有固定场地,二期更新把我家门前的坝子修整了,做了我们的排练场地,乐器、舞蹈道具都摆得开了,四五十个人一起排练都没问题”。
民主村社区艺术总团有近千人,主要是民主村社区的退休老人,年龄最大的85岁。“我们各有所长,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打鼓,表演各种节目,有事干了,身体好了,家庭也没有矛盾了。”居民李长毅说,他擅长打拳,也是艺术团的主力之一。
随着民主村社区更新改造完成,社区活动也多起来了,比如新春团圆宴、中秋街坊节、书香社区嘉年华……
75岁的居民罗亨珍很喜欢这些活动,她参加过在社区食堂举办的端午节活动,老人们一起包粽子,“热闹,街坊邻居一起耍好开心”。
人们在民主村社区聚会吃火锅,烟火气十足。
社区聚人气,商圈越来越兴旺
民主村社区更新项目二期开街后,很多商家入驻,也有些居民回来创业。
周正茂是建设厂的“厂三代”,小时候在民主村社区生活,但长大后离开了这里。“以前我们都以为民主村社区要拆迁,就没想过在这里生活。”周正茂说。
民主村社区更新项目二期启动时,周正茂动了回来的心思,他家的房子正好在一楼,可以开门营业。
现在周正茂已经将自己的房子打造成一个艺术空间,既售卖艺术作品,也做成人美术培训,有时还为社区开展一些艺术沙龙活动。
九龙城市更新公司董事长张胜介绍,更新项目二期充分吸收了一期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在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的同时,还注重商业氛围营造,打造了两条可逛可游的烟火街区、活力街区。
咖啡馆、摄影工作室、文创店……很多“网红”店铺开到了民主村社区,社区的业态越来越丰富。民主村社区党委副书记潘超介绍,不少一楼住户看到了商机,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经营,租金也比以前高了。
“我们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氛围和人气,把店开了过来。”民主村社区一家凉糕店店员龙江萍说,店铺刚开张,但是他们都很有信心。
民主村曾经是“火锅村”,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很多火锅老店也保留了下来。
林龙2012年起就在民主村社区开火锅店,在社区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他的店铺也进行了升级。“我们根据统一的设计要求做了店招,在新的位置重新装修开业。”
林龙对民生周刊记者说,自去年以来,民主村社区的人气越来越旺,以前来店里就餐的主要是附近居民,只有晚餐好做,现在附近商圈的上班族、外地游客都来了,中午和晚上都有很多人就餐。
“特别是新的停车场建好后,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客流。停车方便了,顾客更愿意来。”林龙说,他的火锅店刚开始时只有5张桌子,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2张。
民生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干
民主村社区新建的停车场有419个停车位,今年1月投入使用。征集名字时,居民们选了“又一村”这三个字,寓意“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民主村社区今年的10件民生实事之一。
2024年4月22日,正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看到社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后,亲切地对在场的社区居民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地干部群众一直牢牢记着总书记的话。民主村社区每年列出10件民生实事,并且公布在社区会客厅。
“去年的10件民生实事我们都完成了。”伍成莉说,这些民生实事有大有小,但都是切实地为百姓服务。
比如,改造投用一个智慧农贸市场,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便利;增设一批体育设施,让社区居民有了就近锻炼的场所;争创市级示范社区食堂,让社区老人有了就餐的好去处。
“今年的民生实事我们已经完成了6项,其他几项正在推动中。”伍成莉说。
今年3月初,民主村社区入选重庆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试点,开启了居民生活圈提质升级。
55栋房屋屋顶漏水专项整治工程已经完成,为居民解决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民主村社区穿梭巴士即将开通,招手即停,不仅方便了腿脚不便的老人出行,还能让游客更便捷地到社区“打卡”。
此外,社区的市民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中,民主村社区的“村晚”大舞台也在打造中……
伍成莉信心满满:“今年我们一定会完成好这些实事,明年也会接着干!”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6期、8月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焕新又一年 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