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这个社区食堂为什么“火”

来源:民生周刊2025-08-03 13:23:50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82岁的徐阿姨坐在社区食堂的餐桌前,餐盘里是一如既往的素菜。身旁老伴的餐盘里,除了几样素菜,还多了水果和南瓜粥。

“他去年做了胆囊切除,很多东西不能吃。我血糖血脂都高,吃饭要控制。”两位格外重视健康的老人,一年前选择了家门口的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食堂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这食堂究竟有啥吸引老两口的?

民主村社区食堂饭菜飘香,居民们在吃午餐。

7月11日中午,民生周刊记者来到社区食堂,只见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队伍里的顾客有专程从别的社区赶来的,有附近上班的白领,还有远道而来“打卡”的游客。

民主村社区食堂真的太“火”了。

“去年4月22日,我当时正和邻居们在社区食堂吃饭,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来,笑着问我们饭菜味道好不好、价格贵不贵,大家都说很满意。真没想到总书记就这样来到我身边,问我饭菜合不合口味,还说是不是每餐都吃一个橘子。”民主村社区居民陈代蓉叙述了那天的场景,每个细节都让她终生难忘。

食堂这么“火”,最主要还是因为味道不错又实惠。民主村社区食堂负责人李恒介绍,20多个品种的菜品,依据年龄和所在区域的不同,价位分别是15元、16元和18元。也就是说,十几块钱能从20多个荤素菜中挑选适合自己的菜品。

菜品丰富,口味不错,是大多数顾客的评价,但并不包括今天的王阿姨。记者问起对今天饭菜的评价,王阿姨直言不讳:“今天的菜有点偏咸。”等记者把王阿姨的意见反映给李恒,他迅速响应。

“每一个顾客的意见都很重要。我们接到任何一个意见或投诉,首先会让门店经理和后厨对菜品进行检查,然后我再进行复核,看看是个人口味的问题,还是共性的问题。要仔细研判,最后决定是否需要改变。”李恒说。

众口难调,有必要因为一个人的意见就改变吗?在李恒看来,这不需要思考,“我们做餐饮,顾客就是上帝。我们做社区食堂,居民的意见就是我们要努力去解决的方向。”

经过详细研判,李恒对王阿姨的意见有了答案:由于重庆高温天气提前到来,人的口味是会变得清淡的。没过几天,社区食堂便更换了新的菜单和调料配比。

民主村社区食堂饭菜品类丰富,给居民多样选择。

随着社区食堂的“火爆出圈”,高峰期甚至一次接待过600多人。接待的高效和质量,得益于食堂引入了净菜和炒菜机器人:选择与净菜供应商合作,每天送来的菜都是洗好、切好的,可以直接下锅;食堂购入的两台炒菜机器人,可炒制500多种菜,不再需要月薪上万的大厨,工作人员只需按下按钮,配合放入食材,就能在10到15分钟内炒出8到10斤菜。

“虽然现在就餐群体已呈多样性,但我们保证每餐都有适合老人和小孩的菜品,比如每餐都有的蒸鸡蛋羹、粉蒸肉,还有我们重庆人喜欢的烧白。菜品每天基本一样,但每天的配菜我们尽量做到不同,满足顾客追求的口味新鲜。”李恒说。

小小的社区食堂,承包的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在这些柴米油盐里,融入的是重庆人特有的火辣烟火气。

晚饭即将开始,记者又一次来到社区食堂。一群大学生打完餐坐在餐桌前开始享用饭菜,带队的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教师徐思源感慨:“饭菜太实惠了,我打了6个菜,荤素搭配,还有一碗汤。这些都是重庆家常菜,很不赖。”

社区食堂“火”了,但盛夏时也真有点热。记者在食堂就餐过程中,尽管空调已经开到了极限,仍然感到闷热,有人大汗淋漓。随后记者又询问了几位居民,居民表示“确实有点热”。

李恒表示,“空调问题确实是老问题,正在解决。”有问题,不回避。能解决的快速解决,解决不了的一起想办法,这正是民主村社区奉行的“民主”。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6期、8月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