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数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数智

《人民数智》高端访谈|山东菏泽市巨野县:千年古县“数智”答卷绘新篇

来源:民生网2025-07-25 18:22:16

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民生周刊杂志社特推出大型高端访谈节目《人民数智》,邀请数字经济发展突出地区的主要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做客《人民数智》,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为全国各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数字经济繁荣发展赋能。

在齐鲁大地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通过数字赋能、产业创新和生态修复,让深厚文脉焕发新生机,工笔牡丹画、转型景区成为富民强县“金名片”,生动书写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数智”答卷。2025年7月25日,中共巨野县委书记楚德勤做客《人民数智》演播间,一起分享巨野县以“数智”思维探索发展新路径,在文化传承、产业振兴、生态修复和民生改善协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楚德勤

楚德勤介绍,巨野文化积淀深厚,是“西狩获麟”典故的发生地。巨野拥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74处,其中国家级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1项,其中国家级2项(鲁西南鼓吹乐、麒麟传说)。巨野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3万余件,记录着这片土地的灿烂文明。

巨野享有“中国麒麟之乡”“农民绘画之乡”“工笔画之乡”“杂技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的称号。历史上三国李典、北宋王禹偁、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等名人辈出。

工笔牡丹画点亮“画经济”,富民强县效应凸显。

书画产业,尤其是工笔牡丹画,已成为巨野乡村振兴的一张“金名片”。巨野县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楚德勤介绍,巨野县从上个世纪70年代绘制彩蛋、屏风起步,发展到今天工笔牡丹画集国花、国画、国礼于一身。《花开盛世》《锦绣春光》等巨野工笔画亮相国家重大活动,成为代表山东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县书画产业年创作量超150万幅,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综合产值达45亿元,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

在放大“画乡”品牌效应方面,巨野县的三大关键举措:

一是政策规划引领。巨野县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编制《书画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支持画师培育、画院建设和市场拓展,并规划建设了全国书画交易市场和书画一条街。

二是人才培育筑基。成立巨野工笔牡丹画协会、中国工笔牡丹画产业研究院,设立博士工作站、创意设计中心和产业发展学院。通过公益培训、骨干提升班、名家带徒等方式,年培训画师超3000人次,形成了“普及中提升、提升中普及”的人才梯队。

三是品牌塑造拓市。连续举办世界牡丹大会工笔画论坛、中国工笔牡丹画作品展,积极“走出去”亮相国内外重要展会平台,在全国建立了1000多个销售网点,在深圳、青岛、香港设立推广中心。通过系统推进,巨野走出了一条“一画兴百业、一业带五兴”的特色振兴路,“画经济”实实在在惠及了千家万户。

生态修复点废成金,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巨野县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楚德勤介绍了两个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一是金山文化旅游区的华丽转身。它曾是菏泽最大的山石开采基地。2015年,巨野县委、县政府果断“封山转型”,投资32亿元人民币,依托矿山治理,融入山水、人文、古村元素,打造了金山、白虎山、青龙山、前王庄四大板块。通过持续焕新升级,金山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青龙山通过4A级景观评审,白虎山、前王庄石头寨成为3A级景区。如今,“山水画卷、水上乐园,温泉康养、冰雪游乐、石寨探幽”已成为巨野旅游的金字招牌,并入选省市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小镇。

二是龙美生态园的“点废成金”。2万多亩采煤塌陷区修复治理而成的生态公园。通过科学治理,昔日的“生态伤疤”变成了绿树成荫、花果飘香、鸟类云集的生态乐园,荣获“中国最美矿山”等称号。未来,巨野将围绕“以水兴旅、生态赋能”,把龙美打造成集研学、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这些案例生动说明,生态修复不是负担,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目前,巨野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金山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5处,年接待游客超过220万人次。

创新“村合作社”模式,村民共享文旅红利。

在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方面,巨野县坚持“一村一景点,一园一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目前拥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模范村1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1个等一批示范点。

保障村民持续受益,核心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巨野县主要推广“村合作社”模式。比如,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前王庄村,成立旅游发展合作社,村民入股成为社员。按照规划共同建设了展览馆、手工作坊、特色民宿,村民直接参与旅游业态经营,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再如,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舒王庄村,利用樱桃种植优势成立合作社,发展精品采摘,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成功从传统农业转向观光农业,村民收入显著提高。这种模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变“输血”为“造血”,形成了村民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农文旅的深度融合,真正让“旅游红利”落到了村民的头上,是巨野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实践。

从历史文脉到产业创新,从生态修复到共建共享,巨野县以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诠释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其“数智”答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