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贵州省仁怀市白酒产业:整改突出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民生周刊2025-07-24 17:36:41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郭鹏

“不仅小、散、乱、污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仁怀市‘三个一批’综合治理还推动白酒产业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助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回顾过去几年间针对白酒产业开展的综合治理,贵州省仁怀市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小波感受颇深。

仁怀市作为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曾经存在白酒产业小、散、乱、污的问题,白酒生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缺乏集聚;管理混乱,环保问题突出。

这些问题导致产业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2021年8月,仁怀市召开领导干部包保白酒产业综合治理暨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动员大会,吹响了白酒产业治理冲锋号。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仁怀市对白酒产业实施综合治理。以“三个一批”(清理整治退出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兼并重组做大一批)为主要路径,仁怀市铁腕治污,优化白酒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

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白酒生产企业(作坊)总量从2021年的1925家减少至目前的868家。

“三个一批”重塑了仁怀白酒产业版图。张小波介绍,经过综合治理,仁怀市白酒产业实现“数量从多转少、规模从小变大、布局从散到聚、管理从弱到强”的深度改变。

“四改造一建设”确保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应收尽收

赤水河是仁怀酱香白酒生产的命脉。然而,白酒废水直排、管网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赤水河流域污染风险加剧。

2021年8月,仁怀提出开展“四改造一建设”,即通过对企业实施冷却水系统改造、窖池改造、接酒池改造、厂区管网改造和废水应急池建设。“目的是做到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应收尽收,确保突发情况下废水能有效贮存。”

仁怀市委常委、茅台镇党委书记王远强说,除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外,仁怀市还按照企业总数“只减不增”原则,实施“清理整治退出一批和兼并重组做大一批”政策。

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有限公司年产酱香型白酒3000吨,拥有408口窖池、56套酒甑。

谈及“四改造一建设”的投入,国宾酒业相关负责人给民生周刊记者算了一笔账:接酒池改造70余万元,窖池改造500余万元,冷却水系统改造600余万元,厂区管网改造80余万元,

“四改造一建设”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经过改造和建设,企业实现了污水全面回收,统一达标排放,从而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通过改造提升,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还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改造前相比,全厂用水量节约了65%。”国宾酒业相关负责人说,还增强了全员环保节能意识,每年度较改造前可节约成本200余万元。

清理退出白酒生产企业(作坊)622家,产能约6.2万千升

位于仁怀市茅台镇向阳村的贵州德善台酿酒有限公司车间里弥漫着浓郁的酱香,工人们正忙着将糟胚进行摊晾。

“经过晾晒之后,再进行发酵、蒸馏,即可进行第四次取酒。”贵州德善台酿酒有限公司厂长刘维良介绍说。据介绍,茅台型酱香酒的生产以一年为一个轮回,经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高温发酵、出酒。

贵州德善台酿酒有限公司是由5家酒企(作坊)重组而成。

过去的几年间,贵州茅月号酒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了仁怀市宇瀚酿酒作坊、仁怀市严元珍酿酒作坊、贵州省仁怀市云赤酿酒作坊、贵州省仁怀市阳文酿酒作坊。

兼并前,这些以小作坊形式存在的酒企主要是销售基酒,没有自己的白酒品牌。“兼并重组后,企业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刘维良说,不仅窖池数量从46口增加到98口,还实现从生产、品牌推广到销售的全链闭环。

这样的兼并重组并非孤例。仁怀市将8—23口窖池白酒企业全部纳入兼并重组对象,发动530家白酒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实现企业减量305家。

“三个一批”有其背景。2021年以前,仁怀市白酒产业曾经历一轮无序发展。“当时,社会上称仁怀有3000多家酒企,但很多仅是拥有几个窖池的小作坊。”张小波回忆。

在张小波看来,这些小作坊普遍存在经营管理能力弱、缺少环保设施、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

此外,由于部分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意识不够,污水转运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导致赤水河溪沟水质严重不达标。

2018年至2021年,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环境部先后督察反馈仁怀市存在白酒产业无序发展、河道溪沟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按照“三个一批”的综合治理路径,仁怀市在推动白酒产业兼并重组的同时,还清理退出白酒生产企业(作坊)622家(产能约6.2万千升)。

赤水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不仅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之所,还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起到积极作用。(图/廖天予)

“三个一批”对白酒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关键性作用

白酒产业是仁怀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首位产业。行走在仁怀市,酒企几乎随处可见。

酒企分布,看似见缝插针,实则规划有序。目前,仁怀市120.44平方公里的生产功能区,已划定为15.03平方公里茅台酒产区、53.03平方公里茅台镇传统优势产区、52.38平方公里仁怀集聚区“三大产区”,细化为8个片区、27个管理单元。

在提升产业集聚度上,仁怀市产酒乡镇由18个减少至9个,限制发展区的117个企业选择抱团到产区内发展,产区的浓度、密度、黏合度进一步提升。

在衡昌烧坊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文健看来,“三个一批”综合治理对仁怀市白酒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保障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月26日,仁怀市茅台镇椿树村衡昌烧坊酒庄,来自各地的商业精英、酿酒专家和艺术家相聚于此。这里不仅汇聚了坚守传统酿酒技艺的衡昌老烧坊,还汇聚了衡昌烧坊博物馆、衡昌烧坊研究院等。

2021年5月19日,环球佳酿酒业集团与仁怀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衡昌烧坊3万吨酿酒基地项目正式诞生。项目总规划用地1500亩,是集生产、展示、体验于一体的酒旅融合型酱香白酒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建成后,可提供800余个就业岗位,解决当地土地出让的200余名群众就业。”武文健说。

赤水河畔的窖池数量减少了,但飘散在空气中的酒香却更加醇厚。

在武文健看来,“三个一批”实现了市场主体大洗牌,保留下来的生产型企业具备较强的投资运营能力。“尤其是以生产为基础的头部企业,会把白酒品质和生态保护看得非常重。”

如今,酱香白酒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今年6月1日,酱香型白酒新国标正式实施。新规明确要求酱香型白酒必须使用粮谷原料、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将液态法产品彻底排除在酱酒行列之外。

“作为酱酒核心产区,仁怀拥有赤水河流域独特生态、传统酿造工艺等天然优势,而且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对仁怀市酱香型白酒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充满信心。”武文健说。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5期、7月2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贵州省仁怀市白酒产业实现“数量从多转少、规模从小变大、布局从散到聚、管理从弱到强”的深度改变(主题)整改突出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