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2025-07-22 10:36:07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早已不是一句口号。从大樟树下的“有事好商量”,到覆盖全区的基层民主协商,余杭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解锁了基层善治密码——正是这种屋檐下、田埂边、社区里无处不在的议事风气,破解了民生难题,提升了治理水平,助力了乡村振兴。
小古城村凝聚协商力量
“2003年,我在双溪漂流景区经营烧烤,如今,我的烧烤店扩大了规模,年收入早已翻番,还搬进了像别墅一样的新房。”小古城村退居二线的“老村长”林加新,是村庄蝶变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回忆起二十年前的小古城村,林加新直摇头,“村里基本是泥巴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且小村矛盾多,管理难度大。”
蝶变始于2005年,那时起,小古城村牢记“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这一嘱托,探索党建引领的“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制度。
村口的老樟树,是村民常常聚拢闲谈的地方,自然成了众人议事的场所。说一说村里新鲜事,议一议发展难解题,在“你来我往”间,事情谈妥了,问题解决了,村民们的生活也在商量中越过越红火。
村民们在大樟树下议事。新华网发 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樟树下议事”能否持续解决难题?2018年的“降围墙”改造工程,成为检验这套机制的“试金石”。那年,小古城村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按照统一改造标准,需将路边农户房舍自建墙降至1.2米以下。消息一出,立即引发村民议论。
“当时建墙花了不少钱,现在为啥又要降?”“院子里的隐私由谁保护?”村民们疑虑重重,改造工作陷入僵局。
“降围墙”还需“敞心墙”,村干部继续搬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法宝,与村民代表在老樟树下开展了4次集体协商会议。
会上,村干部给村民们算了一笔明白账,分析围墙改造为村庄发展带来的收益,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村民代表也各抒己见,为围墙改造建言献策。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村民们参与的动力足了,办事遇到的阻力自然小了。最终,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小古城村的发展也跃上新台阶。
多年来,小古城村通过“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的效力”四方面深化完善民主协商机制,2022年,《打造基层民主协商“四议六步”工作法》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在一次次“商量中”,“众议”力量兴了村庄富了民。截至目前,小古城村的集体收入已经突破千万元,2024年强村公司经营性收入390余万元,综合旅游收入4800万。
“众人议事”助推全域发展
二十年来,大樟树下的众人议事的好风气,吹遍余杭区,带来“满园春”。
“我们村几乎人人有草帽,每当村里有重要事务需决策时,村干部就会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来到田间地头。大家戴着草帽围坐成一圈,畅所欲言。有时,草帽还会被高高举起,成为接地气的‘表决器’。”余杭区良渚街道新港村党委书记何建国说,“草帽议事”已成为新港村解决基层问题的重要机制。
正是这一方式,议出了发展体育特色村的道路。何建国回忆说,前些年,村里通过“草帽议事”,清理了6家有污染“顽疾”的工厂,空出40亩左右的建筑用地。正当不知如何利用这块地时,一家体育公司闻讯而来,与新港村商讨建设足球场事宜。
“当时就觉得,这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何建国说,于是,在又一轮“草帽议事”后,村里达成一致。2019年足球场建成开放,并承接“杭州市西湖杯足球超级联赛”等重要赛事。随着多次赛事的展开,新港村的名声也传得更远,成为集体育竞技、休闲娱乐与社区交流为一体的新地标。
此后,新港村更加锚定了体育元素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处仅有3.5平方公里的都市边缘村落变得热闹非凡。
从“樟树下议事”到“草帽议事”,余杭区各地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探索出更多样化的基层民主模式——
在仁和街道,“吃咸茶”的传统习俗被融入民主协商议事中,形成“咸茶贤话”协商品牌。一碗咸茶,拉近群众的心,也推进街道基层民主协商的实施。
中泰街道的“竹林七贤议事”,由村委班子、党员代表、组长代表、协会代表等组成“竹林七贤”,形成党员提议题、网格征意见等“七步议事”法。
鸬鸟镇则结合山区百姓“围炉话家常”的习俗,形成“围鸬夜话”协商机制,妥善解决村内环境卫生、私搭乱建等“老大难”问题51件……
创新发展,治理赋能,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持续推动余杭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余杭全区143个村社经营性收入12.06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843万元,其中,共有37个村社的经营性收入超1000万元。
数字赋能开出智治“新方”
当村民议事遇上数字浪潮,技术赋能又为余杭区的基层治理开出智治“新方”。
漫步闲林街道,粉墙黛瓦间流转着江南水乡的千年风韵,而在这番古朴雅致下,数字治理的脉搏正不断跳动。
打开“数智闲林”的大屏页面,闲林街道的3D实景地图跃然屏上。指尖轻触,便能自由穿梭于各个街区,楼内住户人数、入驻企业信息、微型消防车实时位置等数据,在这块大屏上都能一览无余。
“这套智能系统,已成为整个闲林街道的‘数字大脑’。”闲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到交通调度、应急响应、消防预警,小到违停查处、超速监控、纠纷调解,都可借助其实现统筹协调。
通过数智赋能,闲林街道非警务类警情调处时间由此前20分钟缩短至5-8分钟,事件调处率上升86%,系统闭环率98%。
这些充满科技感的民生场景,是余杭区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余杭区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设立实体化运作的区县级“数智治理中心”,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余智护杭”数智治理体系。
“余智护杭”这款基层智治综合应用,通过资源整合构建起横纵贯通的治理网络。它在横向上连通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等部门,实现社会数据的整合共享。纵向上贯通区、镇街、村社、网格多级治理网络,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数据交换共享体系。
此外,余杭区还将数字化工具融入到百姓日常的信息反馈中。“众人议事厅”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议事模式搬上云端,让群众随时随地参与到社区事务的治理当中,构建起“区—镇街—村社—网格”四级议事协商体系,解决群众关心的公众利益和重难点问题。
截至2025年6月,2023年8月开始试运行的“众人议事厅”累计开展协商议事687件,参与议事3.4万人次,覆盖率122.96%,参与率97.65%,活跃率96.32%,形成了“径山村关于《禅茶公约》村规民约修订的相关事宜”等8个示范案例。
采写:郭妍廷 祁航
设计:战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