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门办学,为学生打造多元成长通道

来源:民生周刊2025-05-06 15:40:41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上学时,王宇航没想到自己还能考研究生。近日,他收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考上了上海一所高校的研究生。

“逆袭”的背后,是宁职院与浙江省内公办本科高校联合开展的全日制专升本办学。王宇航所在的本科班,有7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中高本一体化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畅通职业教育学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通道。作为一所“双高”院校,宁职院积极探索,与浙江省内中职学校、本科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同时与企业密切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打造多元成长通道,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开设岗位课程,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走进宁职院机电工程学院,一楼便是数智工程训练中心,学生们穿着工作服,在自动化产线、高档数控设备上有条不紊地开展训练与生产活动。

“这些实训设备是由学校和海天集团共同投入的,跟他们生产中实际使用的设备一样。”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威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有个别名叫“海天学院”,学院所在的教学楼由海天集团捐资修建。宁职院宣传部部长陈子珍曾经担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他记得,2004年,海天集团要发展数控装备制造产业,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学院为他们开了“海天班”。

“我们跟海天集团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发课程,一起编教材,一起建实训室,学院的教师和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共同担任授课教师。”陈子珍说。

机电工程学院为学生开设了岗位课程,学生在完成一年半的专业基础学习与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之后,便开始上岗位课程。“岗位课程是学生3周在学校、3周在企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轮流带学生,学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实践内容完全匹配。”陈子珍说。

他告诉记者,学生在学校完成一个模块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后,马上到企业相应的真实岗位上学习训练,这样既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能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史宇臻是“海天班”的毕业生,2018年入职海天集团后很快成为技术骨干,去年被评为“浙江工匠”。“无论哪个技术岗位我都能在一周之内适应,因为这些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我在学校都学习训练过了。”

陈子珍告诉记者,这个班的日语课本来是按照一般外语课程在教室上课,但海天集团建议到设备旁边上课,要求老师教生产车间实用的日语,让学生能跟日本工程师直接交流。后来,机电工程学院的外语课都开到了实训室,学生不仅掌握口语,还要熟悉工程相关的专业外语。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这是宁职院的传统。”校长吴向鹏说。学校开了很多“微专业”,就是通过收集企业需求,快速反应,在学校的大专业下分出很多小模块,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如今,机电工程学院的岗位课程已经扩展到6门。宁职院教务处处长张启明介绍,学校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开设了更多源于企业真实项目的课程,对接企业真实岗位,学校的实践课占整体课程的54%,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岗位需要的技能。

设立工作坊或名师工作室,让学生深度参与企业研发项目

电子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坊、红码头技能大师工作室、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工作坊、胡耀华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人工智能学院,设立了24个这样的工作坊或工作室。

宁职院很多学院设立了工作坊或名师工作室,工作坊由学院教师、技能大师牵头,多家相关企业参与,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改进等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工作坊,深度参与企业研发项目。

“我们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双岗双聘,也鼓励教师承接企业研发项目,深入企业熟悉生产,做生产一线的科研。”宁职院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彭振博说。

教学之余,宁职院的教师多在企业担任访问工程师、科技特派员,有的甚至是企业分管技术研发的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学校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团队与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石油树脂技术,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可以带着学生做教学中的实验,也可以将企业的研发实验带回来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布局未来产品。”化工学院教师陈艳君说,她曾经带着3名学生承接了一项能源化工企业关于石油树脂制备相关技术研究,制备了一种关键催化剂装备,帮助企业开发高性能的新产品。

打开校门,为学生铺就多条成才通道

“我今年参与建立的标准件库已经在企业内部投入使用。”阳明学院现场工程师班学生季洛宇很自豪,这是他到企业实习的成果。

“只要学生有实习需求,学院就会千方百计对接企业,为学生牵线搭桥。”阳明学院院长王正才认为,只有真的“上手”了,才能将课本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我们坚持开放办学,多维育人,让学生在成长中有多条路可以走。”吴向鹏告诉记者,学校鼓励学生开拓视野,践行“工科学生会管理、商科学生懂工程、数智融合会创新”的育人理念。

宁职院与宁波市北仑区共建图书馆,学校各类场地常年向附近的产业园开放,企业经常到学校举办活动或者进行员工培训。“学校就像企业的后花园。”吴向鹏说。

学校经常组织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职业技能比赛。人工智能学院教师李宏铭带领学生参加了多项信息安全技能竞赛,“竞赛是对学生的深度测试。赛前的讨论、培训、反复练习等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锻炼”。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进一步深造的想法,想升入本科甚至考研究生,学校也为他们开设了相应的课程。王宇航说,他在学习过程中对信号与系统研究产生了兴趣,便坚定了考研的想法,如今成功“上岸”。他还进了工作坊,投入到毕业设计中。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9期、4月28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开门办学,为学生打造多元成长通道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