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文化遗产2025-04-16 17:18:37
4月15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指导,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北京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届大会以“数字共享·文明互鉴”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挖掘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潜力,拓宽文化创新的边界,共同开启数字文明新纪元。
数字赋能文化,开启文明新篇章
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会长关宇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以“数字共享·文明互鉴”为主题,既是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全球数字文明时代命题的深刻思考和积极践行。期待通过这场盛会共探前沿趋势、共建融合生态、共拓文明图景。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以北京为起点,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文化对话的桥梁,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描绘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蓝图,让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光彩。
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家在致辞中表示,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西城区积极践行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职责和使命,部署“文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战略,探索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引导发展文化新业态。立足西城区实际,育才、引才、留才,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让更多的人才实现来到西城、留在西城、融入西城。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谢慧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北京持续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和同向发力,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入融合,数字文化项目落地实施和网络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合力为首都文旅市场的健康有序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希望大家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数字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一级巡视员曹鹏程表示,总队鼓励企业紧紧抓住科技赋能的先机,积极参与“科技+文化”新赛道,拓展虚拟演出、沉浸式体验、数字藏品等消费场景,让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重焕生机。同时,总队也将继续在坚守市场秩序底线中为企业创新发展松绑助力。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常林认为,要把握时代机遇,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今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将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随后,由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以《科艺融合谱写“科技交响”新乐章》为题,开启大会主题分享环节。李长军在分享中以《原神》《王者荣耀》等的音乐会成果为例,谈到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交响乐都遇到了需要“创新”的问题。需要和不同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否则交响乐很可能会失去市场,也无法赢得年轻的观众。他希望在交响乐领域有更多的优秀作品经过科技的助力融合,不断呈现给大众新的“音乐盛宴”。
文化遗产是文明的基因库,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吕舟围绕《数字技术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表演讲,他分享了当下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并通过数字技术将对文物的研究转化为面向社会的价值传播。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实现文物的当代价值的重要媒介。
吕舟以巴黎圣母院修复为例,指出高精度数字扫描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关键支持,并强调中国早在2005年就率先将三维扫描与数据库技术应用于古建修缮,如汶川地震后都江堰二王庙的BIM技术修复。在价值挖掘层面,团队通过激光扫描和显微分析破解了佛光寺大殿的唐代建筑密码——不仅精确测量木构件的弹性变形规律,还通过材质年代分析还原了历代修缮痕迹,甚至用数字模型重现了古代朝拜者视线与佛像的空间互动关系。公众参与方面,北京中轴线项目与腾讯合作开发的“数字打更人”平台已吸引2.7万人提交13万张巡检图片。
吕舟特别指出,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当中,数字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特别是近些年来,已经开始发挥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要求下,数字技术在构建历史文化要素,它的虚拟的关联性,它的价值阐述方面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红果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快手副总裁、执行总编辑张姝作为企业代表就当下网络平台火爆的短视频、微短剧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前沿案例。
启动评价体系,擘画未来蓝图
在大会上午场的最后环节,北京网络文化协会秘书长高文宣布正式启动《北京数字文化产业评价体系》建设计划。她表示该建设计划的发布既是对既往研究的系统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实践起点。
高文介绍,该评价体系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动态观察+年度沉淀”的数字文化产业评价体系,主要聚焦技术应用对传统文化载体的实际影响、新兴业态的合规发展路径以及典型案例的可持续模式分析三大维度。助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首期月度评论预计将于今年7月正式上线。
15日下午的“北京数字文化发展主题研讨会”聚焦细分领域,嘉宾们就各自带来的优秀案例展开了深度交流和分享。
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章洋在致辞中表示,作为连接政府、企业与行业的桥梁,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始终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服务产业”为使命。本次研讨会正是要深化多方联动机制,构建开放对话空间,为数字文化融合探索实践路径。未来,协会将从传统文化创新转化、行业调查研究、行业健康发展机制等方面深化服务,助力首都数字文化发展。
共享+互鉴,拥抱数字文明新纪元
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文化传承、创新与交流的方式。
天桥盛世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徐晓辉以《演艺新空间与文旅融合:天桥盛世的创新之路》分享了天桥演艺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演艺新空间的探索与实践中致力于打破传统演艺模式的局限,通过创新的空间设计、多元的内容呈现和深度的观众互动,成功打造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演艺新空间,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随着科技发展,全球博物馆掀起数字化升级浪潮。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数字艺术部主任张宜春通过《看见鲁迅》AR实景北京鲁迅故居实验剧这一成功案例展开了他今天《看见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分享。他表示,数字化升级不仅优化文化遗产展示方式,还拓展其传播范围,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成为博物馆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