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4-12-17 15:31: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校园安全治理必须系统,必须遵循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结合近期中央和各地安全生产工作有关决策部署,近一段时间各高校都在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这是系统思维的典型有效实践,切实提升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抓好高校校园消防安全工作,提升新时代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尤其要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治。具体而言:
第一,做好四项基础工作。
一是底数清。对消防设施设备、消防物资储备等要明确数量、种类和点位,对消防应急队伍的建设情况和能力水平要清晰,对易发消防风险部位要明确分布位置;对学校的基本情况信息要熟悉,特别是人群、组织、房屋建筑和空间区域、通道设施等要全面掌握,对消防应急规则、火患处置方法、设备应用方式要了如指掌,确保突发火灾应急救援处置能够有效动员、及时到位。
二是分布细。对消防设施设备的点位、疏散救援通道布局等要形成各楼宇房间、楼层间以及楼宇内外相关联或衔接的分布图,重点关注高层、地下和人员密集区,对照分布图加强消防巡查和维护维修,做好指示标识的科学、全面、规范张贴与安装,引导师生群众熟悉身边的消防安全设施和通道,方便日常规范、有计划地查缺补漏、改造升级以及突发火情的及时扑救、迅速逃生。
三是标准严。抓好消防安全,核心是明确刚性标准。校园消防安全建设要符合政策制度安排和行业规范指标要求,消防安全工作流程步骤要科学标准;要动态掌握不同建筑、场所和部位的消防安全标准,强化消防技术投入应用程度,动态提升消防安全工作质量;要严格消防安全教育评价和消防队伍考核训练标准,实现日常防火无漏点、遇到火患不慌乱、扑救逃生都在线。
四是队伍强。组建消防管理团队,提高消防安全把关能力,提升消防工作部门专业素养,以管用有效的措施,敏锐把握管控消防风险;加强消防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火灾应急处置演练,提升业务素质水平;发挥学校安保队伍“一主五辅”协同联动作用,推动各归口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各队伍思想教育和实操拉动力度,提升消防应急能力和责任意识,确保形成消防工作合力。
第二,抓好四维功能分层。
一是校园风险维度分区设色。深入研究把握消防风险防控规律特点,探索建立“校园消防安全风险地图”,结合易发生火情程度、对事业发展损失严重程度、社会面影响程度三个方面,分区域、分点位确定“红、橙、黄、绿”四个不同消防风险等级并公布,根据隐患历史和近期风险情况实行动态更新,结合分区调整消防规划和工作计划,逐步建立起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系统布局。
二是网格要害维度资源聚焦。根据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程度和风险影响系数,将每个办公场所和空间区域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的点位,突出消防安全重要部位,对不同级别场所点位确定不同的消防安全资源划分优先级,对耐火等级低、易燃物资和操作集中的区域及逃生疏散关键空间通道等加强警示提示,消防安全维护资源和防火检查等的人力物力投入和频次要对此聚焦。
三是系统建设维度以用为本。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包括消防报警、水泵喷淋、疏散逃生、防烟排烟等十余个系统,落实这些系统建设,不能简单地目光向内、侧重单个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和展示性,不从设备导向上搞大、搞全、搞新颖、搞极致,而是要立足实战和效果导向,从阶段性、结构性、适配性入手立体化解决问题,按照紧急、优先、常规、暂缓四个层次有序推动有关系统补短板。
四是问题处置维度科学分类。按照问题发生的严重性和处置的紧迫性、隐患的常见性和信息获取的专业性、发生风险的可控性和可自救性等将问题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根据不同类别的问题处置规律和一般发展态势,科学形成不同的处置应对指引,立足实际,把握工作节奏,统筹选择处理日常和突发消防问题的具体措施,确保解决消防问题用力得当、有的放矢。
第三,落实“四个动作”前置。
一是风险评估。进一步健全校园消防安全指挥体系,依托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动态研判机制,准确识别火患风险和苗头性问题;加强常态化风险评估工作,把消防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学校风险评估的必备动作,每年开展至少1次校园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规范评价标的和程序,重点围绕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确定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举措防范风险。
二是预案建设。做好消防安全预案准备,加强消防安全隐患处置预案内容审核和衔接把关,每学期围绕重点环节进行实战演练,不断提升预案的实用性;加强预案预警信息化工作,建设包括防火安全在内的风险处置实时指示系统,在发生火险时,手机端、广播端等能够实时接收、发布工作、救援、逃生等指令,按照消防处置和救援逃生预案布局,落实扑救工作,引导师生逃生避险。
三是安全教育。科学加强校园火灾隐患易发领域、易发群体、易发部位常态化安全宣传和提示提醒,强化消防安全意识;用好各类安全宣传阵地,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分层分区域分阶段分群体组织宣传教育和培训实践活动,加大消防安全教育覆盖面;加大消防演练和“一警六员”考核频次,形成机械记忆,确保发生火情第一时间调处,进行有效救援。
四是隐患排查。结合上级督查、领导检查、专题巡查、定期排查和日常自查等,充实常态化消防检查内容,加大消防巡逻和视频监控力度,关注物品堆积、用电安全等典型问题,及时发现、报告、排除隐患;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前,分析校园消防安全状况,部署针对性防控措施,持续运用部门信息共享、舆论监督、举报奖励等手段,鼓励师生群众发现和报告身边的消防风险隐患。
第四,紧盯四类重点任务。
一是消防风险整治不留死角。通过常态化消防检查建好台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起底、大检查、大研判、大清理、大整治,对消防隐患问题突出的实施重点整治;围绕安全责任、教育培训、整改成效和隐患续发“四个台账”倒查,对各类责任和教育培训落实情况进行倒追,聚焦整改目标、整改举措、整改时限、整改进度是否按计划高质量推进等进行评价,围绕相关风险隐患是否存在续发、问题是否掌握、掌握程度是否清晰等情况进行延伸。
二是全面激活“两个联动”机制。对外要加强与消防救援、属地安全监管和社区组织的协同,整合预防、发现、解决消防安全风险的常态化机制合力,畅通校园发生火险的救援和后续处置渠道;对内形成“防火安全一盘棋”,要务实做到保防火安全与促事业发展有机统一,不能只“检查处置追责任”,更要“答疑抢险给资源”,强化助力校内各单位主动落实排除前置火灾风险工作。
三是防火应急管理高效响应。着力健全消防应急响应机制,量化消防预警和应急响应启动标准,加强消防应急队伍建设,细化实化校内各单位各部门行动措施;规范落实消防应急管理处置流程,响应突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责任清晰、协调联动,打破常规、迅速高效的导向,现场统一指挥,实施好触发研判、先期处置、启动预案、现场处置、信息管理、结束处置、调查评估环节。
四是关联问题管控从严从快。以动态发展和普遍联系的眼光来审视消防安全事端,充分考虑消防风险可能造成的关联问题和各类次生风险并采取措施;关注风险的连带性和扩散性,规范处置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避免社会炒作和不良影响,管控好舆情走向;建立消防隐患复盘机制,找准产生风险漏洞的关键原因,举一反三,坚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庄阳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安全稳定工作部)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3.06(总第2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