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4-04-26 17:00:16
编者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回应了变革时代的人民期待,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不仅需要理念上的共识,更需要实践中的深耕和历练。为此,我们近期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对话北京市名校长”系列报道活动,首批推出二十位北京市名校长,书写精彩的中国教育故事。本次对话的是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校长朱郁。
2022年1月,作为北京市海淀区第一批交流轮岗的校长,朱郁单枪匹马来到了万泉小学。两年多来,她以积极的心态快速融入新的集体,带领干部教师重新学习十四五规划,提炼浓缩为16个项目;以学校九十年校庆为契机,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建设高品质幸福教育集团,全面赋能教师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朱郁
朱郁生长在一个传承红色家风的家庭,形成了她的家国情怀。她在海淀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了36年,教育已然成为她的信仰、诗意与远方。在日复一日看似单调的学校生活中,朱郁感受着千姿百态的生命涌动,构建着自己的办学思想体系,不断汲取生命成长的力量,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教育,解读教育,创新教育,欣赏教育曼妙的风景。
2007年,朱郁担任培星小学书记、校长,她带领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优质发展之路。近17年来,朱郁始终认为,校长的使命就是要唤醒和激发师生内在发展的美好愿望和动力,让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她在办学过程中,依靠价值认同、情感力量、精神激励,唤起师生成长的内在动力,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知行合一的课程观、自主发展的师生观和协同互助的育人观。
“十四五”工作方案出台 学校这么干
来到新的学校,如何布局谋篇?朱郁选择以学校“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为突破口,邀请原北京开发大学副校长张铁道教授,北京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朝晖等专家参与,与学校干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进一步学习、梳理、凝练“十四五”规划,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16个具体项目,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新修订后的“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价值强调,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本身,校园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可以随时发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在策略目标上,遵循规律,系统设计,重点突破,加快建设以“幸福教育”理念指导下具有万泉品质、万泉特色的高品质学校发展体系,为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海淀区一流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而努力。
学校“十四五”规划,以品质为核心,以努力建设高品质的万泉小学作为核心任务,努力在学校文化、现代化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建设、理想课堂样态和高素质学生群体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形成书香万泉、科技万泉、健康万泉、艺术万泉、智享万泉等“品质万泉”发展新格局。
万泉小学从两个维度上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发展水平和时间维度,到“十四五”末期,万泉小学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将全面提升。二是体系结构维度,努力建成以幸福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品质、高质量、富有活力的学校发展体系。明确了学校发展、培养目标、区域作用等三个方面的使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海淀区基础教育发展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学校的战略性行动(分目标)分为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教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服务育人等7个方面,使得“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更加健全;使得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具特色;使得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指向更加明确;使得绿色教育生态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实;使得课内外学习活动一体化设计更加完善;使得“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使得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理念更坚实。
为此,万泉小学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学校文化、智慧校园等五大领域出台了具体措施,确立了16个重点项目,即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主题课程群建设、课程整体化推进、大单元教学推进、智慧体育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品质万泉文化改进、国际理解、跨区域教学联动、学生自我教育发展、未来教育家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幸福之家建设等项目,明确了项目牵头部门和负责人。
以品质万泉文化改进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德育处牵头,以绿色教育生态为核心,进一步改进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标识“有颜色”,工作“有标准”,景致“有名称”,团队“有精神”,成效“有亮点”,发展“有特色”。
蓝图已经绘就,工作方案明确,奋斗正当其时。万泉小学干部教师砥砺奋进,求是创新,用行动践行郑重诺言。他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正在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90正青春 赓续历史文脉
2023年,恰逢万泉小学迎来九十年华诞。朱郁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大局,全面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带领干部教师走访老校长、老教师,回顾历史,总结经验,透过学校发展的背景、事件和结果等现象,总结经验,获得智慧启示,凝练办学品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万泉小学始建于1933年11月1日,其前身为北平市立坊属万泉庄简易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命名为万泉庄小学。历经90年的发展,学校从当初只有两名教师、两个教学班的简易小学,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一校三址、118个教学班、400多名教职员工、近5000名学生的北京市素质教育优质学校。
万泉小学的真正腾飞起始于1984年。这一年的9月,万泉小学的少先队员大队辅导员高春英的带领下,针对万泉河污染严重的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母亲河——万泉河的行动。
1985年,在全国少先队“创造杯”活动中,学校有三项环保活动获得了全国金奖。当年,少先队员们还给市长写了一封环保倡议书,这一行动引起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7月,北京市相关领导来到了万泉庄小学,为学校少先队员们授“万泉河红领巾环保小队”队旗,现场办公召开了学校改造的第一次会议。从此,学校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历经九年,万泉庄小学的四栋教学楼建设竣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中西合璧,活泼有致,它飞檐斗拱,亭台玉立,气势恢宏,连绵一体。这一民族风格浓郁的学校建筑是83岁高龄的建筑泰斗、人民大会堂和民族文化宫总设计师张镈大师的封笔之作。
万泉小学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
1995年,学校更名为万泉小学。自1985年以来,在厉善圻、张迺莹、陶升平、景小霞、李伟等四代书记、校长带领下,万泉小学实现了快速高质量发展,成为海淀区的大校、名校。学校紧紧围绕着教育生态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先后经历了“环保行动—环境教育—生态教育—绿色教育生态—内涵发展”五个发展阶段,确立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现代世界人”的育人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开放式、国际化、高品位的魅力学校”,在海淀区教育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玉兰花是万泉小学的校花,每年春天来临,芳香四溢,它颜如玉,味如兰,映衬着师生纯净高雅的气质;朵朵绽放,凸显着师生蓬勃向上的团结进取精神和追寻幸福的人生姿态。
朱郁说:“我们的育人目标是第八任校长张廼莹基于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基于对学生发展的长远思考而确立。这一目标分解为四个关键的核心素养,即‘健康体魄、阳光心态、乐学善思、创新发展’,这是我们的校训。再进一步分解细化为十二种能力,纳入学校课程与活动之中。”
2023年,是万泉小学的校庆年,学校以“90正青春”为主题,围绕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设计了一系列的校庆活动,学校的八大节日全部融入了校庆的元素。通过建设校史馆、举办音乐会、校史剧展演、举办老教师座谈会、召开体育论坛和首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首届论坛等多种形式,传承和弘扬万泉文化。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借助于校庆年,源远流长的校史成为学校师生爱国爱校最生动的课程资源,实现了用历史教育人、用文化凝聚人、用德育塑造人的目的。
2023年11月1日,万泉小学教育集团庆祝建校九十周年暨《泉映兰心》校史剧展演在国安剧院举行。校史剧《泉映兰心》共有六幕短剧,再现六个历史瞬间,讲述六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1933年的清溪书院。那是一个战火中的动荡年月,一座私塾,一位先生,几十个小小蒙童…… 90名万泉学子亲身演绎,历任校长同台献映,回顾演绎了一段跨越90年历史的“年代剧”,展现了万泉小学从特色到优质,从优质到均衡,从均衡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泉,代表着清澈、纯洁,如师生的初心;兰,代表着高贵、典雅,如师生的品德;心,是师生爱国、爱党、爱家乡,是师生的家国情怀。
朱郁在展演仪式上讲道:“万泉小学走过了漫长的九十年时间,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无数难忘的瞬间。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十年,在万泉建校百年之际,再度重聚,共同见证我们万泉的百年辉煌!”
九十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万泉人磨砺出的不仅是倔强的品格、不服输的意志,更有属于万泉师生的精神体系,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曲折中前行,在改革中崛起,在发展中跨越,建立了一个自然、和谐、多元、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于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擘画着美好的历史蓝图。
万泉幸福圈再扩容
2023年5月15日,“万泉幸福圈”再扩容,海淀区星火小学以成员校的形式加盟教育集团,万泉小学教育集团发挥辐射引领的作用和责任更加凸显,成为一个跨学区、多法人、多校址的混合式教育集团。
在此之前,万泉小学教育集团曾有两次扩容,形成了一校三址的发展格局。一次在2003年,因布局调整,万泉小学接收了百年老校厂西门小学,于2005年迁入曙光花园小区,即现在这个曙光校区。第二次在2017年6月,学校收回了原小南庄地区的老校址,从本校区调出一年级到小南庄校区上课。
2023年5月18日,星火小学行政团队走进万泉小学沉浸学习,两校全体干部第一次完成大“相亲”。20日,万泉小学教育集团以“520浪漫相约,集团融合牵手同行”为主题,开展党政工团联合实践拓展活动,这是集团干部教师的第一次破冰之旅。
8月21—22日,万泉教育集团开展干部暑期专题实训,为中层干部管理赋能,同时课程共研团队、德育共研团队成立。在集团发展愿景、共研方式等方面达成共识,制定了共同发展战略规划,集团发展目标为:确立了“打造国际化、高品质的幸福万泉教育集团”的集团发展目标,明确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愿景:营造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绿色教育生态体系。
8月26—29日,万泉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教师开展关于新课程方案的培训和全员师德培训,牵手新任教师,开展青蓝教师在成长系列活动,再一次让彼此走向熟悉与合作。
9月12日,星火小学隆重举办“躬耕教坛育桃李 薪火相传共发展”2023-2024学年拜师会,来自万泉小学的师傅与星火小学的徒弟结成对子。
……
万泉小学教育集团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了从干部到教师的大融合,用情、用心、用实际行动构建了坚实的联盟共同体。确立了“集团管理合作共赢原则,队伍建设内涵发展原则,学生发展五育并举原则,智慧校园数字化转型原则”等集团工作的四个原则,从党建联盟、教研联动、课题联研、师资联培、五育并举、智慧联网六大体系出发,努力构建集团化绿色教育生态,让每一个校区都成为社区居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2024年1月,朱郁在海淀区小学教育工作会议上以《守万泉幸福教育深根 结绿色生态办学新果》为题作经验介绍,分享了万泉小学与星火小学半年来情感和文化共融、教师联研共融、课程共建共享和学生成长共融的故事。
目前,万泉小学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内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共研,教师资源的协调、发展与流动,集团文化资源的共创、共享与共融,推进集团快速发展。通过成员校之间横向设立名师共同体,利用共同体内各成员的优势,有侧重地完成集团内部学科建设的整体运作。
朱郁表示,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这就是教育“同心圆”的魅力所在。“万泉幸福圈”携社会、家庭之手,让“幸福万泉”的理念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共同追求。
万泉小学充分发挥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坚定地扛起立德树人的主要责任,牵头成立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委员会,开展家庭指导师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场地,万泉幸福圈再次扩容。
自2023年12月开始,万泉小学第一批经过一年系统培训已经毕业的50名班主任,以家庭指导师的身份陆续走进学校附近的小南庄、万南、飞达等8个社区,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做好有效陪伴”“如何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等为主题,对社区居民开展专题培训和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用自己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回报社会,受到了街道和社区的欢迎,一些家长因此走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家庭指导师项目是万泉小学与北京市德育研究中心合作,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分三批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实现班主任全部持证上岗。
2023年暑假,万泉小学联合街道、园林等部门,启动西门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优化空间布局,营造集交往、等候、集散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空间。在校门北侧增加了风雨长廊;校门前广场结合高差设置台阶、座椅,增加校园文化展示墙和科普宣传安全玻璃围栏,营造人性化的等候交往空间,更加开放、通透、灵动,成为社区的一道风景。灯光、流水、座椅、文化墙,共同营造出一个宁静、舒适、优雅、和谐的活动空间,成为社区居民休闲散步的理想场所。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问之道无他,改造环境而已。不能把坏的环境变好,好的环境变得更好,即读了百万卷书有何益处?”万泉小学积极改造环境,让环境变得更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实现了学校与社区居民的双向幸福奔赴,成为社区中的幸福学校,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从学习力、研究力和幸福值入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万泉小学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提出了“教师成长终身化”的工作思路,从提升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幸福值入手,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朱郁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关心、支持每一位教师;我们倡导‘让研究成为一种工作状态’,提升教师的研究力;我们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学习力;我们引导教师在研究中成长,享受研究带来的幸福。校本教研,让教师成长有活力;课题研究,让教师成长有动力;项目推进,让教师成长有创造力;成果分享,让教师成长有影响力。”
万泉小学以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部门年级组共同参与的模式,努力为教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师“大思政”工作格局。开展师德培训、法制培训、传统文化培训等,精心设计并实施了面向党员教师的党课和面向全体教师的微党课,在提升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对干部开展规划、计划、策划等“三划”意识培训,召开满意度反思民主生活会等;各学科邀请教授、教研员、特级教师等对教师开展有关课程标准、教材、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心理、科研、课程、德育、家庭教育指导师等领域的专家讲座助力教师多方面、全方位地成长。
学校坚持定期召开教代会、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营造民主管理、开放办学的良好校风;注重发挥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影响和推动学校的发展;积极构建互助友爱的温馨家园,打造团结、幸福的阳光教师团队;通过顶层设计、分层培养,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自主参与、项目承办的方式,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了多彩空间,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了教师主动快乐地成长。
为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老师的需求,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团队合作、共同提高、资源共享、均衡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师带徒的“青蓝工程”则焕发成长期青年教师的成长动力,同时调动成熟期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力。
多年来,万泉小学各学科的教师以校级“玉兰杯”教学研究为载体,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学生的真实问题为改进点,持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将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校本研修成为万泉小学长盛不衰的秘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从工作思维转向研究思维,从常规工作发现“不平常”,在日常工作寻找“不寻常”,将问题转化为专题,围绕主题进行策划、总结与提炼。课题研究帮助教师转换思维,实现被动研究与主动探索相结合、常规工作与研究工作相整合,营建积极向上的研究文化。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2个国家级课题、13个北京市课题和39个海淀区课题。众多的课题研究,让教师享受研究带来的高效、有趣和丰硕成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校依托“未来教育家”成长项目,致力于为教师职业规划、自主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探索等提供各类帮助,帮助教师突破各个成长阶段的瓶颈,力求让每一位教师由初职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卓越,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此外,还有11个关联项目同步进行,教师在工作的实际场景中成立小项目团队,针对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研究力和创造力。
为鼓励教师通过反思将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智慧提炼并固化研究成果,学校搭建专属于万泉教师的科研公众号,刊登凝聚着教师实践智慧的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每个学期末举办的“教师论坛”,为大家交流团队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实践思考提供平台。这些将实践、思考化为可视化、可借鉴的成果价值的分享与交流,充分发挥了教师专业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善于反思,使教师深度琢磨、深层追问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成熟的经验结构化、体系化,形成独特的专业表达,获得活力持久的专业自信。
万泉小学教师发展工作以形成高质量培训成果、科研成果,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唤醒、赋能、共生”为工作准则,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使教师成为自主、自觉的专业学习者、研究者;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改变教师发展的逻辑起点,从“弥补不足”到“发掘特长”。
在“十四五”规划中,发展性教师评价项目、跨区域教学联动项目、未来教育家成长项目、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项目、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等都围绕教师队伍成长展开,为教师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
2023年,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师德、师风和师能建设为重点,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元机制。开展“培根铸魂”系列活动,坚定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借助“未来教育家”系列论坛等活动,多种渠道提高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端正“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通过讲述育人故事,发扬老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支持教师在国家及省区市等高端学科领域论坛及活动中分享智慧,鼓励老师实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在万泉小学,每年都会举办新教师入职典礼、教师节庆典、荣休典礼,激发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每个节日,学校都会为老师们定制活动或者准备一些意外的小惊喜;每年春节,学校干部走访慰问老领导、老教师,看望生病教职工,为保洁人员送去节日祝福;每年入学季,学校主动与周边幼儿园和学校沟通,积极解决教师子女的入园、入学困难;每一次活动,学校都会为老师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
万泉小学的教师在幸福校园里享受着来自学校的关爱,体验着学生成长的幸福,他们感受着幸福,理解着幸福,经营着幸福,创造着幸福,传递着幸福。爱教、爱校、爱生的敬业精神,博学、善教、乐研的敬业精神,学高、功厚、技长的勤业精神在万泉小学教师群体中蔚然成风。
朱郁说:“校长不能任性,也不能选择学校,要相信每个教师身上都有向上向善的力量,相信他们能把事情干好。教师有困难可以找我,需要平台还可以找我,要尽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团结大家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同时,必须坚持师德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要完善师德奖惩制度。教师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法规,敬畏生命,敬畏网络媒体;心中有规范有师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孩子、家长负责,对学校、集体负责。”
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发展需求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有三大主张,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万泉小学一直以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通过活动系列化、主题化、社团化,有效落实润德于心的育人实践;通过构建绿色教育生态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活动系列化,是万泉小学让学生持续学习新思想、焕发新活力的重要抓手。学校每年举办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彩虹、科技、灯韵等八大节日。语文节连续开展了10年,学生们积极参加各项读书活动,在书香中体验语文的乐趣,在好书的陪伴下享受美好的童年;大众化的体育节,萌宝爬行闯关、绳彩飞扬、力拔山河这些团体项目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精神,和同伴一起努力,分担工作和责任,共同实现目标;润物无声的彩虹节,有神奇的多米诺骨牌、能量传输线、同心鼓、不倒森林、曼陀罗绘画等团体辅导活动,提升了儿童的沟通能力……
以上系列化的每一项活动都在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领导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团队中各展其长,又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这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师生领略到教育的至美之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活动主题化,让学生的素质和个性都能得到发展,不断固化育人效果。学校开展了“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中国航天日主题教育活动,科普中国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激发同学们对太空的向往和对科学的热爱;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利用主题升旗仪式,号召全体学生参加“我和妈妈换天岗”活动,他们迎着朝阳,伴着晨曦,用课本剧、舞蹈、朗诵等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母亲说不尽的爱;在入队主题活动上,以榜样和正能量带动每一位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活动社团化,让学生有机会登上舞台,阳光展示,增加自信,各有所获。学校设计开展了大量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社团活动,为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服务。金帆民乐团、银帆管乐团、银帆话剧团、金孔雀舞蹈团、玉兰合唱团、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篆刻社团等已经成为学校有影响力的艺术社团;棒球、武术、健美操、垒球、足球等项目,使得学校成为“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足球示范校”。
此外,还有海模、编程、OM社团、机器人、女子足球、篮球社团、英语戏剧等众多社团,这些社团吸引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一起成长,成为学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养,特色社团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金名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世界冠军3块金牌获得者赵思彤同学、拉丁舞亚洲地区最高成绩获得者金钟涵同学,都曾是万泉小学健美操社团的孩子。入选国家队的王森同学是学校棒球队的孩子、与郎朗同台表演的贠思齐同学,是从万泉小学走出的毕业生……
这些系列化、主题化、社团化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积累智慧,在社会熔炉中锻造品格,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在个性化发展中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3年,万泉小学的绿色教育生态课程体系由1.0、2.0、3.0版优化升级到“4.0”版,从润心铸魂、启智培能、强身健体、崇真尚美、实践创新等五个维度,开设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指向学生的“四生”发展——生命、生存、生活、生长,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提高生存能力,继而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为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寻找到相应的“落点”,构建支撑整个新课程的“四梁八柱”。其内容载体直接指向目标导向,进而体现“价值归属”,展示出课程构建实施的整体“路径方略”。课程由“四梁”到“八柱”,诠释了如何分解、细化课程育人目标达成的路径,展示如何达成目标的课程分解过程。
万泉小学的八大节日课程建立起学科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让孩子们尽享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对各科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活力、实践力、合作力和创新力,甚至学会运用书本知识及课外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以“灯韵”课程为例,该课程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在十多年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构建了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灵活性的课程体系。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灯韵课程按照低、中、高学段设置了“玩灯”“探灯”“创灯”三个主题,承载着传统文化育人内核,将中国红与学校一直打造的生态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学生心中埋下了家国情怀和敬畏生命的种子。
(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