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3-07-20 15:51:11
“农商银行这次优惠活动力度比较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备用金比亲戚朋友更给力,而且可以循环使用。从我记事起,家徒四壁,自己又一无所长。我曾经做生意亏了本,求遍亲戚朋友,借钱无路。一个人走投无路之时,向当时的小枧信用社申请贷款5万,让我重新站立起来。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小枧信用社,给我提供了多次帮助。真心向农商银行领导表示感谢。”7月4日,在四川绵阳游仙区小枧镇遇仙村会议室,绵阳农商银行小枧支行组织的“一村一座谈”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村民窦杰激动地说。
像这样面对面的座谈走访,是绵阳农商银行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
“上山下乡” 主题教育“接地气”
远眺是绿林与青山,近观有田野与农舍。行走在丰谷镇兴隆沟村,处处花木繁盛,抬头处水天一色,鸟鸣清幽。一幅景美、业旺、民富的美好画卷在兴隆沟村徐徐铺开。
“理论学习至关重要,但如何落到田间地头?走出办公室,走向乡村,走进百姓,在金融服务一线中自然会获得答案。”聊起主题教育如何落实落地,绵阳农商银行丰谷支行行长、党支部书记刘旭不无感慨。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绵阳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省联社、绵阳办事处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市场定位,主动担当作为,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指导工作实践、破解发展难题结合起来,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任务,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效,主动解决“三农”融资难题,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切实把主题教育激发的学习热情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支农支小服务上俯身着墨,在强化融合创新上坚定落笔,依托信贷建立精准营销“一村一座谈”机制,全力推进零售信贷投放,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着力为乡村振兴插上“金融翅膀”。
截至目前,绵阳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86.96亿元,较年初净增13.97亿元,其中“10+3”产业体系贷款余额22.42亿元,农户信用贷款余额72.18亿元,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绵阳农商银行不断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金融服务效能,努力实现业务经营提质增效与乡村全面振兴“同频共振”,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推动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坚力量。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绵阳农商银行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做实做细“整村授信”,在全行范围内启动“深耕三农,扩面强基”专项营销服务活动,在城区开展网格化营销活动,在乡镇开展组织开展“‘一村一座谈’乡村振兴政策座谈会活动”,下沉服务重心,持续开展进乡村、进农户,确保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申贷渠道畅通。
该行各分支机构邀请辖区各村委会共商合作细节,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金融工作站,形成村级党组织和基层网点党支部“双基”联动。将村级党组织信息、资源、人才、组织优势与农商银行资金、技术、服务优势有机对接,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便民服务室为群众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阵地由集镇延伸到乡村。紧紧围绕增户扩面主线,对宣传工作、宣讲营销、内容补充完善、现场信息采集、后续信息管理等采取专人负责,以“超级备用金”为切入点,不断丰富产品体系,确保信贷资源向涉农贷款倾斜、向个人类贷款倾斜、向信用贷款倾斜,保证贷款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同时紧抓会后黄金48小时进行跟进,针对座谈会现场意向客户,特别是紧急用款客户,及时安排客户经理逐户上门进行信息采集和业务办理,切实将固定动作做到位,保证活动现场有反响、事后有影响。
据绵阳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杜亚西介绍,自开展活动以来,该行24个乡区支行共计开展138场座谈会,邀请个体工商户、种养殖大户、村干部公职人员4122人,意向需求人数3149人,意向需求金额 91267.5,现场办理授信 800笔,金额 20715.1万元,现场体验用信221户,金额3933.4万元, 累计授信2081户,金额46824.1万元,累计用信994户,金额15430.8万元,累计跟进意向客户数2538户。
无缝对接 雪中送炭解难题
“我今年种植的油菜收入可观,一直是信用社在资金方面持续帮助我,我真的非常感谢信用社。利息低,服务贴心,办事效率高。”谈起农商银行的“雪中送炭”,塔水镇双星村泰和家庭农场陈大哥总会情不自禁地感慨连连,“不知道该说什么,对于信用社这么及时的资金帮扶,能说的,除了感谢还是感谢!”陈大哥的家庭农场承包了近2000亩土地,从最初的种植玉米、小麦等小农作物,持续扩建为粮油专业生产种植,在扩大种植规模时遇到了资金难题,绵阳农商银行清泉支行(塔水支行辖内网点)客户经理上门开展贷款调查,特意为他开辟“绿色通道”,为其办理了100万元“生产经营贷款”,帮他解了燃眉之急,支持其发展壮大。他的家庭农场在202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农场。
近年来,绵阳农商银行主动适应农村适度规模发展趋势,大力推广“两权”抵押、股权质押、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模式,有效满足各类融资需求。积极支持经营规范、实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支持绿色农业、智慧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是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融资瓶颈。为拓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融资渠道,绵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信贷产品,积极推广“蜀信e贷”等线上产品,提升客户申贷便捷性。“一户一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提高办贷效率,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融资难题。
简化程序 方便快捷为百姓
在绵阳市安州区塔水镇三泉村座谈会上,主持人邀请客户分享在信用社的贷款感想,现年64岁的杨大爷抢过话筒分享:“我记得1982年贷款50元养猪,足足跑了3趟。第一趟大队队长不在家,没盖着章;二趟在信用社立了借约,但主任去县上开会,他不签字贷不上款;第三趟才在银行贷上款。而今年,我因为种植特色蔬菜,去原来的塔水信用社(塔水支行)贷10万元纯信用贷款,半小时就办好了,客户经理小薛还专门提醒我:用款时再提款,才算利息。现在信用社的服务真的太好了,你们的贷款利率也低,我们用着放心、舒心。”座谈会上杨大爷“抢”话筒的动作让大家忍俊不禁,同时,他的真情流露也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共鸣。
深挖业务融合“切入点”。为发挥“银村共建”优势,凝聚发展合力,实现银行发展、群众收益、乡村建设互利共赢,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创新采用“农商银行党支部+村党支部”模式打造银村联盟信用村,全力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同时,用活用好信贷政策,重点保障群众和边缘户在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建立电子对接台账,畅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让群众真正体验到乡村振兴金融政策触角的延伸。
丰富活动内容,提升获客价值。各营业网点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认真分析辖区客户群体特点,制定宣传方案,明确宣讲主题,丰富活动内容,以客户金融需求为中心,开展包括存贷款、电子银行、社保卡等金融产品以及反假币、反洗钱、非法集资、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知识的宣讲,做到评级授信、交叉销售、质量提升三个“覆盖”,实现由营销产品向客户经营转变,用一揽子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满足了辖区客户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提质增效。
加强需求分析,做好后续营销工作。各分支机构认真总结并及时对采集信息进行整理,制定后期回访计划,通过召开晨夕会,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每周进行复盘,将营销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以及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形成小结上报总行普惠金融部,普惠金融部及时对问题研究解决、对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对有助于推动工作意见建议吸收采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措施,同时联动金融夜校、节日走访等活动,延伸获客营销渠道,精准营销深挖客户潜力,凝聚普惠金融获客价值公约数,不断提高金融获客能力。
通过上述专项行动与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全行业务发展,截至6月底,该行今年各项存款较年初净增70.11亿元,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37.29亿元。(任朝政 任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