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3-06-06 15:19:12
“我们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联农带农新模式,走稳走实共同富裕之路。”广东云浮市罗定市委书记、市长罗永雄说。
近日,走进云浮市罗定市豆豉鸡产业园,机器轰鸣,生产流水线运作平稳有序,工人们熟练地操控机器,一份份经过屠宰、清洗、加工等工序的豆豉鸡半成品进入到预制菜深加工和包装环节,最后通过冷链物流运到全国各地,走向千家万户。
云浮市罗定市豆豉鸡产业园一角。陈良晨摄
该产业园位于罗定市太平镇,由罗定市金津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企业,于2021年12月经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批准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单位,是广东省农业“三产融合”建设的产业园之一,集一产的大豆种植、肉鸡养殖,二产的禽畜屠宰、肉制品加工、冷链冷藏,三产的销售、科研、培训为一体。可以壮大当地以罗定豆豉鸡等为主的产业链发展,可直接带动5000至8000户农户年人均增收 8000 元左右。
罗定市豆豉鸡产业园只是罗定市着力打造特色产业聚集高地的一张“实景画”。
一业兴,百业旺。罗定市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高站位,把市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整体发力,打造特色产业聚集高地,推动“规划图”变“施工图”,实现“施工图”成“实景画”,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拉长特色产业链条
进入罗镜镇,两个“镇标”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的塑像;一个是金属模型橄榄核的雕像。两个“镇标”仿佛在向过往的人们宣告,这里是“将军之乡”,也是“核雕之乡”。罗镜镇是罗定市橄榄核雕生产企业和原料主要集聚区, 2022年罗定市核雕协会在罗镜成立。罗镜镇种植乌榄5000多亩6万多棵,橄榄核年产量450多吨,橄榄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橄榄核数控雕刻企业(作坊)35家,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电商等全产业链条,核雕产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带动超过3000人就近就业。目前,罗定市加快建设罗镜核雕产业园,提升核雕品牌竞争力,全力打造全国橄榄核雕原材料成品集散中心,实现橄榄核雕三产融合发展。
罗镜镇橄榄核产业发展是罗定市推进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
罗定被誉为“中国肉桂之乡”“中国竹蒸笼之乡”,罗定稻米、罗定肉桂、泗纶蒸笼、罗定豆豉、罗定皱纱鱼腐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罗定市依托稻米、肉桂、豆豉鸡、生猪四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动稻米、肉桂、罗竹、生猪、核雕、预制菜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一是在推动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中,引入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头企业作为罗定市生猪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建设食品深加工、丝苗米融合产业园、德康饲料厂、广东省罗定市生猪特色产业园暨德康集团罗定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种养循环配套有机肥建设、广东省罗定市无害化处理中心基地等项目,总投资21.5亿元,产业园建成后预计总产值36.2亿元;二是采用“公司+理事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广大农民大力生产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罗竹蒸笼,全市建成7个加工专业村,4条加工专业街,有较大蒸笼厂21家,从事蒸笼加工的农户遍及7个镇(街)1.5万余户共2万多人,年销售收入4亿多元,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三是以建设豆豉鸡产业园为抓手,推动大豆种植、鸡猪养殖、食品加工、预制菜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罗定豆豉鸡基础上,创新推出豆豉排骨、镜菜扣肉等特色菜品,产业园建成后预计总产值34.12亿元。
端稳特色产业“饭碗”
罗定拥有广东最大盆地,被誉为“岭南粮仓”,是广东重要的粮产区和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先后五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如果说长岗坡渡槽修建工程,是解决罗定“十年九旱”困局的伟大工程,是罗定人在艰苦岁月种粮时人定胜天的创举,那么大规模机械化的使用、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则是新时代罗定稻米产业的一次飞跃提升。
罗镜镇镜东村村民陈业杰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2012年他由木材生意转种稻米,最初流转承包了230亩田。“那时候种稻很辛苦,一到插秧收割就要请大概30个临时工干二十多天,费时费力成本高、效率低。”陈业杰说,随着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农忙时再想请人也越来越难。于是他开始逐年添置农机,最终实现全程机械化经营。
如今他所创立的罗定市绿稻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工厂化育秧中心、烘干中心、激光平地机、植保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各式各样智能化的农机,种植基地扩大到2000亩,稻米生产流程实现全程机械化,同时还为周边农户、合作社提供机械化服务4500亩,通过全程托管服务统一管理,农户、农场主达到了减支增收。更让陈业杰高兴的是,他种植的稻米自产自销,去年卖稻米收入超过了700万元,并且,他的“智能化”管理模式,也带动了周边村庄农户创收增收。他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在罗定,靠种植稻米致富的远不止陈业杰一人,越来越多农户依靠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耕作实现增收,“饭碗”端得更稳了。
罗定市绿稻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罗定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也是罗定市致力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典型案例。
据了解,全市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7家;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91家;全市有家庭农场1323家。2022年,罗镜镇(丝苗米)获得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镇,全市有6个经营主体入列国家2022年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
据悉,罗定市坚持因地制宜,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全市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加快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农旅融合带富一方百姓
罗平镇双莲村村民陈志标,今年42岁,在珠三角地区务工近20年。2019年,他看到在长岗坡渡槽景区带来的机遇,选择回村创业。他利用自家房屋开了一家“标标牛扒”农家乐餐饮店,小店靠近景区 ,临近稻田,“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稻田风”“蛙声鸣”的消费感受,深受各地消费者的青睐,小店生意越来越好,成为美名远播的特色美食“网红店”。陈志标说:“依托景区在家门口创业,人气带旺财气,还可以兼顾家中老人和孩子。”他的家人们也在帮忙打理小店。陈志标有两个孩子,分别在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就读,两个孩子聪明好学,各类奖状贴满了陈志标家前厅的一面墙。一家老小在一起,其乐融融,让陈志标倍感幸福。下一步,陈志标将扩大“标标牛扒”店生意,并计划利用家里闲置房屋做民宿,奔向更加美好生活。
陈志标的创业致富,得益于罗定市打造“长岗坡红色精品游线”,带动乡村旅游。
长岗坡渡槽,素有“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美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长岗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长岗坡渡槽和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为核心,紧紧围绕长岗坡渡槽和沿线“山水村田景”等优势旅游资源,打造党建加红色文化的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精品项目,实现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的良性循环,成为人气超高的热门打卡地。
随着游客的增多,双莲村及周边村的餐饮、民宿、休闲娱乐产业和各种流动摊贩纷纷兴起。许多的村民也和陈志标一样,吃上了“旅游饭”。
罗定市因势利导,结合自身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在打造“长岗坡红色精品游线”的同时,还打造了“美丽田园精品游线”“南药生态文化之旅精品游线”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现有的精品旅游线路基础上,继续摸查挖掘乡村游线沿线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沿线各种资源,将现有的旅游景点景区、自然保护区、文化遗产、民宿、农家乐等纳入线路资源,并且,以“旅游+休闲农业”“旅游+本土文化”“旅游+南药康养”等创新模式,把罗平镇双莲村(红色文化特色)、苹塘镇良官村(农业休闲)、黎少镇田心村(乡愁文化、农业休闲)、龙湾镇大石村(南药康养)、榃滨镇银竹根(南药康养)、泗纶镇连城村(农业休闲)、罗镜镇云沙村(温泉度假)等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村,助力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质升级,让乡村更美、产业更旺、百姓更富。
(李建文 黎铭锦 冼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