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袭古创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电视 > 袭古创今

黄河:广收博取 厚文养正

2019-05-27 16:28:15

 

 

积学厚养薪火相传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一门汉字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古典美”艺术,同时又是一门高雅的与众共享的艺术。对于这门艺术,我从小就缘邂而一见钟情。从此恋恋不舍地走上一条漫长无尽头的缠绵之路。尽管60多年的苦学之旅已经过去,星移斗转,军旅生涯,军工练厉,工作更替,荒途长驿,苦郊逆旅,没日没夜地自我陶醉而无法自拔。我真诚地感谢我的先祖黄庭坚公以及前贤们给我留下如此深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精髓,使我走上融实用、艺术、修炼、娱乐、怡养于一体的人生绝佳的生活方式。

对于我来说,走上学习书法之旅途,是一个漫长而充满艰辛的里程。总结学习书法的路径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学生时期,少年打基础。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启蒙的阶段,也就是读书小学到高中阶段。记得读小学一年级时,是没有写钢笔字的,(1953年)用毛笔填红字,按空心笔画的字填写,所填写的是繁体字,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才开始用钢笔写字,做笔记,考试的,但自己对用毛笔写字情有独钟,坚持用毛笔字做作业。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课余时间或是星期日、放寒暑假在家坚持在油灯下练写毛笔字。那时手里的字帖少之又少,一本是(黄庭坚诗词),一本就是毛泽东诗词,一本是楷体,一本是狂草。我把这两本书视为珍宝,一直到高中、部队都伴随着我。由于不断的临贴,书法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就读四年级、初一及高中的阶段里,参加多次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均获得第一名,初步显露才情,崭头露角,尝到了写书法的甜头,极大地提高我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初步奠定了学习楷体的基础。

第二、军旅生涯,淬炼基本功。

一九六四年光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九师是野战部队。刚到部队当司号员,然后当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员,直到团当宣传干事。一直与文字写字结缘。在部队里除参加紧张的军事训练外,还每周负责连队黑板报编写,每年参加部队文艺会演,编写如快板书、三句半、诗歌等节目。板报每年团里都搞大比赛,必须用毛笔广告色编写,评比中均取得前三名的优异成绩,受到部队的嘉奖。在60年代初,部队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学雷锋的热潮。师部多次抽调我到师部参加宣传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和学习雷锋好人好事事迹展览的筹划及布展。分工负责,一部分人绘画,我负责文字的书写,如:前言、结束语,图片解说词,都是用毛笔字来书写。65年66年部队兴起学习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热潮,在营房墙壁上、营房公路旁布置毛主席语录牌,字体以黑体字、美术字、楷、隶多种字体书写。在师里一干又是一年多时间,我所写的榜书大字从连队饭堂到团师部礼堂,直挂到军部大礼堂。都说部队是所大学校,在部队的8年里,我不但在军事上学到了本领,同时在书法上得到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使我的文字及书法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三、军工年代,博览群书,研习气韵。

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分配到军工企业980厂工作(团县级)。开始在宣传科做了二年宣传工作,后调到厂部办任文秘工作,一九八三年升为办公室主任。这些岗位工作对我的书法学习都是息息相关,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工作,我坚持用毛笔办公的习惯,如写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均用毛笔书写,从厂部礼堂到车间的横额标语,榜书大字均出自我之手。工作之余,也练习字帖。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各类经典碑帖,都能买到,过去见不到,现在可信手可得,我所喜欢的名帖、名碑都一本不漏买到手。在这几十年里,先后学习的字帖近百种。如:毛泽东诗词,唐楷,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神策军碑》,黄庭坚《松风阁》《渚上铭》,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米蒂《蜀素贴》,隋代智永《草字千字文》,唐伯虎《桃花诗》,王泽《前出师表》,张旭《古传四首》,临帖最多的,除王羲之《兰亭序》外,其次是赵孟頫的《光福重建塔记》《兰亭十三跋》《六体千字文》,《前后赤壁赋》等,再次是文征明的《西苑诗》帖,《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词》等。与此同时,还练隶书《乙瑛碑》《史展碑》《石门颂》,魏碑《崇高灵庙碑》;篆书《吴熙载书》以及《石鼓文》等等。

又经过四十多年暑酷寒冬,经年累月的临摹,博采众长,融汇百家为一炉,终于形成了自己书法的神韵和风貌。书法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阶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退休的十五年里,继续秉承少年时代的抱负,决心继承和弘扬先祖庭坚公的为学严谨,为子孝顺,为官忠信,为民道德,孝友双全的优良品德,继承他的优良文化传统,攀登更高的人生境界和书画艺术高峰。退休后虽然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但我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积极乐观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勤耕不辍。放下了工作的负累,一身轻松,我称退休后的时光为“黄金时段”,必须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虽然过去几十年临过不少的碑帖,也取得较大收获,但有时写起字来,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总觉得在书法理论这方面比较薄弱,为填补这方面的缺失,我大力加强了书法理论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学习。过去临帖是比较地“粗放”,大面积地临,现把普临改变为细临,即“精准”地临,缩小帖的范围,突出重点,以书论和辩证理论指导实践,经过这“黄金时段”精准地刻苦学习,对书法水平有了脱胎换骨,天壤之别的变化和进步。

经过退休后的十五年的精准提炼,使作品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五体书法都同时得到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行草书,做到作品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婀娜多姿,洒脱飘逸,楚楚动人,使人看到了引人入胜,百看不厌。书写榜书时,笔画字体形质坚毅,神采俊朗,气势蓬勃,八面出锋,力透纸背,一泻千里……。给人看了有一种美的感受,同时展现出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作为书家要坚持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正确导向。每年春节来临,都要为广大的家庭书写春联,一干就是连续十几年。每年至少有500户的家庭大门都张贴上我写的春联,书法作品也进到千家万户,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和追捧。

总结60多年人生走过的书法艺术之路,在学习书法的技巧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八面出锋

书法充满着哲学,借助于八面出锋,会自然而然体现书法的哲学和辩证法,自然生出:枯湿浓淡、欹与正、虚与实、气与韵、神与质、拙与巧、丑与媚、生与熟、疏与密、动与静、行与留、放与收、疾与徐、渴与涨,轻与重,知白守黑,若即若离,神乎为上,刚柔相济、错落有致,心手相映,物我两忘,师左右泥,道法自然,变化万千……

(二)惜墨如金

选择毛笔很重要,要根据书写字的体型选好毛笔,如篆、隶、楷、行,大小都要用适合的毛笔,犹如战士的手中枪。毛笔的质地不同也会影响所写字的质量,一般写楷体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多个字;行笔一蘸墨一次写3-5个字,每次写完笔尖要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三)豁然开朗

留白处要有宽窄(字与字,行与行)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的感觉,这是书画在创作中创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四)一气呵成

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一副好的作品要在自己身体和心情极佳的状态下完成,书写时要随意挥洒,同时也不要恋帖,要忘帖,这样才能一气呵成。

(五)意趣盎然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整体要协调和谐,有强烈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字要耐看,有美感,百看不厌,线条要动静适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收放自如,写出墨趣。

(六)融会贯通

书法讲究气韵,字与字要有呼应,整行字之间气韵要相通,不能断气,断了气,字与字就没有气韵贯通,就没有生命力。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书画家要写得一手好字,不但要有字内功夫,还要有字外的功夫,要有好的道德操守,高尚的人品历练,还要有博大精深的知识储备。

首先胸中要有德。先祖黄庭坚总结宋代之前的名家书法经验,他说“学书法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意思说学习书法,单有技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和正义感,再加上博大精深的学问,这样的人写出的字,才值得可贵。只有加强书家自身修养,去掉俗气,作书时,无论真行篆隶,都会自我洋溢一种清新的情趣。重人品,重书品是书论的一个传统观点。

二是胸中要有历史。书法从某种意义说是书写历史,书者应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一是人类发展史,二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三是汉字的演变史,以及地位和作用。同时还要懂得汉字创造方法:指事、象形、会意、转注、假借,清楚汉字形体的演变,从甲骨、金文、篆文到隶书行楷的变化规律,自己形成“历史感”。

三是胸中要有名帖。临帖和读帖是每位书者的必经之路,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而临帖,读帖是至关重要的。黄庭坚在“书论”中说“古人学书不尽临帖,张古大书于璧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四是胸中要有“书卷气”。首先书家要有“书气”,书气忌“俗气”,市浴尘俗,小家子气,山寨之气等。如何避免“俗气”,先祖黄庭坚公说得好“胸中要有书”又说“俗使胸中有书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黄庭坚之后,人们把“书卷气”作为书法的评判标准之一。强调书法要有书气,无俗气,就要博览群书,从大量实践说明,胸中无墨者,不可能成为大书家。

五是胸中要有激情。一切艺术都由心而生,书法也不例外,书法的好坏都是书者精神世界的外化,缺乏激情是写不出好作品来。

六是胸中要有敬畏精神,书画家对前人古贤,以及他们留下的书画隗宝要有一种顶礼膜拜的敬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传统文化才能薪火相传,才能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的生面,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经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勤奋耕耘,不论做人做事都以先祖庭坚公为楷模,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终修成硕果,以慰藉先祖,实现了少儿时的梦想,真可谓是:一步一重天,百步上云端,金风起从容,一笑凯歌还。

金钩铁划梦寻根,千载墨池印斧痕。莫道文脉无觅处,大家自有后来人!

(黄河)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