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光:处静心于诗词 得心源而神游
来源:民生网
2025-08-21 16:44:21

笔者与张洪光都是书斋中人,都寄命于文字生涯,又因笔者最近常常读张洪光的诗词,所以,与他总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手足之情。

从张洪光的诗词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并因其“喜怒哀乐”,笔者也“心灵有伴”,而为张洪光写评则借助其“喜怒哀乐”以抒怀寄情,表达笔者的共鸣。

张洪光出生在一个弥漫着书香气息的家庭,父亲热爱传统文化,尤其崇尚孔孟之道,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父亲的人品和学养对张洪光影响很大,在父亲耳提面命的指授中,张洪光第一口文化的奶汁很纯正,也由此使张洪光几十年受到滋养,并恪守着主流正脉之道,从而实现诗词人生的升华。

从张洪光的诗词中,笔者读到了淡泊。

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人生经历之中,张洪光做了很多事,干了很多活,历尽过千帆,也曾在迷茫、困惑中挣扎过、痛苦过,而他对诗词则情有独钟,难舍难离。尤其每每觥筹交错之后,独自凭栏之时,诗意便涌上心头,每每夜深人静,享受孤独之时,诗心便如影随形,至于金钱名利、世俗功事都抛之脑后,好像皆与他无关,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也都在他的情感中消融。于是,张洪光放弃了繁华,远离了浮躁,他把目光集中于传统文化,把心性集中于诗词歌赋,他在词阕间放飞情感,在平仄里品读人生,他以文载道,不求闻达,他以诗会友,不求名利,他以诗词温润着自己的情感,也以文心影响着朋友、影响着家人。

淡泊是一种境界,更是人生感悟之后的升华,唯有“绚烂之极”才能“复归平淡”,没有“绚烂”则无法言及“淡泊”,唯有真正回归平淡,生命的风采才更加生辉,人生的魅力才更加富有光芒,而从没绚烂过的人绝不会感受到绚烂之后平淡对心灵的蕴藉,更不会感受到“独上高楼看灯火阑珊”的人生意义。

当张洪光从绚烂的人生之中抽离出来,把情感归真到境由心生的书斋,他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把酸甜苦辣的阅历倾注于诗词,他的诗词则更富有张力,也更能触及读者内心,引起共鸣。比如《是梦非梦》《醉了流年》《醉了又醉》等诗词,无不流露出淡泊的心境,无不洋溢着宁静的气息,那淡泊的心境是可触摸的,那宁静的气息是可感的。

从张洪光的诗词中,笔者读到了豪放,也读到了真诚。

在《潭柘寺》一词中,“云卷云舒,掀开云海,穿越一甲子的风云来看你”,笔者似若读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而“在岁月里流转,在红尘中跋涉”,笔者又似若读到了“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的览物之情。

在此诗中,建筑恢宏、游客闲适、松柏俊荣、流水潺潺、云天悠悠,有具象、有意象,美景与遐想神通,具象与意象相融。当眼中之美、情感之美、胸中之美神遇而迹化之时,意境或超乎象外,或得乎寰中,而具象仿佛带着灵气,意象又似若充盈着逸气,笔者也在诗词意境之中,放逸神游,情感入于静心,仿佛遥接了李白,似若神会了苏轼,又恍若领略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情怀。实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的佳作。

又读《迎春花》一诗,恍若一幅“握手畅怀”的画面映入笔者的眼帘。由此想到,当代大众都生活在快节奏的环境中,赚钱裹挟着情感,匆忙伴随着焦虑,生活中的一切都一晃而过,无暇他顾,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忽略、淡化。可是,当静夜幽思之际,友人之间的促膝长谈、举杯邀月的场景却总是唤起对美妙的回忆,悠然、惬意、浓情也总是让忙碌的人们怀念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此首诗词中,字里行间充盈着人文精神,其心静无尘,有惠风,其畅然若怀,似清泉,一词一阙都似带着脉脉温情在读者的心田上荡漾,春风化雨一般,激活了尘封已久的本真情感。在那欲说还休的诗意之中,有虚有实,有动有静,动静之间,仿佛一下子勾陈出似若淡忘的友情,那友情,有留恋,却很本真,有真意,却不局促,满是真诚、满是喜悦,绝不带有古代文人笔下“离别”“重逢”等等挥之不去的伤感,更不曾带有当代人酒桌文化里那种豪情万丈的伪装,以及阔论“当年情”的虚饰,而是,相思、相望、相念,举手投足之间,畅叙幽情,传递着纯真的人间烟火,让友人之间重温久别的友情。从中真切地、实在地,触手可及般地感受到作者张洪光的浓浓真情。

诗人的性格决定着诗词的格调,而诗词的格调又承载着诗人的真实人生。张洪光是一位写“真性情”的诗人,他儒雅、敦厚、谦和,当儒雅、敦厚、谦和孕育于诗词,张洪光的诗词则爽爽朗朗,如春风含馨,沁人心脾,落落大方,如秋水视底,赏心悦目。透过其诗词,似若看到张洪光其人、其生活状态、其处世哲学,一切都不矫揉、不伪装、不圆滑,而是质朴的、真诚的、浓郁的、坦率的,如浅吟低唱的心语。 

张洪光的诗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字字珠玑,朗朗上口,又有很强的审美感染力,仿佛每首诗词都带着美学原理,意象美、具象美、形式美、格调美,交相辉映,精彩四溢。字、词、意,含蓄,带有几分醇厚,隽永,带有几分浓烈,韵律恰到好处,节奏跌宕起伏,而韵律与节奏又似若激荡着超强的频率,在笔者的感官与心灵之间穿越,千回百转,经久不息。

张洪光的诗词,有睿智的、有哲理的、有浓郁的、有疏朗的、有温润的,更多的则是触景生情的,不管哪一种格调无不耐人品读,无不妙意无穷。慷慨处,心胸磊落;精深处,一语天然;博大处,道艺生辉;隽永处,禅茶一味;细腻处,柔情似水,每一首诗词包容性都很强,内涵也都很丰富。读之,如酾酒临江,心生浩荡,品之,如山间静坐,神往古今。

《蓝宝石天池》《春》《一缕阳光》《咏草》《守望》《春之韵》《一朵迎春花》《眷顾》《不曾走远》……在一首首诗词中,张洪光积大道,得心源,以眼中之美为载体,以超越现实的情感为力量,词、景、意,涓涓始流,如歌如慕,不绝如缕,传递出静心之中的澎湃内蕴,表达出对诗词文化的崇尚,亦寄托美好人生之寓意。那词章、妙句皆彰显着睿智的文学追求,那诗意空间皆洋溢着广阔丰美的联想,还洋溢着他那纯真的内心情感。

阔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诗词文人正以不忘初心的时代使命,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为自己代言,为时代代言,而品读张洪光的诗词,笔者油然而生逸气,仿佛神游于空旷浩渺之时空,似若信步于草长莺飞之旷野……意蕴随风而动,飘扬悠远。

(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