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让农村儿童接受良好教育

来源:民生周刊2018-04-24 14:11:51 农村 儿童

过去26年间,42岁的李静曾教过2000余名适龄儿童。

16岁开始从事幼教事业,如今李静是安徽宿州萧县阎集镇中心幼儿园业务园长兼党支部书记。过去几年间,她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学前教育先进个人、县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等荣誉。

课堂上,她是一名受孩子欢迎的幼儿园教师;课堂外,她是一名自律上进的“学生”。通过自学,她将高中学历,更新为师专、大专,直到本科,不断自我“逆袭”。

如今,她依然行走在“求学”道路上。

坚守的力量来自哪里?接受《民生周刊》专访时,李静说:“一是内心对幼教事业的喜爱,二是笃信靠奋斗可以改变命运。”

△李静最大的愿望是,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和城市同等水平的教育。图/郑智维

同事眼中的“工作狂”

“全省农村最好的幼儿园之一。”2011年年末,安徽省教育厅派出调研组来到阎集镇中心幼儿园调研,调研人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随后几年,这所幼儿园相继获得幼教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幼儿园、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为当地幼教事业树立了一面旗帜。

2010年8月,阎集镇组建中心幼儿园,李静被委任为园长。对于初创期的幼儿园,当园长并不意味着可以发号施令,很多工作都是从最琐碎的事开始。

李静的工作繁忙而平淡。趁着课间休息,拖地板,冲刷卫生间,为小朋友洗澡、换洗衣服,做教学计划、定指标、搞预算……除了教学之外,幼儿园老师还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在同事眼中,李静是一个“工作狂”。对于这样忙碌的生活,她早就习以为常。

说起话来始终笑眯眯,李静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不过,做起事来,她严肃认真,干练果断中透着一种刚毅。

和之前当老师相比,当一所初创幼儿园的园长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压力。她说:“增加生源,稳定教职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只有解决了这些困难,幼儿园才能有生存和发展。”

一枝花开不是春。李静深知,办好幼儿园离不开一支精干的老师队伍。根据每位教师的个性差异、能力水平、专业特长,李静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成长计划,鼓励他们参加培训,帮助他们培养教学技能。

如今,在她的指导下,一批拔尖教师脱颖而出。沈芳善于沟通、管理,如今已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孙晴具有舞蹈特长,已在当地幼教圈小有名气;李美方被评为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

教学与“求学”

2016年,经过之前3年的自学考试,李静通过了所有科目考试,完成了论文答辩,获得梦寐以求的本科毕业证书,弥补了当年高考的缺憾。

时光回溯至1992年,那年高考因为两分之差,16岁的李静与大学擦肩而过。高考失利的她,在农村可选择的发展路径并不多。她坦言,也曾经历过对前途的迷茫、无助,甚至绝望。

正在李静失落时,乡镇招聘幼师的消息引起她的关注。当时,由于农村幼儿园老师奇缺,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学历都可以应聘。因为喜欢孩子和教师这一行业,李静报了名,并如愿成为一名幼师。

然而,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幼教老师,并非容易事。李静深知一个粗浅的道理:“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

一方面,她苦练“读、讲、写、画、弹、唱、跳、做”八项基本功,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她考取了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园长任职资格证书等,努力提升专业性。

教学的同时,李静一直坚持“求学”。取得本科学历之前,她还考取了师专、大专学历证书。

除了担任幼儿园园长,李静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庭、工作和学习,三者如何兼顾?“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但最重要的是跳出舒适区,克服自身的惰性。”她说。

不愿跳出“农家门”

清明节刚过,杨柳吐翠,花草繁茂,校园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一群3到5岁的孩子嬉戏打闹。对于这样的场景,李静再熟悉不过。

对于现在的生活,她总结说:“辛苦,充实,并快乐着!”在她看来,做好幼教工作除了做到专业外,最重要的是要喜爱孩子,热爱幼教事业。

过去的20余年中,李静也曾有过多次改变命运的机遇。

1995年,她放弃了一次“进城”机会。那一年,在苏州打拼的堂哥给她介绍了份工作,除了工资可观,还可以解决户口。对于这份“有前途”的工作,她想都没想,果断拒绝。

2011年,宿州市的一家幼儿园向李静伸出橄榄枝,并开出了诱人的工资。这一次,她的内心同样没有动摇。

对此,李静坦言,自己也向往城市生活,也羡慕过城市中的幼教同行,可就是舍不得农村这些孩子。

因为待遇低,家人对这份工作并不理解,劝过她放弃。她还清晰记得,刚工作时,月薪只有49元;如今,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她很满足。

在她看来,幼教工作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寄托着孩子和家长的期望,其意义远不应是那一份薪水。

李静最大的愿望是,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和城市同等水平的教育,真正做到教育均衡。

“我出生、成长都在农村,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用在农村教育上,让农村儿童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至少不能输在我们的幼儿园里。”谈及自己的初心,李静说。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