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时政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专家访谈|向世界传递更多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4-10 11:31:46 专家访谈 信心 更多 世界

在来华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前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接受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记者采访,接下来就请跟零时差工作室一起去听听他都说了哪些真知灼见。

零时差工作室: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题是“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您对该主题有何评价?您认为亚洲需要怎样的开放和创新?

郑永年:这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我对中国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以及亚洲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很感兴趣。今年年会的主题很强调开放创新。西方出现了很多体制上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就是创新。亚洲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但是为了谋求进一步发展,亚洲也需要创新。

“创新”不是从人家那里直接拿过来,而是自主创新。“开放”也不是简单地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而是以我为主体的开放。在开放条件下实现自主性创新,将是亚洲国家实现下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零时差工作室:习近平主席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您对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讲话有何期待?

郑永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始终低迷,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化局部受挫,大家的信心都受到影响。我期待习主席在讲话中向世界传递更多信心,让世界看到中国将采取哪些具体政策,使别国能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继续分享中国给世界带来的经济红利。

零时差工作室:本次论坛年会聚焦于亚洲开放和联动发展,您认为推动亚洲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对于亚洲和世界有着怎样的积极影响?

郑永年: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但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整合的亚洲。亚洲的整合是自主的、内生性的整合,而不是来自外来压力的整合。经过亚洲各国之间不同政治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碰撞,这种整合的趋势将会更加强大。亚洲各国整合起来之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会更大。

世界期望中国成为引领全球化的领头羊,“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作为全球化领头羊的重要抓手。全球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由一个国家来推动和主导,大国应当承担更多责任,“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主动承担更多的全球性责任。

零时差工作室: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和繁荣。您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对于亚洲、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亚洲各国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永年:中国首先要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目标。构建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每个国家都要克服自私,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别国的利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时,亚洲国家需要抱团取暖,要对自己的现状建立起共识,我们已经是利益相关体,不能光考虑本国的利益,还要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这样才能对别国有利,最终对自己也有利,对大家的未来都有利。

零时差工作室: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旋律也是改革开放,您如何看待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显著发展成就?中国承诺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您对此有何期待?

郑永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经验不仅对中国自身是宝贵经验,对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都是宝贵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体现了文化自信,要按照自己文明发展的路子来走。开放不只是经济的开放,中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

未来,中国要继续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改革。“开放”表示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但也不照抄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经验,而是要把其它国家的发展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也可以给其他国家以信心,让他们不照抄照搬中国的经验,而是像中国那样,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的自主发展的道路。

零时差工作室: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税收,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应。您如何看待全球化时代的贸易纠纷问题?您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郑永年:亚洲国家要团结起来反对贸易战,通过内部协调来减少或抵消西方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对亚洲国家产生的负面作用。亚洲是开放的,但主体应该是我们亚洲国家,不能受西方太多影响。现在,亚洲国家受到西方很多制约,亚洲国家如果能建立起自主开放的经济体系,亚洲国家抵御外来影响的能力就会更大。

最近,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税收,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应。中国必须进行斗争,也必须有妥协。美国“打”过来,中国也要反击。但是,中国在反击的同时,也要继续坚持开放政策,而且要变得更加开放。(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 暨佩娟)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