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农业部:坚守32年扶贫路

来源:民生周刊2018-03-09 18:45:53 农业部

“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也担责。”这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新时期对武陵山区扶贫工作许下的庄严承诺。

作为第一批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10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之一,农业部重点联系帮扶武陵山区,以产业扶贫为重要抓手,举全部之力支持恩施州、湘西州定点扶贫地区脱贫攻坚,这一帮扶就是32年。至2017年底,农业部共累计安排各类农业资金60亿元以上,先后派出338名干部到武陵山区挂职锻炼与扶贫联络。

武陵山区位于我国华中腹地,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毗邻,是中国现有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其中的恩施和湘西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是“贫困之中的贫困”。

扶贫从解决温饱开始

在农业部定点扶贫开始的1986年,恩施、湘西两州的贫困发生率在60%以上。让人民吃饱饭,成为农业部扶贫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农业部开展“温饱工程”,提出“一人一亩口粮田”的目标。通过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坡地改梯田、恢复水毁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等具体措施,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据农业部武陵山区扶贫开发项目统计,从1986年到2000年,农业部在恩施共实施项目179个,中央投入资金达5079.80万元;在湘西实施项目135个,中央投入资金达2960.50万元。到1999年,农业部用于武陵山区“温饱工程”的投资已达1.1亿元。

经过14年的不懈努力,到2000年,湖北恩施、湖南湘西、重庆黔江、贵州铜仁四地人均粮食占有量已从347公斤增加到425.3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结束了当地从外地调粮的历史。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也逐渐提高,贫困人口开始减少。到2000年,武陵山区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从721万人减少到106万人,平均每年减少41万人。湘西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315元,恩施达到1200元,比1985年的228元增加了4倍多。

△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在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坪村茶田考察。

发展特色产业

温饱过后,如何为农民增加收入,鼓起他们的钱袋子,成为进入新世纪后农业部扶贫工作的新任务。以恩施州咸丰县为例,农业部指导咸丰县坚持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原则,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了茶叶、畜牧、蔬菜、林果、烟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格局,全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110万亩,人均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亩。

咸丰县唐崖镇素有“湖北仔猪第一乡”之称,黑猪是这里的特色品种。但受制于山区崎岖狭窄的地形,在这里发展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并不现实。由于生长周期长,长期以来,黑猪在当地市场并不走俏,价格较白猪有时更低。“能不能把当地的风俗跟黑猪养殖结合起来?”农业部挂职干部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距离唐崖镇大约6公里的彭家沟村是农业部畜牧业司的对口帮扶村。2016年彭家沟村开始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整村推进以“土法养土猪”为标志的黑猪“16113生态养殖模式”。“就按农民自己吃的土猪那样养,不喂饲料,只喂青贮料,养够一年再出栏。”农业部挂职干部介绍,“在整村推进中,每户建设一栋1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养殖6头恩施黑母猪,年出栏肥猪100头,配套1个小型沼气池和30亩种植面积消纳沼渣。打造标准化、绿色化家庭养殖场。”当年,全村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场65座。2017年,彭家沟村全年出栏肥猪约4000头,实现户均带动增收约10000元。

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扶贫干部的挂职任期有限。为此,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组织专家编制了《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优势特色农业开发规划》,率先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山区特色产业。以此为标志,农业部开始有计划地帮扶每一个扶贫县发展一到两个特色产业。除了上级机关制定的总体帮扶计划,农业部扶贫联络组也从2016年起,帮助制定了咸丰县域特色产业扶贫规划及决战深度贫困意见,牵头制定了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指导性意见,推动将主导产业进一步聚焦到“两茶一猪”(白叶茶、油茶、恩施黑猪),争创湖北乃至西南“白叶茶第一县”“乌龙茶第一县”“山地黑猪第一县”金字招牌。

扶贫融入当地

“解决温饱、调优结构、科技强农、产业互融”,这是在农业部帮扶下,咸丰县农村经济成功经历过的“四个阶段”。

咸丰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皓表示,“农业部的扶贫工作,极大地助推了地方特色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以白茶和黑猪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扶贫工作也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影响了少数民族干部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提高了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打开思路,理解和吃透中央精神。此外,扶贫工作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融合、民族团结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民族进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杨皓表示,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农业部扶贫干部融入当地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他们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主动承担责任,助推当地产业从有到优,助推品牌创建从零开始。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也正经历着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的重要历程,百姓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咸丰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32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5元。

整个武陵山区也发生着变化。从1986年到2000年,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改造农业基础设施,武陵山区实现了从极度贫困到解决温饱的跨越。从2001年到2012年,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武陵山区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部分富裕的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决战深度贫困,开展精准扶贫,武陵山区正经历着从局部富裕到全面小康的跨越。

□  刘禹松   □  《民生周刊》记者   郭梁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