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两会特稿丨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乡村振兴要破除信息壁垒

来源:民生网2018-03-04 14:26:08 全国人大 特稿 壁垒 乡村 代表 信息

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虚拟的网络公路仍有欠缺。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58集团CEO姚劲波接受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民生网专访时表示,当前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存在,面向三农的农业数据云平台尚未建立。

“乡村要振兴,必需破除信息壁垒”。在姚劲波看来,检验“三农”信息化建设成果,关键看农业、农村、农民能否“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农村人气“不旺”

姚劲波的老家在湖南益阳的一个乡镇,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尽管物质匮乏,但人气很旺。

“现在,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了,但农村人气反而没有以前旺了。”姚劲波的印象中,只有在过年时显得拥挤,平时都非常冷清。

究其原因,是人口单向从农村流向了城市,因为城里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加完备的医疗、教育资源等。

“如果农村也能创业,也能得到发展,再加上农村宜居,人口是否就双向流动了?”近年来,姚劲波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能解决上述问题,人口双向流动完全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家创业。

通过信息平台解“痛点”

当然,满足创业的条件,离不开信息化,而信息化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有观念的改变。

姚劲波举了个例子,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很高,但老百姓用它主要是看微信上一些关于养生之类的内容,没有分享到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其实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政府的一些惠民信息、医保报销等。

他决定做些实践,首先选择了老家。“因为熟悉,比较好沟通。”

2016年6月,58集团在湖南益阳成立58农服,旨在打造“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出了全国首创的镇村服务系统,打造了以党建为引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益村”。

益村服务系统通过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创建镇村便民服务、村民议事、监督等电子模块,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务、村务和社会服务共130余项。

“目前,益村已覆盖益阳所有的行政村,使用率仅次于微信。”姚劲波表示,益阳实践成功后,岳阳、湘西等地也正在铺开,下一步将在湖南省乃至全国推广。

益村项目之后的2017年4月,58集团又成立58同镇事业部,这是58同城向乡镇延伸的项目,是一个连接全国4万多个乡镇的便民信息服务平台,集便民信息、营销推广、公益传播、政府公告、就业招聘等于一体。它就像一个“乡村版的58同城”,主要致力于解决1至10公里的乡村信息孤岛问题。

“同镇即是同城的下沉, 同时也是农民互通有无,农民信息对称,促进创业,促进交易的一个平台,我们提供招聘,农产品对接上行,都是跟农村本身的产业有很大的关系。”姚劲波表示,每个乡镇都有个站长,负责当地信息收集和上传,通过58同镇可以推广销售农产品、土地流转和房屋租赁等。

“同样是农产品,为什么有些价格高,而有些没人要,这里面就是信息对称问题。”姚劲波说。

“我们在同镇上会衍生很多,比如拼车,希望同镇会成为一个平台,嫁接很多农民需要。”在姚劲波的规划中,2018年58同镇将全面铺开,实现全覆盖,助力乡村建设。

建议加强“三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前不久,姚劲波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做好代表履职工作,他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基于益村、同镇项目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在调研中,他发现不容忽视的是,在当前的农村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机械化普及程度低等问题屡见不鲜,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巨大、信息孤岛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情况,他认为,要加强“三农”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全面对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引入智能化、标准化的社会服务机制;推进农民职业化发展和人才回流,为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创造良好环境,从而为有效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他建议要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注重生态治理,完善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良性信息流动;构建村务数字化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在鼓励创新方面。他认为首先要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其次,整合民间力量,促进私人资本扩大对农村科技开发、推广和应用的投入,依靠市场路径,在农村治理、产业发展、生活便利化等领域扩大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再次,促进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密切融合,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成果。

要想富,先修路。姚劲波表示,乡村要建设好虚拟和实体两条路。一是虚拟的网络公路,二是交通物流的实体线路。在农产品上行和科技产品下乡的互通过程中,交通物流网是必备基础。因此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把农村信息化平台搭建完备,并完善交通物流设施,让物质和信息都能触及乡村版图的末梢,彻底打通城乡链接。同时,乡村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也将扩大农业互联网等绿色产业经济比重,还乡村生态以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保证农村安全稳定、长足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乡村信息化平台和软硬件资源薄弱,农民获取信息渠道狭窄,给各种违法、虚假内容以生存空间。随着乡村信息化的发展,农村信息服务站广泛进入,可以给农民提供真实、有价值的数字资源,让国家大政方针、利农信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从根本上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文明风尚。

村务数字化是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村务工作应打造成集村务管理、党建工作、农村电商和精准扶贫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借助信息化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整合农村各类生产要素,连接城乡资源,促进城乡融合,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此外,应建立健全培训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通过互联网授课、远程教育等手段,加快培育一批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适应互联网经营模式的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记者  严碧华)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