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中央财政出钱,让保护生态者不吃亏!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3-01 14:01:35 生态 财政 中央 财经

近来有两个大消息,都跟保护生态环境有关:一个是今年将扩大轮作休耕面积,让土地休养生息;另一个是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对保护修复实行奖励政策。

轮作休耕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农业生态环境严重透支的状况。但是,轮作休耕对经济效益是有影响的。因为同一块田地种植不同的作物,收益是不一样的;让耕地闲下来“歇歇脚”的话,那就等于没有产出。

那农民的收入咋办?别急,今年中央财政将拿出50亿元,对轮作休耕进行补助。休耕每亩补助500-800元;在东北冷凉地区,玉米大豆轮作补助是每亩150元。

长江经济带更是这样。几千年来,长江一直是中华经济的中心地带,堪比“金腰带”。现在,要让这一“金腰带”变成“绿腰带”,一些地方的经济利益可能会受到影响。日前,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加大补偿力度,实施奖励政策,推进建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新格局。

这些举措释放出一个重磅信号:让保护环境者不吃亏、能受益,更有获得感!

地方政府因生态保护出现减收增支,将获中央财政补偿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 11省市,面积约 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流域每年接纳废水量占全国的1/3,污染造成部分支流水质较差,长江水生态环境严峻。

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份,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就编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控制、石漠化控制和海岸生态稳定等6大类144个片区,构成了以“三区十二带”为主的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必须要严格遵守。区域规划、经济社会活动等都要与“红线”对标,绝不能踩线越线。

此次财政部出台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优先支持解决严重污染水体、重要水域、重点城镇生态治理等迫切问题。中央财政将统筹资金,明显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和保护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到2020年,长江流域保护和治理多元化投入机制更加完善,上下联动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更加健全,中央对地方、流域上下游间生态补偿效益更加凸显。

从激励引导机制来看,中央财政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大对生态补偿和保护力度。

一个是均衡性在转移支付中,增加生态环保相关因素的分配权重。比如,开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控制减少排放等,可能会使长江经济带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减收,同时投入增加。中央财政将给予一定的财力补偿,以弥补地方政府因生态保护出现的减收增支,确保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降低。

二是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直接补偿。重点向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上游地区倾斜,提高长江经济带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能力。

三是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支持流域内上下游邻近省级政府间建立水质保护责任机制,鼓励省级行政区域内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责任机制,引导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落实好流域保护和治理任务,对相关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省市给予奖励,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四是中央财政将结合生态保护任务,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等,向长江经济带予以重点倾斜,加大对长江经济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工程的支持力度。

“总的思路是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根据生态功能类型和重要性实施精准考核,让资金分配与生态保护成效挂钩,让保护环境的地方不吃亏。”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两个轮子一起转,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把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加快环境污染治理和改善环境质量,需要两个轮子一起转。在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建立相邻省份及省内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与保护的长效机制。

意见要求,地方财政要统筹加大生态保护补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长江沿岸、径流区及重点水源区域的支持。

水源径流地区要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有机整体,重点实施森林和湿地保护修复、脆弱湖泊综合治理和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质修复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排放地区要以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镇污水垃圾处置为重点,构建源头控污、系统截污、全面治污相结合的水环境治理体系。工业化城镇化集中地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满足生态系统完整健康的用水需求。

岸线周边、生态保护红线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内落后产能排放整改或搬迁关停,地方政府要给予一定政策性资金支持。

按照中央引导、自主协商的原则,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之间、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开展省际间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推动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对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好的省份,中央财政将给予奖励。

同时,积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建设。探索推广节能量、流域水环境、湿地、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和水权交易等生态补偿试点经验,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要想护住好生态,生态补偿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守护好绿水青山多做贡献,就要受到鼓励和奖励。而且,好生态必将产生经济价值,创造出新的财富。(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李丽辉 孙秀艳 )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