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美食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美食

食品安全大数据时代来临 ——第三届食品与国家安全陕西论坛在西安举办

来源:民生网2018-02-02 22:28:49 食品安全 大数据

2017年1月30日,由经济日报社、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指导,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杂志社、食品与国家安全论坛组委会主办,陕西省酒类副食流通协会、中国绿色农业联盟、共同协办的第三届食品与国家安全陕西论坛暨陕西省食品安全与信用建设大会,在陕西西安举办。

第三届食品与国家安全陕西论坛会场

《经济杂志社》社长陈志强,农业部绿色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中国绿色联盟主席刘连馥,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巡视员、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会长胡恒洋,《中国食品报》社原副社长兼总编辑张建斌,食品与国家安全论坛组委会秘书长许莉等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上,嘉宾围绕食品安全领域的矛盾与问题,共同探讨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共同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并结合当下新经济形势,为2018年陕西食品安全建设提出了更多建设性的意见。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巡视员、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会长胡恒洋,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原会长、中国绿色农业联盟主席刘连馥分别进行主旨发言,并有针对性地指出陕西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原会长、中国绿色农业联盟主席,农业部农垦司原司长刘连馥提到,十五年前首创的绿色农业概念,其目标是生产绿色的农产品,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最终实现美丽农村、快乐农业、幸福农民。如今,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频出,促进农村农业发展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同时强调,要以创新驱动引领食安产业转型升级,把握未来发展机遇。

面对国内见好的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多的中国食品企业放眼世界。“一带一路”是中国食品工业走出去的历史新机遇,目前国内食品企业纷纷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国门,提升消费品品质、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有效促进了国内外食品贸易的交流发展。

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巴洛克资本主席、巴洛克消费联盟主席,同时也是OIC国家合作组织贸易与商务经济发展筹备委员会主席玛琳娜表示,中国的安全食品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领域,中国食品走出国门是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统一问题,也是这一领域都面临食品安全这一共同挑战。加强OIC国家与中国的食品安全合作是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未来将与中国多方面共同打通“食品安全大通道”,促进国际间食品贸易健康发展,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

对于食品安全而言,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要求,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实现食品安全的精确治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数据是基础。

会上,艾润物联集团总监刘杰,介绍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建设。同时,食品安全企业资质信用认证全国运营中心主任孙迪,以食品安全信用建设为题发表演讲,提出“强化信用建设体系”,并对食品安全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

据介绍,食品安全企业资质信用认证旨在进一步联合多方机构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为完善和加强商务领域内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更有力的解决方案,从生产源头、加工、运输等多环节提供更可靠的覆盖食品安全全产业链的信用认证保障体系。对食品安全领域相关企业进行资质信用认证,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群众权益;通过强化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诚信意识,让消费者有能力自主选择安全食品,实现优胜劣汰。只有食品安全的诚信深入人心,才能真正让百姓吃得安心、放心。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环节,食安城市与国际组织巴洛克消费联盟正式签署安全食品与海外食品安全业务战略协议,共同打造“食品安全大通道”,建立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关系。

食安城市与艾润物联合作开启食品安全大数据平台

同时,全国安全食品大数据推送平台正式发布。此次食安城市与艾润物联共同合作开启食品安全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加强食品安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整合风险监测、监督抽检、监管等信息,实现数据能共享、产品可追溯、风险可研判。从大数据时代下透视食品安全问题,实现食品安全与大数据融合创新。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