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金融科技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专访京东金融CEO陈生强

来源:民生周刊2017-12-12 15:21:06 实体 经济发展 金融 科技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12月5日,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与金融”论坛上,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谈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金融是相辅相成的,“第一,现代金融不仅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还要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二,普惠。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金融服务范围的广泛性,覆盖中小微、覆盖三农。”

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京东金融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世界前沿科技手段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目前,京东金融已与银行、保险、基金、券商等近600家金融机构达成深度合作。

京东金融如何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普惠金融落地?如何服务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如何促进金融体系升级?针对这些问题,陈生强接受了本刊专访。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

普惠金融落地

普惠金融是指用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都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不过,目前大部分从事普惠金融的机构都未能发挥出全力,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在陈生强看来,要将现代技术运用在金融上,才能够更好地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科技能够推动普惠金融的落地。

“对于金融服务来说,原先需要耗费大量成本需要人去做的工作现在由机器来替代,不仅降低了服务成本,提升了服务效率和体验,同时也提升了覆盖率,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陈生强说。

去年底,京东金融推出了数字农贷。数字农贷基于农业生产的量化模型及农民的历史生产数据给农民授信,免抵押,免担保;通过生产量化模型精准地把资金定时、定量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让给农民的每一分贷款都不产生闲置费用;用数字风控系统为农民做风险管理,辅助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以农村养殖业为例。通过这种模式,京东金融让更多没有资金搞规模化养殖的农民实现了大规模养殖。“采取订单农业方式,确保养一只鸡可以赚3块钱,而贷款成本却只需要6分钱。原来一个人可以养殖一棚鸡,现在可以借助数字农贷全流程系统养两棚、三棚,甚至更多。”陈生强说。

据了解,目前,京东农村金融已经在全国1700个县、30万个行政村开展各类农村金融业务。京东企业金融累计服务20万中小微企业,累计放款总额近5000亿元。

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的数字农贷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继续升级。新的技术不仅能够将现阶段的农村金融推向更加智能化的阶段,甚至能将整个农村农业推向“傻瓜农业”时代。

“我们会将物联网系统融入进来,打通生产量化模型与养殖管理系统、棚舍环控系统,并配以人工智能算法,这相当于为每一个棚舍配备了一个养殖专家,24小时不停地对养殖进行自动化监管。”他解释说。

在这种监管下,系统除了自动投放饲料和水,自动清洗粪便之外,还能主动监测鸡的进食量、排便量等生理状况,通过鸡叫声音的不同而判断疫病。即便鸡生病了,还会有疫病专家在线看病开药……

无界金融

近一年来,整个金融行业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选择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以银行业举例,中国银联、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亚洲金融合作联盟、山东城商行联盟、广东农信社联社等机构分别与京东金融签订了全面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数字化金融、智能风控、产品服务创新和营销运营等核心业务层面实现了深度合作。

当然,银行自身也在金融科技能力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或设立了专门的网络金融部,或直接投资成立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

在陈生强看来,京东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金融科技能够为传统金融机构带去增长业务和增量收入,在和传统金融机构共同创造增量业务的过程中,实现与金融机构的价值分享,从而帮助金融机构找到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成立以来,京东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据了解,京东金融目前合作400余家银行、60余家保险公司、100余家基金公司,涵盖了市场上主流的金融机构,是唯一一个与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4级银行机构分别达成战略合作的科技公司。

此前,陈生强曾谈过无界金融概念,这次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再次强调。他认为,无界金融的核心一是数字化,二是全场景化。

例如,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刚刚宣布落地的“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就是无界金融理念的体现。从用户必须去银行网点或者打开银行APP获取服务,到金融服务可以像卡片一样分发,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连通的服务,实现了从金融机构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变革。

“现代金融核心驱动力来自于技术。”陈生强说,物联网、感知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让生产、服务、生活等实体经济行为逐步可数字化。实体经济数字化和线上数字化的相互打通,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从而可以更好地洞察实体企业的经营状况,将金融服务嵌入到企业经营需要的场景中去,帮助实体企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