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项俊波腐了,反腐新闻怎么报?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04-18 10:20:02 新闻 项俊波

煮酒话媒

以“人民的名义”反腐,却倒在《人民的名义》热播之际。项俊波,曾经的铁面审计官、反腐剧《人民不会忘记》的制片和编剧,上演了现实版的《人民的名义》。煮酒话媒的媒郎也不禁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台前幕后,令人唏嘘!

WechatIMG2

项俊波被调查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强烈关注。一些媒体不遗余力地对其履历旧闻进行“刨根问底”:早年参军、老山前线负伤立功,就读北京大学等名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办案遭黑社会恐吓……也有媒体猜测、爆料其落马原因。更有一些格调不高的媒体,不惜以“漂亮女翻译”“逃亡富商”“金融大鳄”“保险朋友圈”等“传奇人生”“神秘往事”为噱头吸引读者眼球。一时间,舆论如江河决堤。

跳出项落马的事件本身,也让人思考:贪官落马前后的新闻反差该怎么看?媒体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反腐新闻要规避舆论反弹

在当下中国舆论场中,贪官落马常伴随一种有意思的传播现象。落马前一路光鲜,落马后一无是处,前后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媒郎分析,这种舆论的报复性反弹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是信息聚合和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导致一些极端言论滋生。中国人历来痛恨贪官,“不患寡而患不均”。时下,中央打虎拍蝇、高压反腐,深得人心,公众对贪官落马也总是特别关注。保险行业与老百姓利益攸关,项俊波又是金融保险系统被调查的最高级别官员,加上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其落马受到舆论格外关注,也就不属意外。

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敏感事件,在信息聚合机制的作用下,引发网络特定群体和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的规模性聚集。贪官落马的消息一经曝出,整合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模式的网络传播,将其在无限的网络空间渲染放大。匿名环境中,在选择性接触和从众心理作用下,舆论出现一边倒,不同的声音被淹没,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一些极端言论集中爆发,充斥整个网络舆论场。

WechatIMG3

二是官员新闻的敏感性和查贪过程的保密性,客观上给受众带来信息的不对称。著名评论员曹林曾撰文称,应该是“先有新闻,再有落马,这才符合新闻规律。”现实中,贪官落马前都是“好同志”,落马后成为“阶下囚”,各种传闻集中爆发。有的媒体恨不能扒其祖坟,在落马后的贪官身上狠踩一脚,制造大众舆论狂欢,让贪官身败名裂,这种做法无异于死后鞭尸。新闻媒体应有的“舆论监督”功能容易弱化。

反腐新闻不能成为八卦新闻

由此想到,作为一类特殊的新闻报道,反腐新闻如何呈现,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位的是保持客观理性,把握正确导向。反腐新闻要在报道其正面和负面内容之间掌握一种平衡,尽量做到全面客观理性的陈述,不搞“墙倒众人推”,不搞媒体审判。反腐新闻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掌握好尺度和分寸。在高压反腐的态势下,仍有贪官“前腐后继”不断落马,媒体在反腐新闻报道中要引导人们思考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通过剖析原因,找出制度漏洞,从而也可以为反腐、防腐提供思路和参考。另外,反腐新闻应防止过分渲染、炒作官员贪污腐败的细节,更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迎合猎奇心理、满足低级趣味,把严肃的反腐新闻变成八卦新闻、娱乐新闻。

WechatIMG4

其次,反腐新闻要敢于揭露腐败现象,发挥好舆论监督职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力度之大、行动之果决,前所未有。被认为是最大尺度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也在舆论导向上体现了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决心和精神。“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在当前形成全社会高压反腐的舆论环境中,新闻媒体要勇于直面社会存在问题和丑恶现象,敢于揭露黑暗、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发表事实准确、分析客观的批评性报道,切实承担起舆论监督职能。

此外,“或为好同志,或为阶下囚”的反转剧现象也从另一个方面启示我们,在做典型人物报道时,不应把示范人物过度美化。过度美化就是一种歪曲,就会失去真实性。诚如巴尔扎克所说:“典型是类的样本”,任何典型都必须是活生生的人。而新闻典型又不同于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虚构的,而新闻典型必须完全真实。有的报道把典型人物描绘得十全十美、毫无瑕疵,甚至为过度强调其示范效应,不惜刻意制造虚假情节。这样过度美化的典型人物,反而会引起受众的反感。一旦日后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引起前后舆论的强烈反差。

最伟大的编剧永远是生活本身。在社会生活这出大剧上演与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媒体无疑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毕竟人们是通过媒介的取景框来认识不断变化中的世界,这个取景框不仅上映反腐剧,更要起引导功能。(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煮酒话媒工作室 王志锋)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