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静水深流话瑰宝——三访苑振贵博士

来源:民生网2015-02-02 16:52:40 水深 瑰宝 博士

摘要:我们之所以三访苑振贵博士,更多的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出警告,由于滥用抗生素或使用假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产生所谓的“超级细菌”,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领域的一项难题。

编者按:我们之所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连续三次报道苑振贵博士,以及他潜心研发的功能性食品,期冀以我们的关注,启迪国人的共同关注,让这一民族瑰宝,走出尘封的历史,走出今日的困境,更走向辉煌。用之可以尊中国,弘扬可以耀中华。

我们之所以三访苑振贵博士,更多的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出警告,由于滥用抗生素或使用假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产生所谓的“超级细菌”,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领域的一项难题。人类正进入“后抗生素时代”,普通病菌感染再度成为致命因素。

毕竟,苑振贵率先研发的功能性食品,其功效与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

功能性食品,已在2014年初,被列入《国家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千秋一脉荟精华  功能性食品济苍生

在中国,有一项伟大的原创文化——中医药学,以及鲜为人知的“药膳食疗学”。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对世界文明,有重大贡献的瑰宝之一。

“药食同源”是中医学的“先哲”,是她的母体。虽默默无闻,但饮食的出现,比医学早得多。

当今天的人们,去追根溯源,去谈医说药时,我们会发现,中医药离不开“食疗”;而当论其“食疗文化”时,也离不开中医药学。

专业从事中医药学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的人们,也许会在“求诸正史”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医药学,中国食疗文化是相依相偎,亲亲密密,结伴而行的。

毕竟,前者“药以祛之”,后者“食以随之”。防与治,治与防,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两者是一体的。

基于此,我们试图在本次报道中,略谈中医药学的兴与衰,苦与乐。毕竟,中医药学与中国食疗文化,是一个“战壕”的亲兄弟。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课题《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优势的政策研究(总报告)》,其中开篇两段文字,让但凡接触过中医药的人顿有振聋发聩之感——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第一大发明,其意义大于我国的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

与发展仅200年的现代医学及其所出现的诸多弊病相比,中医药学有极大的优势,中医药学、药膳食疗学是防病的健康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果真如此?

中国药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治疗必求其本”、“药以祛之,食以随之”。

远在李时珍之前1600多年的西汉,淮南王刘向、刘歆父子所著《七略》中,强调“守护”、“提高”,就是“食疗同源”。也就是现代版的:功能性食品。

 历览前贤,从“尝百草,始有医药”的神农氏,到创造汤药的伊尹;从春秋时代的职业医师医和、医缓、扁鹊、西汉的名医淳于意,东汉的“医圣”张仲景,三国的“外科鼻祖”华佗和以“杏林春暖”垂传于世的董奉;从“化学始祖”东晋的葛洪、“山中宰相”南北朝的陶弘景,到八代名医的徐之才等;从唐代的“药王”孙思邈、“仙医”蔺道人、北宋医学名家唐慎微,到“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政、朱丹溪、李杲;从明代医学大家李时珍、明末瘟病大家吴又可,到清代“瘟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梦英……一代代国医圣手络绎间出,悬壶济世,如星汉熠熠,辉映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天空。

作为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中医药学乃至中国食疗文化,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在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中,中国发生了312次瘟疫,正是中医药的防治,正是“凡膳皆药”的“药食同源”方略,有效地控制了这些疫病的蔓延,中国从未出现过像欧洲那样一死就是上千万人的悲剧。

所以,在古代,有司马迁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总结:“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作为中医学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研究会委员李经纬教授在其编纂的《中医史》中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古典医药文献之富,有效医疗技术之多,理论之独居特点等,尚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能与之相比。”

然而,近一百年来,时风骤变,功绩卓荦的中医药中国食疗竟然日趋式微。

人类进入20世纪,在以西方为主的现代医学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中医药学由于种种内外因素失去了自己现代化的时机,虽然未像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那样衰落消失,却也陷入生存逆境,乃至于否定和批判的聒噪之声此起彼伏。

今天,还有多少名中医能称之为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而被人们推崇的“功勋人物”呢?

今天,我们在对待功能性食品,这一原创中国食疗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上,给予多少认知与理解?给予多少政策保障与支持?在国之瑰宝面前,给予多少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和科研条件?是为其服务,为其排忧解难,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呢?我们有理由相信,谁阻碍了民族国粹的发展,谁妨碍了造福于民的功能性食品的进程,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有趣的是,美国是依法办事的国家之一,可美国至今尚无保健食品的官方定义,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为何呢?

也许,是因为现代以来善良的国人对中医药认知肤浅,对一日三餐的食疗,身在福中不知福,也有无知。对西方现代医学“科学性”盲目崇拜,以“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和决心,必欲铲除“迷信”、“不科学”的封建余孽之中医药而后快!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医完全能以其辩证论治的整体科学思维,证明自己在人类生命科学的至高境界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对待中医的方针政策,毛泽东主席曾强调:“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整理,并发扬光大,这将是我们祖国对全人类贡献中的伟大事业之一”。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先哲老子曰:道法自然,大道至简。一繁一简,变化可寻,中医亦然。

今天,在“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年代,我们可以因循中医之道,以建设性的发展观,从制度与法律上保障,解除其发展之障碍,消弭其业态之弊端。

基于此,振兴和弘扬祖国传统的中医药事业和食疗文化,应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世纪交响曲的华彩乐章。

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药学博士苑振贵,打心底里看不起那些对中医药学,对中国食疗文化孤陋寡闻,说三道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对中国食疗文化不尊、不崇的人。他说,自古就有“儿不嫌母丑”之说,何况今日中国已经强大起来,憧憬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之梦,不再蹒跚西学,昂首铿锵前行。那些不尊中医药学,不懂中国食疗文化的人们,当你们仅凭道听途说和坊间谣传所形成的偏见,当你为功能性食品设卡使绊时,你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为何不为民族产品出把力呢?你也不妨读一读中医理论方面的书,查一查中国食疗文化的悠久历史,再发言,难道不更有说服力吗?当然,今日的中医,今日的功能性食品,并非臻于完美,但它是我们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需要齐心协力,为国争光才是。

谈及此,他风趣地给我们讲了一个网络上的段子。他说,在网络力量空前强大的今朝,且听国民对中医药学,对中国食疗文化的评语——

这几千年来,中国只有中医,中国人食粮多余肉类,中国人是怎么活过来的?

奇怪了,外国人也没有把中药学、中国食疗文化当垃圾,怎么中国人倒是很勤快啊!

牛顿力学解释不了相对论,难道就是相对论不正确吗?西医的理论解释不了中医,难道就是中医不科学吗?

苑振贵坚信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更挚爱他为之付出心血的功能性食品。为此,他将当代科学泰斗钱学森发表的精赅之论:西医处于幼年时期,再有四五百年才能进入系统论,再发展四五百年才能发展到中医的整体论。写成条幅,挂在墙上。更作为他事业的座右铭。

在这幅书写着钱学森精赅之论下,苑振贵向我们透露了他的心声:“1840年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对外抵抗战争的失败,导致不少中华同胞发生民族虚无主义,似乎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认为外国的什么都比中国好,当然也就认为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日本人吃生鱼片,就可洋洋得意,方能健康长寿;中国人天天享受功能性食品,就不科学。”其实,现实生活中仍不乏有这类人

苑振贵说,凤凰涅槃,破茧成蝶。功能性食品,世间之美誉。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创文化,犹如潜龙在渊的中医,中国食疗文化,欣逢其时,振兴可待。

功能性食品,道济天下之疾

古往今来的探索和研究表明,中医乃至食疗与其它个文明医学有着深刻的不同,它既是中国古代之科学史,又是哲学史。它的哲学意味使中医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从生命探索人生,从哲学探索生命的道路。而西医靠的是一代代更换抗生素,对人体疾病本源的探索,几乎是零。

坦率地说,当今国人,对中医药学,对中国食疗文化知之甚少,而且也无多少兴趣。

中医,往往因为其玄奥,传奇的特征。加上历史延续下来的某些巫医不分的现象,故而使人真假难辨,将信将疑。

食疗,往往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的需要,就必须摄取食物”,被一些欠知识的人视为食物充饥。然而,更让人无奈的是,一些主管部门的一些人,非要给功能性食品戴上“保健”二字的“帽子”,手握“药品”的鞭子,或横加干涉,层层设卡,吆五喝六;或为个人蝇头小利,“要办么,留下买路钱。”凡此种种,愚昧的让人哭笑不得。凡此种种,在国之瑰宝面前,显得何等渺小,无聊。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功能性食品正了名:它就是食品。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如同一日三餐,像吃馒头、大米和蔬菜……”

它的好处是经过前人大量的、长期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安全的。也就是先人们推崇的“寓医于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苑振贵之功就在于在祖国传统中医药学,“药食同疗”的基础上,传承精华,延续科学发展观,依靠现代科技,确定“有效成分和量效与构效”,促进优化升级,成为实用、实惠、有效的新一代功能性食品。在应对全球“超级细菌”的主战场,发挥西药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在“药膳食疗学”中,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又是大自然的延伸与精华。人与宇宙交感的基础,就在于人是宇宙的精微,“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阴阳五行论证是把宇宙和人的关系作为大宇宙与小宇宙的关系把握。小宇宙作为大宇宙的精确副本,使得人们对大宇宙的认识成为可能。

西医将人看作解剖的器官,将疾病与患者的生命相分离,而中医则始终把病人当作一个与环境、宇宙相关的整体,将人的生命与健康当作其理论的中心目的。而这种整体观念正是“人和医学”的一种体现,也是未来全世界医学的目标。

功能性食品,源于“药膳食疗学”,她取宇宙之灵气,涵盖天下五谷之精华。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药中有食,食中有药。能防病,能疗疾。普天之下,有何由不为之点赞呢?

我们需要求诸正史,方可亦时见如此。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第二十六卷为“食治”专篇,收载果实、蔬菜、谷米、鸟兽类药用食物164种。是“以食疗疾”学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孙思邈的弟子孟诜集前人之大成编写了《食疗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集食物、中药为一体的食疗专著,共收集食物24种,详细记载了食物的性味、功效。

历览前贤,我们是否感触到了纠结,感悟到了困惑。我们毕竟是现代人。手中有先人不知的“秘密武器”,为何在先人早已成功做了的事,我们还在迟滞、困惑、迷茫了呢?

那么,功能性食品究竟能否达到“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之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吗?”

我们同样需要求证,用数据证明,用事实说话。

说来也巧。2015年1月16日晚11时,苑振贵博士给我打来电话,说,想不想一起去看一个患者,他是一位64岁的老人,经专家、权威医院诊断定为:早期胰腺恶性病变;肝脏恶性病变;肾小球肾炎;早期肾衰。总胆红素: 32.6 umol/L,间接胆红素:25.6umol/L,谷丙转氨酶: 65U/L,谷氨酰基转移酶: 57U/L;肌酐:146umol/L。

这位老人在医院久治不愈,且越吃药病越重。后经生化指标,我让他服下甘霖和紫怡胶囊。目前,这个老人已经康复了。

临了,苑振贵说,你如果没时间,京城某武警医院有一对夫妇,都是西医,可去看一看。他说,先生是我的战友,夫人患了肝病越治越发严重。作为战友,他向我诉说了苦衷。我看了他相关诊断证明,总胆固醇: 7.98mmol/L;高密度胆固醇:2.09 mmol/L;间接胆红素: 11.0umol/L;谷丙转氨酶: 150.9U/L;谷草转氨酶: 114.1U/L;谷氨酰基转移酶: 350.6U/L;碱性磷酸酶:360.6 U/L。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甲肝、丙肝全部阴性,HBV-DNA<500 IU/mL,但高密度胆固醇=2.09 mmol/L、间接胆红素=11.0umol/L、谷丙转氨酶=150.9U/L、谷草转氨酶=114.1U/L、谷氨酰基转移酶=350.6U/L、碱性磷酸酶=360.6 U/L。反映病毒侵犯肝脏,损害肝细胞质和肝细胞线粒体,提示患慢性隐性乙肝。患病机理:HBV DNA病毒基因整合在HBV感染的人体细胞染色体DNA中, 导致病毒DNA序列重排, 造成 HBsAg、HBeAg表达的改变,HBsAg、HBeAg阴性感染。让其随服甘霖,不到半年已康复。

1月19日,我先后见了两位患者。他们的各项检查指标,让人折服。望着患者欢声笑语,看着患者步履轻巧,面色红润,若不是苑振贵作介绍,真看不出他们曾是病人。

关于上述两个病例,我们也特意咨询了英国伦敦大学李景利博士,也进行了求证。李景利博士说,人类以青霉素征服了细菌病,却对病毒病苦无良策。全球约95%的人感染癌瘤病毒,每年约820万人死于癌瘤病毒所致的癌症,而且以3%的年速度递增癌症患者。埃博拉病毒致死率达90%,天花病毒曾夺走5亿人的性命,艾滋病毒已在全球造成三千万人死亡,二千五百万孩子成为孤儿,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0亿人感染艾滋病毒。疱疹病毒、癌瘤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入侵人类社会,以血液、乳液、唾液、汗液、精液、阴道液、尿液、粪便传染他人,危害家庭和社会,损害人类的生命。

美国GEOSON与金生药业共同研制的HEPATONIN,摧毁靶向病毒基因复制酶而保全正常细胞,干预疾病及治未病,是当今世界较为科学的调节病毒疫病的营养素。

生化指标检测证明HEPATONIN调控细胞生态环境,调正血液生化指标,修复细胞保全生命,是人类日常饮用,预防疫综症,消除公共安全生物武器隐患,走向健康、长寿、重生之希望。它表明心梗患者服用一个月METABONIN可使肌钙蛋白降至正常值,乙肝患者服用一个月HEPATOININ可使转氨酶降至正常值,通过调控细胞生态环境,以灭活炎症因子;以杜绝恶疾吞噬人类生命之灾难;不管是一般的感冒,还是像忧郁症一样的精神疾病,或是有生命危险的癌症,所有的病症都是身体细胞出了故障所引起的。”

美国哈佛大学邹志华博士向我们介绍了多数人对健康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其实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而能被临床确诊的患者只有25%,剩下的70%的人都处于有病而没被临床所发现的状态。而这5%的健康人基本都是儿童。

邹志华博士说,目前,我国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约为20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140万。全国血脂异常患者已上升到1.6亿。2010~203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130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万。而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专家、院士陈竺指出,其实,有80%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以及40%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针对我国慢性病以井喷态势发展,主要发挥预防医学的作用,做好当今的疾病预防工作。

陈竺还对未来医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个要求:未来的医生必须会开两张处方:一张处方是针对病情开具的药方;另一张是生活营养处方。未来的医生都必须具备营养学的知识。营养学一定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将来,让我们的健康取决于每一天生活的均衡营养。

时至今日,每当看到苑振贵博士为我们提供的一份又一份真实记录人生悲欢的病案时,也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是,世界上还有多少因为顽症痼疾挣扎在痛苦生死之深渊的人等待拯救?我国的功能性食品在“治未病”中,何时能登上“主战场”?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人类在淋巴癌、胰腺癌、肝癌这些恶性肿瘤面前依然束手无策时,当“超级细菌”已经把人类逼到近“无药可用”的境地时,我们毕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功能性食品,其功效与安全性已得证实。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早早发挥其作用,毕竟,“人命关天”啊!我们需要勇气,需要担当,更需要让这一民族瑰宝,走出尘封的历史,走出今日的困境,更走向辉煌。用之可以荣中国,弘扬可以耀中华,可以造福于民!

苑振贵说,这一天,很快!

功能性食品,这是一片神奇的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专家调研报告,指出:“几乎没有什么西医能治而中医治不了的病,反倒是许多西医不能治的病,如多因素疾病、病毒性疾病等,西医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经过中医、食疗为一体的治疗,奇迹般地起死回生。”

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典籍,不乏映辉人类医学史的神奇篇章。

自古以来,中医中药、药膳食疗是一体,从不分家。一提中医,就包括中药以及中医的各种非药物疗法。一个中医,要懂中医理论,要懂药性,要通晓“食疗”。会望闻问切、辩证论治,也要会针灸、按摩、拔罐等,还要会认药、采药、炮制、自治丸散膏药。他们认药凭眼观、鼻闻、手摸,似乎不科学,不先进,其准确性并不亚于现代仪器,十分有效,而且简单方便,为当代仪器设备所不及。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效。中医能治病,药材、炮制是保障,食疗见功效。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样需要“以史为镜”,用事实说话。

远的不说,先讲1920年,胡适患上糖尿病、肾病,西医治不好。在北京协和医院被判了“死刑”。经家人和友人劝说,他接受了中医陆仲安的治疗。第二年,胡适在《陆仲安秋室研经图》上提书500余字,叙述了治病经过:“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病,或说是肾脏炎,他们用的药,虽也有点功效,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马幼渔先生介绍我给陆仲安先生诊看。陆先生有时也曾用过黄芪十两,党参六两,有时,另配食疗诸品。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好了。”

还有一例,发生在1929年,当时的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这个坚定的废中医派,却因岳母“药膳食疗”,治愈了恶性痢疾,令其用庄子语“美意延年”题字送匾,并在南京设立国医馆。

今天看来,胡、汪二人虽满腹经纶,但对中医药,对“药膳食疗”的博大精深有鉴识不足,议论偏颇之嫌。

值得庆幸的是,毛泽东主席对中医的认识不太一样。他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贡献是中医。”

这,源于毛泽东自己亲身体验到中医食疗的好处。在延安时,毛泽东曾患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时往往痛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吃了不少西药,亦不见效果。一次,名中医李鼎铭来杨家岭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吃了李鼎铭的药膳,果然就好了。这件事影响到他后来对中医的看法。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也有中医高手,如刘惠民。因刘惠民为毛泽东治感冒很有见效,毛泽东干脆号召全国西医学中医。于是,所谓“中西医结合”成为一项国策。

张德江在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时曾指出:“广东要做中医强省,就要做到3个思想转变:转变用西医药管理方式管理中医药;转变用西医药的标准衡量中医药;转变用西医药的统计方法统计中医药。”

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视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时,就曾慨然言之:“我认为,要让整个社会更加接受中医,应该选择某些疾病,而且用中医确实治好了。因为这些病是西医没有办法的,只有中医可以治好,所以,中医的地位可能就会逐渐提高。”

这些观点,成为时代最强音。

在现代医疗体系健全的今天,即便是一位对中国古典文化心驰神往且手不释卷的人,也很难触及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中医药学,中国食疗文化的精髓——“药膳食疗学”。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看到,西医学存在四大难题——

一、人不是主体,医生是主体。病人与医生的交流越来越少,依赖检测仪器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人并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

二、以确认疾病为前提,误诊率越来越高。这会造成医药的大量浪费,并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大量使用抗生素。医学专家已经开始恐慌他们的对手——微生物,它具有极强的进化优势。据称,发现青霉素仅一两年,第一批耐药生物便出现了。从那时起,西方医学就陷入了一场生物领域的军备竞赛。一些医学专家不无忧虑地说:“一旦所有的致病微生物对抗生素都产生了抗药性,那将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场灾难。”如果人类无法根绝有害病毒的存在,那么,西方医学和病毒之间的硬性对抗,将会迫使他们永远陷入这场无休止的战争中不能自拔。

四、用药物代替人的自愈力。现在整个社会文化都在鼓励吃药,滥用药物的趋势越来越重,以至于出现又药物依赖而造成的精神疾患。据资深专家统计分析表明:药物的治疗在诸多因素中其实对身体的维护作用只占了8%,而身体自我康复能力的维护对人体健康的贡献达到50%之多。这个自我康复能力,功能性食品有益无害。此外,药害的肆虐也使深受其害的发达国家百姓不寒而栗。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细菌耐药性增强,普通病菌感染再度成为致命因素。“超级细菌”已经把人类逼到近乎“无药可用”的境地。

有这样一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世界有1/3的病人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西)药。

在美国,西药药源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疾病之一,是列在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的第五大疾病。哈佛学者研究表明,每年因为治疗错误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5.7万人,比起因车祸、纵火、他杀加起来的总数还多。

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西药不良反应,接近每年死于吸烟引发疾病的人数。与此同时,每年因西药引起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达250万人。

反观中药,反观食疗,应用历史跨越数千年,却没有因其毒副作用而被淘汰者,也没有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也从未污染环境。

从本质上来说,一方面,西医不具有中医的技术能力,即西医难以在疗效上彻底压倒中医,尤其在内科疑难杂症上,中医还有公认的优势。在中药方面,如当时西方医学对于罂粟(烟毒)的“完全植物性”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同样证明中医的药理学比之当时最先进的西方药理学更加接近“客观真理”。更令西医难堪的是,中医的医案可以重复,同样的病可以用同样的药方,就像科学实验可以重复一样,同样具有效力。同时,中药的疗效无害、无毒副作用也令当今的西药望尘莫及。另一方面,西医面临的一个务实求真的(中华)民族,只要有了价值与效验,人们就不会轻易放弃,尤其当人命关天的时候。

静水深流,核心是水。恰喻“功能性食品”,尤如天地万物之源的水,春之缤纷,夏之激情,秋之沉淀,冬之纯洁之水。付出如水,滋养万物不求回报。

苑振贵当属静水深流之人。言行如水,照亮人生清澈诚信;精进如水,因势利导,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决胜于千里之外。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民族气节之事;潜其心,奋发科研有功;定其心,慎终追远,以静水深流,笃行而致远。

苑振贵,我们为你点赞!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