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新年贺词提到的“河长”,竟然是他们!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02-03 11:38:39 贺词 河长

所有河湖分兵把守,环境损害终身追责

麻辣财经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新年贺词,列举了我们身边的许多新变化,其中一条就是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很多人心目中的启蒙歌曲,伴随着几代人成长,烙下了儿时的深刻记忆。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先普及下常识,全国河湖有多少?我国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4.52万条,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865个。

我们的河湖健康吗?这个问题,答案真的是很沉重。长期以来,我们发展付出的水环境代价过大。总体看,河湖健康状况堪忧:一些河道干涸、湖泊萎缩,生态功能下降;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超标排放、围垦湖泊等现象时有发生。从江河水质看,达标的(Ⅰ—Ⅲ类水)占67%,水库达标的是88.7%,湖泊达标的仅28.6%。全国水功能区的达标率63%。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水环境难承受,发展难持续。

怎样尽快改变现状,管好这么多河流湖泊?中央放的大招,就是实行“河长制”!

很多人关心,这个“河长”是多大的官?平时都管些啥事,如何保护河流?您的关注,就是我们的动力!麻辣财经这就带您去探访一下,“河长”到底什么样。

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一竿子到底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按照要求,各省设总河长,总河长由省委书记或省长担任;区域内主要河湖设河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人担任。

河长制,是河湖管理的模式创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市全面实行河长制,还有16个省份在部分市县推行。河长制核心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政主要负责人成为第一责任人,像抓粮食安全一样抓水安全,破除了“九龙治水”的体制顽疾,改变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尴尬局面。

以江西省为例,省委书记担任总河长,7位省领导任省级河长,其他河流设立88名市河长、822名县河长和万余名乡村河长。从上到下,所有河湖都是“一把手”管,一竿子到底!

浙江在五级河长体系基础上,公安机关对应配置了“河道警长”,还设立“企业河长”“民间河长”等,共同保护水环境。 在嵊州,有2000多支村嫂护水队,有万名义务监督员。“河里捡垃圾、管垃圾,关键靠我们‘村嫂河长’!”村嫂队长李友娥说。

从实践看,河长制成效明显,维护了河湖生命健康,保障了水生态安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作为首创“河长制”的江苏无锡市,64条河流都有了河长,考核断面达标率从53.2%提高到71.1%,13条主要入太湖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水。天津推行“河长制”三年,水质异常河道从211公里下降到34公里,综合考评优秀河道从620公里提高到2274公里。

环境损害将终身追责,发展不能再“任性”

河长权力不小:凡是涉水问题都能管,比如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河湖岸线管理,还有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等等。

同时,责任也很大:你负责的河湖出了问题,要唯你是问。地方要发展,河湖要健康,河长负起责任来,才能统筹处理好发展和生态的关系。

河长制能否见实效,关键在考核。《意见》明确,河长的主要任务有六大项,包括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当然,这也是考核的主要内容。比如,原来的黑臭水体是否变清了?一些被侵占的河湖是否治理了?一些河湖周边的超标排污是否管住了?

总之,就是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一量你管的河湖是不是健康。如果考核不合格,各级河长就要负相应的责任。意见明确,要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无论是后来调走了,还是升官了,只要是在担任河长期间造成的损害,这个人就跑不了,责任就得担!

这意味着,今后排污不能再放肆,用水也不能再任性。按照规定,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上限是7000亿立方米,有72%的水要保留在江河和湖泊里,这是保持水生态健康的一个基本水量。

谁受益、谁补偿,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社会上还有一种担心:许多河流是跨省跨市的,如果上游排污,下游就要遭殃。那么,上游污染,下游怎么办?河流生态治理会不会出现相互推诿?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需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日前,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跨省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中央财政将给予引导支持,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意见明确,流域上游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包括水质改善、水量保障等。对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的付出,流域下游地区要作出补偿。如果上游出现水质恶化、过度用水等情况,下游地区也有权利要求补偿。

也就是说,保护水生态环境,上游地区花了钱、出了力、见了效,下游地区坐享“红利”,就要支付补偿给上游地区。谁受益、谁补偿,这样才是“共治”。否则,治理的担子全落到了上游身上,一是太重担不起来,二是也不能体现公平。现在,所有河段分兵把守,像接力一棒一棒往下传,水质是从哪儿变差的,水量是怎么变少的,一目了然。

那么,上下游怎么划分、如何定责?就是将流域跨界断面作为“基准点”,来考核水质水量是否达标,基本补偿是多少。意见要求,国家已确定断面水质目标的,补偿基准应高于国家要求。上下游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补偿标准,协商选择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补偿方式。

让每条河湖有人管、能管得住,河湖生命才能永续健康,美丽中国才能渐行渐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出品)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记者.赵永平)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