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南大东大等6高校毕业生年薪多高?都去了哪些单位?

来源:扬子晚报2017-01-13 14:18:05 东大 年薪 毕业生

近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2016就业质量报告陆续出炉。各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究竟如何?记者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发现,几所学校毕业生的薪酬水平都有大幅提升,而且每所学校的就业成绩单还各有亮点——

南大八成以上毕业生选择在东部地区工作

东大六成学生留在江苏就业

南航大半数以上的毕业生到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民航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

河海本科毕业生主要到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部队、 其他企业就业

南农大毕业生签约企业单位居于首位

南京大学:毕业生平均年薪11万

2016年南京大学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8065名,男生数为4252人,女生数为3813人。总体就业率为98.59%,签约率为64.04%,升学率为21.25%,出国率为11.03%。

其中,八成以上的毕业生选择了在东部地区工作,主要地区流向为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广东等省份和地区。在城市流向方面,毕业后,大多数的南大学生选择了留在南京,江苏省内的苏州、常州、无锡及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也是南大毕业生们主要考虑的就业去向。据悉,南大2016届毕业生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2016)上榜企业中就业人数为534人;以BAT为代表的知名IT、互联网企业就业人数为403人。

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南京大学2016届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的分别达到983人、829人、829人、426人。

根据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南京大学2016届毕业生薪酬均值为10.78万元/年,薪酬水平与学历层次成正相关。2016届毕业生中,去QS世界大学排名(2016)前50名高校(不含大陆高校)深造的人数为382人,占所有出国出境毕业生的42.78%。许多毕业生进入了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选择求学深造的同学,大多数也进入了国内及世界的一流名校。

东南大学:近500名毕业生去了国家电网和华为

东南大学2016届毕业生总共8844人,本科生3996人、研究生3629人、博士生1219人。其中男、女比例约为6:4。毕业生主要来自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其中江苏生源超过三分之一。截至2016年12月31日,毕业生总就业率98.49%,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8.27%、硕士生的就业率为98.87%、博士生为98.12%。

从就业地域看,60%的学生留在江苏就业,其他就业人数较多的省份有浙江、广东、上海、安徽等。从就业行业看,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前三名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硕士生就业分布前三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博士生就业行业分布前三分别是: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东大毕业生最青睐什么就业单位呢?统计发现,有两个500强企业是吸纳东大毕业生的大户。国家电网公司共招聘东大2016届毕业生254人。第二名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人数为231人。两家企业招聘总数接近500人。其他热门企业包括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分别招聘了75人和74人。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聘人数分别为41人、36人和22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招收的东大毕业生均超过20人。

南航大: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超92.6%

南航2016届本科毕业生4776人,一次就业率 94.64%,年终就业率99.12%;硕士毕业生1986人,一次就业率94.71%,年终就业率99.45%,本科生升学(出国)率40.41%。半数以上的毕业生到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民航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满意度达92.6%以上。

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硕士毕业生则主要就业于国有企业、科研事业单位和苏宁、华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联想、腾讯、百度、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大中型民营企业。毕业生就业城市的前十位相对比较稳定,主要是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地区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政治经济中心城市,以及沈阳、成都等国防科技工业单位聚集城市。

2016届毕业生总体平均月薪水平为4851.9元,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最高,达6106.9元,其次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达5482.9元。2016届毕业研究生总体平均月薪水平为7280元,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最高,达10031元,其次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达到8429.3元。

南航毕业生在就业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职场适应能力。调研数据显示,南航毕业生的初入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1.98%,工作满意度为75.27%,就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率分别达到了94.46%和98.8%。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生月薪7353元

毕业生总数7842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915人,毕业研究生 2927 人。2016年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年终就业情况与往年基本持平,都保持在95%以上。截至2016年12月20 日,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11%,其中,就业占 57.62%,出国和升学占38.49%。毕业研究生年终就业率为96.72%,其中,就业占93.95%,出国和升学占2.77%。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和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人数及比例持续上升,2016 届本科毕业生有 38.49%的毕业生选择升学与出国,比2013年提高了4.48%。

本科毕业生主要到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部队、 其他企业就业。研究生主要到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国企、其他企业就业。从就业行业流向看,本科毕业生到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就业的比例高达 64.62%。毕业研究生到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就业的比例高达 63.98%。

薪酬水平方面,本科毕业生定岗后税前月收入中位数为7353元/月,区间主要集中在 5000—8000元。定岗后税前月收入中位数排在前列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391 元/月)、建筑业或房地产业(7893 元/月)、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868 元/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 施管理业(7764 元/月)。毕业研究生定岗后税前月收入中位数为 8931 元/月,区间主要集 中在 7500—10500 元/月(65.63%)。定岗后税前月收入中位数排在前列的金融业(9929 元/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务业(9765 元/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9600 元/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9497 元/月)。

南京农业大学:35.84%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

南京农业大学2016届毕业生共计6965人,其中本科生4363人,研究生2602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底,2016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2.84%,其中,本科生年终就业率为94.36%,硕士生年终就业率为90.32%,博士生年终就业率为90.08%。有35.84%的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985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在就业单位性质上,学校毕业生签约企业单位居于首位,其次是机关事业单位。其中,本科毕业生签约企业单位近九成,硕士毕业生签约企业单位近六成。研究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超过两成,高于本科毕业生。学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广泛,在就业地域上,学生就业遍布全国,以江苏最多。

受访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月薪以5000元以上为主,其中本科生初次就业月薪均值约为5000元,研究生初次就业月薪均值约为6000元。用人单位对该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总体累计满意度达到91.89%。

中国药科大学:2016届毕业生总就业率98.90%

2016届毕业生中,博士生341人,硕士生932人,本科生2642人,专科生243人。其中,男生1304人,女生2854人,男女性别约为1:2.19。截至2016年12月20日,2016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8.90%,与往年基本持平;其中博士生就业率为99.41%,硕士生就业率为99.89%,本科生就业率为98.41%,专科生就业率为99.59%。

2016届本科生涉及24个专业,其中药物制剂、生物制药、工商管理等14个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达到100%。硕士生涉及40个专业,其中药学硕士(药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39个专业硕士生的就业率达到100%。博士生涉及23个专业,其中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等21个专业博士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毕业生省外就业主要流向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和广东省等省市;省内主要流向南京、连云港、苏州等市;就业地点主要为医药产业聚集、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主要从事的行业为制造业(主要为医药制造业),其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及卫生和社会工作。分不同学历层次来看,博士生主要流向教育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制造业;硕士生及本科生均主要流向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专科生主要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等行业。(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杨甜子)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