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特别报道丨脱贫攻坚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来源:《民生周刊》2016-11-11 15:00:43 特别报道 方向 速度

——访中共湖北省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

▲竹山县茶叶产业富乡亲。

党的十八大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2020年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小康,竹山还有14.9万人在等。

伴随“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铿锵步伐,竹山在圆满完成“十二五”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扶贫资源精确集中到贫困户,早已为同步小康打下基础。

在扶贫攻坚方面,竹山取得了哪些进展?探索出什么样的路径?又有哪些问题待解?就上述问题,本刊记者对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进行了专访。

 

民生周刊:去年9月,竹山承办了湖北省精准扶贫现场会。会上,竹山的精准扶贫工作获省、市领导高度肯定,能否介绍下竹山就精准扶贫方面取得哪些进展?

龚举海:去年9月,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在十堰召开,我县有幸承担了主会场之责,这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精准扶贫的高度重视和对竹山的关心厚爱与热切期盼。

“十二五”以来,竹山在脱贫攻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2011年,全县贫困人口高达20.5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48.9%,远高于全国贫困发生率10.7%;截至2016年9月,已成功减贫5.6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3.5%。

2015年,我县以扶贫攻坚为重点,统筹推进全县扶贫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1.12万户、3.62万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子,扶贫开发扎实有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把扶贫攻坚这个“头等大事、民生第一”贯穿于全县工作的各个领域。攻坚第一年就已取得了良好成绩,被国家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没有丝毫懈怠,我们的贫困面仍然较广,全县还有贫困人口存量34000户、近1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3.5%,远远高于全国的7.2%、全省的10%,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民生周刊:攻坚“硬骨头”,竹山面临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龚举海:攻坚,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现在大面积的贫困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攻坚的“硬骨头”。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艰巨性。全县需要完成17201户48883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抓易地扶贫搬迁进度,同步加快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问题,是竹山的根本任务。

 

民生周刊:在抓易地扶贫搬迁进度,解决贫困群众安居问题方面,竹山都做了哪些探索?

龚举海:扶贫搬迁是大的概念,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就地改造民居等。就地改造是改善居住条件,主要是房屋改造,生产、生活资料还是在当地。而易地搬迁是在新的地方再谋取生活手段,原来的宅基地将交给集体,由集体重新盘活,土地也要逐步改变经营方式,所以就地改造享受的政策肯定与易地搬迁政策不一样。

对于五保户和特困户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由政府兜底;对于非集中安置一般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严格按照安全房、保障房、不举债的标准先过渡,待经济缓和彻底脱贫后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建房。

关于房型方案,五保户可按照福利院的模式建设,集中到村中心、集镇中心,根据各村老龄化程度,适当加规模、留余地,每个点不低于10至20户,为将来集中养老、居家养老打好基础,房型要设计成五保户集中安置户型,四合院、两层三层、三间两户均可。特困户按照两层四户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每个小区不低于15户进行安排,除了15户贫困户之外,场坪建设还要留有余地,方便将来非贫困人口进入该地区,基础设施同步配套。一般建档立卡贫困户两户一建,预留空间。总体上要严格执行“两不准”(不准超面积建设、不准搬迁户因建房举债增贫)的要求。

 

民生周刊:您在全县精准扶贫“五个一批”政策培训会上特别强调,在抓易地扶贫搬迁进度的同时,统筹兼顾社会公平,为什么?

龚举海:“五个一批”是我县推进精准扶贫的政策方针,也是具体兑现办法、考核细则等系列方案,既承接了中央、省、市的相关精神,又凸显了我县的发展需求,是一个自成体系、紧密关联的统一整体。

产业开发带动一批。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特色鲜明的思路,着力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生态矿产五大现代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扶贫产业园区、扶贫龙头企业,通过全面发展产业、推动就业、加快推进脱贫致富。

教育培训拉动一批。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扶持就业创业,开发公益岗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帮扶扶贫对象实现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同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扶贫搬迁转移一批。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力争提前两年全面完成17201户、48883人的生态扶贫搬迁。

医疗救助帮扶一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医疗救助扶持,通过推行全面健康扶贫,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少得病、有地方治病、能治得好病”的问题,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逐步致富。

政策供养兜底一批。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保障标准,实行民政救济全覆盖。

对于我所说的社会公平问题,是要通过落实“五个一批”,在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生存发展问题时,完善城乡规划、交通、产业、就医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使非贫困户受益其中,共同发展,从而避免产生新的社会矛盾。

 

民生周刊:您如何看待产业扶贫在易地搬迁扶贫中的作用,竹山做了哪些尝试?

龚举海:经过多年扶贫开发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户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各乡镇立足贫困村资源条件,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培育优势产业,重点抢抓全市“四个百万”工程,围绕“一主四特”产业布局,抓好茶叶、药草、畜禽水产养殖、油料、林特、蔬菜、烟叶等产业建设,做到县城建园区、乡镇建企业、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增收有门路。

二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协会联动、干部帮扶、群众主体”的产业化扶贫工作格局。重点探索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突出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脱贫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专业合作社,把合作社的产业链延伸辐射至种养销等各个环节,细化分工,让农民都能参与;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农民开办网店、电商创业,实现农民“土地出租挣租金、入企打工挣现金、入股参股挣红利、电商农业得实惠”。

三是坚持志气、智力扶贫。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科技文化对扶贫攻坚的引领作用,用好科技特派员、文化中心户,把科技文化送到村、进到户,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素质;借助慈善会平台和志愿服务力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帮助群众建立信心,实现由被动救济向主动脱贫转换。

 

民生周刊:在下一阶段的扶贫攻坚中,竹山的着力点有哪些?

龚举海:我县对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实、人员安排是从全局的角度部署的,属于“大兵团作战”,其具体战法是狙击作战法,即集中优势兵力,攻坚拔寨、各个歼灭。

下一阶段,在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主动投入劳动生产的同时,干部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把握五个原则。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抓紧落实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总体实施方案、各乡镇和贫困村详细规划,规则实施中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结合起来,与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和生产生活习惯,强化规划的整合引领作用。

二要坚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相结合。用好专项建设基金、地方债券、政策性金融贷款等各类扶贫资金,建好融资平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交易平台。

三要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防止搞“运动式”搬迁。按照“体现民意、量力而行、保障基本”的要求,围绕改善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居住、看病、上学等问题,做到精准搬迁、精准脱贫。

四要坚持“插花”式集中安置,防止产生集中式贫困户片区。为此,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区,要通过“户比户、比着富”的方式,适当地安置一些有搬迁意愿的富裕农户,发挥富人传、帮、带的作用,促进群众脱贫。

五要坚持搬迁与发展两手抓,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就业创业扶持和社会保障政策的跟进配套力度,着力提高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后续发展能力。(《民生周刊》记者   王丽   □  杨丽萍)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