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封面丨“看牙贵”主因在顶层设计不完善

来源:民生周刊2016-03-28 12:34:42 牙科医疗 口腔健康

摘要:“因此,要解决‘看牙贵,看不起’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政府能否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考量,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提高口腔诊疗医保报销的比例。”

“看牙贵”主因在顶层设计不完善——访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兴

 

“广大患者普遍感到看牙贵,主要原因是,在国内口腔诊疗项目里,可用医保报销的项目太少,患者自费比例过高。”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兴近日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指出,尽管口腔疾病是影响国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是像牙齿洁治等一些基本的口腔治疗项目未列入医保(北京及上海除外)要由患者自费,这就难免让患者感到“看牙贵”。

“因此,要解决‘看牙贵,看不起’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政府能否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考量,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提高口腔诊疗医保报销的比例。”他强调说。

除此之外,王兴还认为,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尚未破除、专业人才短缺、生产研发口腔医疗器械的民族企业缺少政策扶持等,也是造成患者医牙成本过高的间接因素。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兴

 

公立医院并不想做价格“标杆”

民生周刊:在之前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很多由民营资本创办的口腔诊疗机构其治疗及服务费用都是参考公立医院的标准制定的,那么在医保制度尚未完善之前,公立医院能否先行降低收费标准?

王兴:你说的现象我也注意到了。事实上,公立医院并不想做价格“标杆”,它的收费标准是由政府确定,自己并没有定价权。

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问题的关键是,公立医疗机构虽然作用很大,功能也很全,但是目前政府对其投入有限,它只能通过自营自收实现自我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逐利机制。尽管政府层面正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但改革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等诸多方面,既需要公立医院内部综合改革,又需要外部改革配合支持,所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难啃的“硬骨头”。

民营的医疗机构则不同,它能够完全市场化,不但可以做到成本可控,还能够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吸引更多的患者资源。近年来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口腔医疗颇具吸引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资本的属性是追求利润,利益最大化是其最终目的,如何引导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在获取适当利益的同时,重视医疗服务的公益性需要引起社会特别是决策部门的重视。

因此,在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没有破除之前,民营医院就会告诉患者,它们的收费标准是参照公立医院执行的。

 

口腔医生已是稀缺的医疗资源

民生周刊:相对于其他疾病的诊疗费用,坊间普遍认为口腔诊疗是一个“暴利行业”,很多立志学医者都想学业有成后做一名口腔医生。对此您怎么看呢?

王兴: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如果比较发达国家或是我们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我们的口腔诊疗收费标准是比较低的。坊间之所以认为这是个“暴利行业”,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只关注到了治疗中所使用的材料成本,却忽略了执业医师的技术成本、服务成本以及一系列治疗设备、器材的投入和折损等费用。因为只有在几者相加的情况下,才是治疗的总成本。

口腔医学是一门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独立学科,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一级学科。它的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其本质是执业医师要独立行医,精准医治。有过口腔疾病诊疗经历的患者会发现,在诊疗过程中,尽管只有一名口腔医生为其提供服务,但需要护士、口腔卫生士、口腔技师等多种从业人员的配合。

口腔诊疗服务的显著特点,是独立操作性很强,治疗质量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口腔执业医师的水平和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成本,需要新知识的不断储备,新技法的不断演练,对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了解,才能做到降低职业风险,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这种能力价值需要体现在治疗总成本中。

正因如此,能够执业的口腔医师在我国执业医师的总量占比中并不高。而随着患者基数不断增加,我国医疗人才市场中有执业资格的口腔医生已是稀缺的资源,一些民营医院开始挖公立医院的墙脚。前段时间,我听说南方一所公立医院的口腔医生就被一家民营医院以260万元的年薪“挖走”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羊毛出在羊身上”,患者最终成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成本的埋单者。

 

必须扶持民族口腔医疗器材的研发

民生周刊:您前面提到,在口腔诊疗的总成本里,包括治疗设备投入和折损。那么这项成本与总成本之比是多少?

王兴:虽然没有特别准确的数据,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公立还是民营,国内口腔诊疗机构所投入和使用的诊疗设备还是以价格不菲、质量上乘的进口设备为主。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探讨。

一是,在国外,口腔健康与保健是一个起步早、发展成熟快、政府重视程度高的庞大产业。但国内却与之相反。起步时的百米差距让我国这一产业处在待兴状态,参与其中的企业虽有,但自主创新的能力、科技研发水平、质量跟踪服务体系都还处在发展和赶超阶段。

二是,“进口”也是收费噱头和依据,这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随着全民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势必要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口腔保健市场,如果我们生产研发口腔医疗器械的民族企业不能尽快成长,形成与进口设备抗衡的实力,那么“进口”设备研发生产商就会全面进驻中国市场,在形成垄断后夺取定价权。真到那时,我们的患者再去看牙真就不是现在的价格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所常见的口腔保健产品牙膏,市场有进口品牌的,也有实打实的民族品牌,但只要民族品牌屹立不倒,进口品牌就不会随意提价。

综合上面的观点,我认为,现阶段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去培养和壮大民族医疗器械供研发生产商的实力。一旦民族企业羽翼丰满,那么患者的医牙价格肯定会降下来。

我听说在北京市场上,一些口腔连锁机构和私人口腔诊所正逐渐接受民族品牌,相反有很多公立医院还在坚持用进口的。

我们的民族企业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想完全被市场接受,完全等待和依靠政策扶持是不行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产品质量做好。(《民生周刊》记者:郑旭)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