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公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外媒:慈善法意在消除公众对慈善组织疑虑

来源:参考消息网2016-03-25 12:15:28 疑虑 公众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3月17日刊发题为《中国新通过的慈善法能够修正可怜的捐助率吗?》的文章称,中国全国人大年度会议于16日闭幕。除了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立法机构这次主要的工作是通过了关于慈善事业的新法律,打算放宽对慈善团体筹款和运营工作的限制,同时加强对其财务状况的监管。出台慈善法的目的是提高慈善捐助的便利程度和吸引力,消除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感。

文章称,从本质上讲,慈善法旨在解决中国慈善事业的内在问题。据介绍,中国的慈善事业近十年来进入较快发展期,捐赠总额从2006年的1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目前的1000亿元左右。这样的增速令人惊叹,但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依然落后于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据美国机构统计,美国人2014年向慈善机构投入的资金是中国人投入的20多倍。在英国慈善救助基金会公布的2015年世界捐献指数中,中国排在第144位。

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慈善捐助规模为什么差距那么大?从慈善救助基金会的调查结果来看,这很可能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什么关系。慈善救助基金会认为,慈善捐助与经济整体发展程度或者人均收入没有太大关系。那么,慈善捐助在中国推广不开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称,原因之一是,由于存在腐败,许多中国人不相信慈善机构能够妥善使用善款,近年来的一系列丑闻让人提心吊胆。

慈善捐助水平低看似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会对中国人珍视的“社会稳定”产生影响。中国正在努力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希望为所有公民提供一张社会保障网,所以慈善机构能够在弥补缺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要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慈善机构将成为实现承诺的重要工具之一。

文章称,中国政府认识到,慈善机构能够在国家发展中发挥正面作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作慈善法草案说明时表示,“慈善事业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过,为确保非营利性部门能够充分发挥潜力,中国必须增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关注以及信任。这是通过慈善法的根本逻辑,我们有理由寄予期待。

中国的慈善法体现了这样的精神:明确有关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规定;使捐赠变得更简单、更令人愉快;确保慈善组织的透明度;鼓励慈善捐助行为。不过,慈善法还规定了处罚条款,比如慈善组织“不得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16日报道,对于热心公益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中国有了一部承诺扩大而不是限制他们行动空间的新法律。那坏消息是什么?这部法律可能会遭到地方政府官员的抵制,甚至还会遭到有些它试图去帮助的非营利组织的反对。

报道称,专家说,这部法律至少在理论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它为非营利组织合法地注册和筹集资金扫清了障碍。与此同时,它通过减免税收的奖励机制鼓励人们更多地捐赠,并使富人更容易建立公益信托。

重要的是,根据一直关注中国慈善事业的哈佛大学学者康义德(爱德华·坎宁安)说,这部法律不限制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康义德在提及这部法律时说:“从慈善和公共政策方面来说,它写得很好。”

然而,这部法律有可能会遭遇抵制,尤其是那些不理解或对慈善活动持怀疑态度的地方政府官员。香港中文大学一位学者说,一些地方官员往往与公益组织关系不好。这可能会影响慈善法的实施。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