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访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访谈

对话金华市市长暨军民:春风又绿江南岸

来源:民生网2016-03-14 16:35:42 春风又绿江南岸

摘要:金华,如今已经成为浙江治水的典范。那么,金华的决策者们是怎样带领全市470万人民决战决胜治水攻坚战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金华市市长暨军民。

自两年前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决策部署以来,金华市紧紧围绕“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目标,强势推进治水工作。截至目前,“三步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目标已经实现,“三年可游泳”也指日可期。全市10个市界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取得历史突破。金华因此捧回浙江省首批“五水共治”优秀市“大禹鼎”奖杯。

金华,无疑已经成为浙江治水的典范。那么,两年多来,金华的决策者们是怎样带领全市470万人民决战决胜治水攻坚战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金华市市长暨军民。

暨军民市长在全市垃圾河治理大会战动员大会上作重要讲话。

民生周刊:您曾经提出 “五水共治”是为“两山”之路而治,是为百姓生活而治,是为“两美”金华而治。那么,您认为当前实施的“五水共治”对金华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暨军民: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辟论述。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工作部署,这是贯彻习总书记“两山”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倒逼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举,完全符合金华的实际。

金华地处钱塘江水系上游,不把源头之水治好,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必须先行一步,走在前列。根据我市2013年的环境调查,全市COD排放总量为76931.42吨,除去污水处理厂削减44108.79吨,还有3.28万余吨基本直排,环境容量已处于超负荷状态。

当时,我市GDP每增加1%,增加COD排放约1.3%、氨氮2%、二氧化硫1.7%、氮氧化物1.5%,如果继续按照这种粗放模式发展,环境容量将无法承载。金华虽然地处江南丰水地区,但仍然存在水质性、区域性、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水质性缺水。2013年,全市3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评价断面中,Ⅴ类、劣Ⅴ类占56.8%,多数江河已经不能游泳。“30年前要温饱,30年后要环保;30年前要生活,30年后要生态”, 水忧、水患、水难、水盼,成为老百姓最现实、最切身、最迫切的环境问题。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通过两年多的治水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抓治水就是抓生态,抓治水就是抓转型,抓治水就是抓民生。

金华实施“五水共治”,将倒逼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变革,实现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富裕群众的协调统一,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吸引和集聚大项目、好项目,培育和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健身、文体旅游等新兴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真正通过“五水共治”,让生态好起来、让景色美起来、让产业强起来、让百姓富起来。让八婺大地重现“水好了、鱼多了、燕子回来了”的美丽城乡画卷,让生产、生活、生态文明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生动诠释。

民生周刊:实施“五水共治”两年多来,金华取得了哪些成效?

暨军民:自2014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目标,下好“两山”理念“先手棋”,打好“两鸟”转型“组合拳”,唱响“两美”建设“重头戏”,借势发力、趁势而上,水岸同治、统筹推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水攻坚战、持久战、巩固战。

全省5次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有68件经验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以浦江县为例,2013年以前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测评全省排名倒数第一。开展“五水共治”以来,该项数据连年攀升,到2015年跃升至全省11位。

具体来讲:一是流域水质得到新提升。截至目前,全市10个出市境断面全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20个县(市)交接断面全部达到Ⅳ类,其中Ⅲ类以上水质17个,高达85%。4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首次全面消灭劣Ⅴ类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二是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超过836.6公里的江堤河岸成了集防洪、治污、景观、休闲于一体的水生态风景线。一大批村落通过治水改善环境,从过去的“铁锈村”“臭美村”“垃圾村”嬗变为风景秀丽的旅游热点村。三是倒逼转型取得新突破。关停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2096多家,整合入园553家,改造提升3208家,新建产业集聚园区11个。依托青山绿水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1.7%和26%,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1和第3。

民生周刊:那么目前金华治水还存在哪些短板呢?

暨军民: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对照“可游泳”年度目标和广大群众的期盼,我们感到,当前我市治水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流域“清三河”成果巩固还不扎实,城镇污水处理“三率”总体还不够高,区域雨污分流整治还不到位,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还不规范,一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还不彻底,“五水”之间统筹推进还不平衡,全民治水动员还不深入,长效机制建设还不健全等等。针对这些短板,今年1月底,我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已列为下一阶段“五水共治”重中之重的工作,逐条进行责任分解。

民生周刊:金华实施“五水共治”之初,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在过去的两年里,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攻克这些难题的?

暨军民:金华水系发达、历史欠账较多,尤其“五水共治”工作已经进入纵深攻坚期,截污管网建设、排污口整治和城镇污水处理等任务艰巨,农业面源污染隐忧增多,治水机制有待完善。可以说治水工作战线长、摊子大,各类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全面提水质、实现可游泳”压力增大。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治,坚持项目导向抓建设,坚持改革导向抓机制,以最快的节奏、最实的作风、最高的标准、最严的措施和最强的保障,啃下了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打好治水每一场“硬仗”。

一是以最快的节奏抓治水。治水是一场拉锯战,好比逆水行舟,不治则退,慢治也退。我们坚持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只争朝夕,夙兴夜寐,全力与时间赛跑。“一刻不误”早部署,“一月一会”强推进,“一月一轮”勤督查,快节奏推进治水工作。

二是以最实的作风抓治水。我们将治水工作作为干部比拼的擂台、担当的展台、赶考的舞台,调动各级治水干部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做好治水工作的积极性。发扬“大合唱、大会战”精神和 “五皮精神”(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克难点、攻重点、除盲点,以点带面,落实责任,强化治理。

三是以最高的标准抓治水。治水是民生工程,也是良心工程,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完善污水处理的考核奖惩和断面水质的“双向补偿”机制,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实行严于“国标”的“金华标准”,统筹推进防洪、排涝、保供、抓节水工作。

四是以最严的措施抓治水。全面落实《环保法》,出台配套执法监管规定。开展“亮剑斩污”、“零点行动”、“环保风暴”等系列专项行动,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出重拳。共依法取缔、关闭企业2359家,查处行政处罚案件2107件,行政拘留153人,刑事拘留211人。把“五水共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实绩考核体系,建立每月通报奖惩制度,对任务不落实、工作不得力、整治不到位的干部打板子、摘帽子。2014年有4名乡镇领导被免职,2015年有77名干部受到党内警告、诫勉谈话、约谈等处理。

五是以最强的保障抓治水。坚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探索投融资机制破解资金瓶颈,突出媒体宣传报道,强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治水,形成全民治水的强大合力。

2015年11月5日,金华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暨军民(左二)在永康市江南街道园周村指导治水工作。

民生周刊:我们了解到,金华“五水共治”以“实”和“严”闻名,您能否举例谈一谈这方面的典型措施和案例呢?

暨军民:我们坚持从最难的地方着手。从污染最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浦江县入手,撕开缺口,带动整体突破,形成全域治水的破竹之势。以最高的效率攻坚。将污水流量大、影响恶劣的70个排污口列为市控重点排污口,创新设立“一口双哨制”“挂牌销号”等机制,挂图作战,1年完成源头截污整治。常规工期为5个月的浙师大区块截污干管工程,市建设局等昼夜奋战,创造了48天完成的金华治水新速度。用最高的标准提升。污水处理高标准,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力度,金华市区、义乌市全部实行的污水处理“金华标准”、“义乌标准”,去磷、去氨氮等全部高于国家标准。项目进度高预期,各类项目远超规划目标,其中,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169.9公里,超过以前10年建设总量。

民生周刊:我们知道,金华治水有“十法”。您觉得在这“十法”里,哪些“法”是金华最为独特,最值得推广的“法”?

暨军民:“五水共治”无先法可学、无先例可循。两年来,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创新,凝聚群众智慧、激发工作灵感,坚持用客观规律来解决治水热点、难点问题,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求证,形成了一系列治水新思路,推出了一大批管用实用的好举措、好办法。如按“会烂”“不会烂”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成本小,见效快,不仅被农民朋友普遍接受,也得到广大网民点赞支持。还有被群众戏称为“治水把鸭子都赶上了山”的水禽旱养模式,不仅大幅减少禽类得病率、淘汰率,而且蛋期更稳定,蛋产量更高,肉质更鲜美,被评为“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十大模式”。 

但我觉得最得力、最受群众支持的,还是市县四套班子领导齐上一线、领衔治水的“河长制”。全市共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长4250名,配备“河道警长”714名,树立河长公示牌2064块,全市365条主要支流、河道河流包河到人,做到全覆盖、无遗漏。明确规定各级河长巡查河道、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时间和频次(市级河长巡河每月不少于1次,县级河长每半月不少于1次,乡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半周不少于1次)。市委、市政府已经召开两次河长履职报告会,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全部参与会议,听取16名市级河长履职情况汇报。两年多来,市县主要领导亲自巡河,亲自谋划,亲自督办,身体力行抓治水,以上率下,带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承担治水责任,形成良好导向和氛围。

民生周刊: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金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年,也是治水“三步走”的决战之年,金华“五水共治”2016年的重点是什么?“十三五”期间的生态文明建设会有哪些重要部署?

暨军民: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金华治水“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深化年、收官年、关键年。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12345”思路统筹抓好各项任务。“1”就是围绕“一个总目标”:全面提水质,实现可游泳。“2”就是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3”就是三个不动摇: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总战略不动摇,坚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总原则不动摇,坚持问题导向、法治导向、项目导向、改革导向的总导向不动摇。“4”是四个更加突出:更加突出基层治水,更加突出科学治水,更加突出统筹治水,更加突出机制治水。“5”就是统筹推进治污、防洪、排涝、抓节、保供“五个水”,重点突出治污水和抓节水,全面全力全速再提水质,确保实现主要河流全面可游泳,力争治水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十三五期间,坚持绿色发展是生态建设的必然选择。我市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加快创建美丽浙江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着力打造本地人骄傲、外地人向往的美丽旅居福地。

一是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按照景区全域化的要求,持续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气尘合治”等系列组合拳,深化精品城市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二是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产业。积极顺应“互联网+”“文化+”“旅游+”趋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镇古村古街人文底蕴,大力扶持发展休闲旅游、民宿经济、农家乐等文化旅游产业;鼓励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家庭农场、综合农园等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农村绿色生态果蔬、土特产搬上网,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三是把生产生活方式进行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扩大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电力等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实施全民节能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

四是把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健全环境治理联防联控、流域水环境奖惩补偿机制。抓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推动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网格监管体系。

理念决定行动,理念引领未来。今年是“十三五”的谋划年,也是提水质的关键年,我们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更加积极主动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十三五”更加可持续发展。(记者  陈文波  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