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能源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

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国家产业中的"主战场"

来源:新华网2016-03-14 16:06:52 产业 主战场 节能环保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节能环保产业再次受到决策层的重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在政策的东风下,节能环保行业无疑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节能环保产业要实现从新兴战略产业向支柱产业的华丽转身,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神雾集团”)董事长吴道洪博士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政府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这也就表明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将成为国家产业体系中的“主战场”。现阶段,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家产业体系中的占比仍然较低,并且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核心技术。政府如果继续加大对行业的政策、资金的引导与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技术的投入,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家倚重的支柱产业目标有望尽早实现。

但存在多年的沉疴却一直在戳痛着业内的神经。国家税收支持力度减弱、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一直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对此,吴道洪博士建议,政府应当建立合适的免息、贴息政策,推动产业的技术革新,加大新技术的推广。鼓励金融机构进入节能环保产业,以解决行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同时,企业自身也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科研的投入,积极进行技术上的革新,中小企业本身也要立足自主创新的观念,从服务导向型向技术发展型的发展方式逐渐转变。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国家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以后,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家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在“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将绿色化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这期间环境质量会有明显提升,但治理工作仍然存在巨大的压力。对此,吴道洪博士表示,“面对当下的环境治理压力,节能环保企业应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研发符合国内实际需求的节能技术,将企业的发展方向逐步向大型化、综合化迈进。同时企业应当更注重运行管理,使环保项目稳定达标,对改善环境质量发挥真正作用。”

同时,吴道洪博士也指出,未来节能环保行业市场竞争将会不断加剧,由此可能会引发行业内的整合洗牌,一些中小企业会加速离场,而拥有资金与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在“大浪淘沙”过程中做大做强。

在过去十几年中,煤炭一直是驱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但煤炭燃烧产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也被视为大气污染的元凶。基于我国贫油、少气、富煤能源供给模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煤炭还将继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煤炭储量占94%以上。从目前我国煤炭的利用方式看,大部分煤都拿去直接燃烧了,不仅利用率低,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吴道洪博士强调,“我国应该继续加大对煤炭的清洁化利用领域的投入,烧煤的方式已行不通,唯有发展清洁、低碳煤化工技术,在煤炭转化为清洁的能源方面多下功夫,才是保障未来国家能源安全切实可行的办法。而目前国内的技术是可以将劣质的煤炭转化为清洁的能源。”

值得一提是,由神雾集团自主研发的“神雾环保乙炔法煤化工新工艺”颠覆了现代煤化工技术,具有节能、减排、增效等技术优势。新工艺把中低阶煤炭与生石灰混合造块后,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00℃以上,使其中的挥发分分解,产生合成气、人造天然气和人造石油等。破解了制约煤化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神雾节能减排技术之所以具有颠覆性的原因,就在于技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污染排放的问题,而非传统意义上需要增加额外的投资却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节能减排技术。”吴道洪博士说。

在2015年神雾集团代表中国三千多家节能环保企业参加了巴黎气候大会,并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节能减排的技术。并且神雾的颠覆性技术受到业内专家和各国政府的广泛认可,高度评价。吴道洪说:“神雾集团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必须依靠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改变化石能源的消费利用方式,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才能在实质上对控制全球变暖产生效果。”

最后,吴道洪表示“ 神雾集团始终坚持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是可持续的理念,并将继续秉持这一发展理念,为社会开发绿色科技、为人类建设绿色家园担当重任。”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