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建议加快推进首套房贷利息抵个税

来源:南方日报2016-03-11 09:24:54 套房 利息 建议

原标题:建议加快推进首套房贷利息抵个税

广东团代表表示此举可加速房地产去库存及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日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到,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不是新一轮个税改革的方向,而采取综合考虑,如在分类税目中增加包括首套住宅的按揭贷款利息抵税等项目的扣除。连日来,这一话题引起广东团代表热议。

目前身兼广州知名国企越秀集团及香港上市房企越秀地产董事长,对房地产行业发展及相关理论政策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全国人大代表、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就此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认为,当前应考虑加快研究出台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政策,有限额地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用住房个贷利息冲抵个人所得税。

能直接减轻贷款购房压力

张招兴介绍,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购房贷款利息抵扣个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该政策有助于刺激市场回暖。目前美国、荷兰、丹麦、比利时、爱尔兰和瑞典等国均允许按揭利息全部或部分抵扣个税,多数发挥了明显成效;国内的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先后在1998年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在不同程度上推行类似政策,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考虑到房贷利息是目前工薪人群主要支出,这必然要成为个税改革考虑的因素”。

据了解,个税制度从当前的“分类制”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制改革已列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其中“综合考虑纳税人家庭的实际负担”是重点,如将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此前,上海、天津、重庆均有过不同层面的尝试,因此,房贷利息抵扣个税具备在当前分类制个税体系前提下实施的条件。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认为,“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政策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可加速房地产去库存,有利于解决目前商品房库存高企和结构性过剩的突出问题,降低经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此举也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切实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当前降息空间已经不大,通过‘放水养鱼’,以利息抵扣个税,能直接减轻贷款购房者压力”。

有利于发达地区留住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生产部部长袁桂彬认为,如果能实施这个政策,对一大批高级技术工人来说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尤其是真正掌握技术的优秀工人,正处于可买房的临界点,如果可以房贷利息抵扣个税,不仅能吸引他们真正在当地买房落户,也有更多的归属感,有利于发达地区吸引和留住真正有才能的工匠人才。

“许多在生产一线奋斗多年的技术工人为了在工作地落户,会背负较重的房贷,同时他们的月收入又往往超过个税起征点,如果能将房贷利息抵扣个税,肯定能较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袁桂彬说,特别是对一些流动人口,加快他们在城镇落户有较大帮助。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能从个税上给予直接优惠,将切实鼓励这批工人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凤仪同样认为,此政策若能实施,必能让大批中产阶层直接受惠,“最起码缓解了目前最有迫切购房需求人群的需求,能让他们享受到这个政策红利”。“比如很多城市白领,较高的生活成本使得‘月光族’十分常见。若能以房贷利息抵扣个税,不仅能加快房地产行业去库存,也能刺激消费”。

梁凤仪建议,个税改革可以“双轨制”进行:一方面采取类似的个税抵扣以降低税负,另一方面若想让更多仍未达到抵扣条件的群众享受个税改革的红利,还是应该考虑调高个税起征点。

库存高企城市可先实施

对于房贷利息抵扣个税的具体操作,张招兴建议,应着力解决公平原则,可优先选择目前房地产库存高企的城市(如沈阳),根据当地居民收入水平限定抵扣上限,并针对购买首套或“首改”的自住房的居民,率先实施。后续可结合个税改革进度调整优化。

张招兴提醒说,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设定合理的抵扣范围、抵扣次数、抵扣额度。“政策设计要注意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匹配,平衡高中低不同收入人群的抵扣水平,适度让利于中低收入家庭,提升中低收入家庭支付能力,防止高收入者利用政策避税”。要设定便捷的操作流程。应分类分段,根据不同的收入群体,采用不同抵扣操作模式,“在现有分类征收的前提下,针对个税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的普通工薪阶层,可采取申报抵扣制;针对自由职业者或农民工群体,采取先交后返制”。

配套政策要及时跟进,张招兴说,“要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税务机关、人民银行、公积金等部门应做好信息系统对接工作,提升自动化审核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并出台相应配套措施,以保障政策落地实施。”

(特派记者 黄颖川)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