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时政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人民日报评"让贫困生请吃饭":一个生动的样本

来源:人民日报2016-02-02 09:22:20 人民日报 贫困生 样本

一桩原本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基层违纪案件,竟演绎出多方角力、欲盖弥彰的剧情,最终导致市区两级20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理。近日,安徽宿州宋庙小学“要求受助贫困生出钱请吃饭事件”,引来舆论热议。

把捐资助学的善事办成了“抽贫困生份子钱”的荒唐事,性质恶劣,实在不应该。银行与贫困学生结对捐资,体现着热心公益、践行社会责任,学校和村里理应一切围绕学生利益,配合将好事办好。其实,30名学生每人受捐1200元,捐赠并不复杂、仪式大可从简,尤其不必集合80余人前往村支书之子经营的饭馆就餐。退一万步讲,校、村经费再紧张,也当依规开展接待活动,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贫困生身上“薅羊毛”。

一顿人均消费不足33元的“工作餐”,看上去稀松平常,背后却折射着作风、照见了心态。就餐完毕没有马上付账、打借条观望,听到有记者采访后又赶紧退钱给家长,说明此事是非分明,连当事的宋庙小学校长也心有忌惮。遗憾的是,当得知媒体关注后,从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到捐赠企业,相关负责人的第一反应均不是查明真相、追究责任,而是紧锣密鼓进行“公关”,力图“协调”媒体记者、“摆平”舆论监督。更遗憾的是,有的媒体借此“搭车”报纸发行、广告赞助,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偿不闻”,辱没了新闻工作的使命。

撒谎只需张张嘴,但圆谎的成本却比山高,这是浅显的人生哲理。面对更高层级的组织调查,有的干部还是做不到坦诚以对,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企图统一口径以自保,最终只能是“雪球越滚越大”,任由“一顿饭的问题”演化为“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区教育局纪委书记以“维稳”为名跟媒体搞利益交换,区纪委书记疏于及时掌握事件动态,也反映出某些地方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在自身建设上尚存薄弱环节,须引起重视。

“雁过拔毛”的潜规则、村支书和小学校长动的歪脑筋、教育主管部门怕“家丑外扬”的小心思、媒体摒弃公义的利益“倒戈”、基层纪委开展监督的能力不足……这一事件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让人看到少数人在面对利益、面对腐败、面对问题时的模糊认识、错误行动。谁该脸红?谁该反思?谁该警醒?真相虽已大白于天下,有关责任人也悉数遭受惩处,但我们不应轻易“放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样本。

“祸患常积于忽微”。没有基层作风的切实改变,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基层治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全社会的整体进步也会被大打折扣。正因如此,我们不能总是回到认识问题的原点,而应正视问题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问题的内在根源,亡羊补牢、防微杜渐、完善制度,让每一次问题的暴露都成为社会前行的契机。

(王 册)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