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发言摘登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07-23 13:28:01 艺术院校 发展论坛 第二届

编者按  日前,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举行。

论坛以“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创作:价值、方法、路径”为主题,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与会人士围绕“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的自觉与自信”“艺术本源与艺术院校的艺术创作”“艺术学科的创作模式、科研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来自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150余位代表形成了艺术高校促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共识”。现将论坛共识和发言摘要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实践是艺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北京舞蹈学院院长 郭磊

北京舞蹈学院建院6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引领推动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开创了舞蹈界许多个“第一”。近年来,我院获得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师生国内外舞蹈大赛获奖300余项;历经30年的普及教育辐射国内外,百万学生受益。

北京舞蹈学院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办学理念并紧紧围绕“实践”予以全面贯彻。在教学管理中突出强调教学与实践结合,创作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师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学院特别重视学生在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中丰富自身的阅历与思想,最终成长为高雅艺术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艺术创作是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编导专业以剧目创作带动教学;表演专业以舞台表演带动教学;教育和舞蹈学专业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动教学;艺术设计和传播专业以项目和设计带动教学。依此构建出了我院实践教学机制:表演—编导—教学—理论—设计—传播、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一体化实践型教学与创作机制。

设立实践项目平台,激发艺术创造力。创设好的项目平台不仅可以高效整合资源,激发艺术创新活力,从而孵化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也是凭借艺术环境育人育才的方法和途径。如,自2007年设立“学院奖”以来,共产生300余个原创剧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已连续6年演出服务社会;在学院教学实践平台基础上形成的“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艺术节/演出季”近年来已辐射全国,形成了品牌效应。

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模式再次印证了——实践是艺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更重要的是创作思维训练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刘伟冬

此次论坛中,三个关键词——价值、方法和路径的确立,为今后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创作提出了一个更为明确的价值观要求。方法和路径是多元的,但价值却是有所指向的,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创作在主体上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就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创作而言,一般有两支主力军,即教师和学生。教师的创作又可分为“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一般比较倾向自我,而规定动作就具有较强社会属性。对社会的关注也应该成为艺术家的自觉选择,使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融为一体。

至于学生的创作一般主要是指毕业创作。在我看来,学生毕业创作也必须要有价值的指向,同时要体现出学院主义教育的过程和高度。我们这里所谈及的创作最终还是以一件作品来呈现的。但在高等艺术院校中,我们还可以有另一种艺术创作,其结果不是用一件或两件作品来衡量的,它更注重创作的过程,或者说是体验创作的过程。以南京艺术学院的实验艺术学院为例,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艺术大学,它的最大优势就是综合。我们实验学院不是一个实体学院,它没有固定的学生,而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每学期会将某个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课题导入,比如环境问题、国家公祭等,这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选择15位不同学科或专业背景的老师,加上200名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就课题进行探讨,寻找不同专业交叉、融合的路径。它最终所呈现的结果是开放性的,可能是一个装置、一场表演等。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培养了一种平等交流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体验到了从观念到方案再到最后呈现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验、创作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让老师和学生在技术层面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思维的训练。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