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左)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左)

是时候拨开信阳救助站的迷雾了

来源:燕赵都市报2015-04-30 08:18:11 信阳 迷雾 时候

男孩走失半年变“干尸”,如此耸动的用词让人难免怀疑这个新闻标题是否言过其实,但仔细浏览一遍新闻,一个走失时身高一米三、体重90多斤的男孩,等家人再找到他时,“全身上下全是伤痕,身体干得只剩骨头”,尸体体重只有30多斤,尤其失踪前和去世后两张照片的对比,从白白胖胖到瘦骨嶙峋,视觉上的冲击远比标题还要震撼。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发生在男孩被送到信阳救助站之后。(4月29日《京华时报》等媒体综合报道)

男孩的家人想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无数网友和媒体也在追问救助站里发生了什么。对此,信阳市公安局表示,已就此事成立调查组和专案组。真相的水落石出还有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而信阳救助站的主管部门信阳市民政局,则以一篇长文对事件做出回应。这篇看似穷尽细节的长文,经媒体提炼,可以简单概括为,民政部门已经尽到相应责任,男孩有智力障碍,无法正常沟通,未受虐待,因病抢救无效死亡。

虽然真相还未明了,但是信阳市民政局的回应明显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其发布的长文中看似完整的时间链条和证据链条,都不能合理解释男孩严重消瘦和带有伤痕的原因。这一回应与其说是力证清白,不如说是又带来重重疑窦。

更关键的是,因为受救助者的离奇死亡而聚焦全国的关注目光,这已经不是信阳市救助站的第一次了。在去年12月4日,17岁少年何正果在信阳市火车站走失,5日被送至信阳市救助站,之后救助站又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声称何正果8日死亡,9日以“无名氏”为名登记火化。

虽然13岁男孩变“干尸”的真实情况还有待证实,但是从目前的新闻报道和信阳市民政局回应的具体细节来看,信阳市救助站在救助该男孩和何正果时,程序上的瑕疵有着太多的相似。其一,两人都是被当地的老城派出所发现,随后被送往救助站,两人的家人都报了警,但是他们都没能从公安系统获得孩子的有效信息;其二,之后两人被信阳市救助站再次移送时,目的地都不合常理,13岁的孩子被送到养老机构而不是儿童福利院,而之前没有精神疾病的何正果被送到精神病院;其三,更巧合的是,男孩被送到了新天伦养老公寓,而死于精神病院的何正果,死亡证明上写的竟然也是新天伦养老公寓的无名氏。

何正果离奇死亡事件之后,信阳市也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信阳市救助站在救助何正果期间,暴露出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未严格执行《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同时,信阳市公安局长也反思了信阳市公安局报警接警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整个事件最终以信阳市救助站站长的停职而告一段落。

但是,站长的停职,显然没能阻止13岁男孩变“干尸”这又一起离奇事件,从目前暴露出的问题来看,信阳市救助站在管理上的进步实在乏善可陈。我们期待警方的调查能够还原真相,但这一次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13岁男孩从被救助到死亡的细节,还有当地政府对信阳市救助站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的披露。因为连续的受救助者离奇死亡,会动摇人们心目中救助站扶助弱势群体的信念和印象。我们需要足够的信息来了解和判断,救助站发生的血泪,是信阳市救助站的个别案例,还是当下救助制度存在需要疏堵的漏洞。如果是前者,仅仅是站长停职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如果是后者,救助制度的查漏补缺则迫在眉睫。只有拨开信阳市救助站的迷雾,这一切才能得到答案。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