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舆情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

“职业年金”话题舆情解读

来源:人民网2015-04-09 16:12:59 舆情 年金 话题

摘要:2015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办法》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特约分析师 胡 蕊

一、热点事件概述

2015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办法》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

这条新闻经媒体报道后,因为牵涉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成为近日网络显著性话题,引发国内外媒体和网络强烈关注和热议。

二 相关舆情走势分析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2015年1月份以来,“职业年金”话题相关舆情快速升温,并形成了多轮舆论关注热潮。

2015年1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适用对象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根据《决定》要求,现有的近39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被纳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饱受诟病的“养老双轨制”正式被废除,而改革的种种设计则保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不会降低。随后引发社会国内外舆论强烈关注和热议,相关话题舆情热度一路走高。

1月14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随后此消息引发各类媒体强烈关注。1月15日当天,相关舆情热度急剧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7800篇,相关论坛帖文超过1100篇,相关博客博文超过460篇,相关传统媒体报道超过960篇。当天的舆情热度达到了一个峰值。

1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国务院已下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明确从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退休费。此消息引发相关舆情热度再次升温。

1月19日后至2月份中旬,“职业年金”话题相关舆情逐步回落,但社会各界对相关话题的讨论一直在延续。

2月份下旬起,“职业年金”话题相关舆情热度再次回暖,并形成了多个舆情热点。相关舆情在2月26日、3月5日、3月10日、3月16日形成了多次舆情热点,随后至4月份初,相关舆情次热度再次逐步回落。

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在中国政府网发布。随后此消息引发国内外媒体强烈关注,带动相关舆情再次出现爆发式增长态势。6日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就超过800篇,7日这一数字猛增数倍到超过7690篇。各类媒体数据均呈现激增态势。

截止到4月8日18时,数据显示,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仍然维持高温区间。

三、网民热议职业年金制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如鱼饮水,令暖自知。对于职业年金制度,网民们普遍站在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看待,有的网上留言言辞非常激烈。赞成这一制度的网民主要理由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付出比较多,多付出应该多得”,反对的人则认为“不公平,为什么只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才有,企业和农民工怎么没有”。而一些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网民却表示“养不活自己了,要跳槽”,也有的网民比较客观,认为不应神化公务员这个职业,应该平常心看待。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网友抱怨薪酬低

网民“Say”:好不容易涨了300块,现在还要缴纳工资的4%,还不如不涨呢。

网民“芊芊 ”: 我想跳槽去私企,事业单位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

网民“心月”: 在所谓的事业单位工作,寒窗苦读16年,工作苦干22年,月薪3800,没干劲,没成就感,生活平淡,未来一片渺茫,退休还要延长,能不能活到退休那天还要看运气。

在企业工作的网友呼吁应公平对待

网民“Kagawa ”: 国企为什么没有企业年金?我们也是社会公益企业,为什么事业单位有的,我们没有?

网民“0”:怎么没有给企业和农民也搞职业年金,就你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怕退休工资低呀?

应以平常心看待公务员群体

网民“K.O.”: 公务员就是一种普通职业,不比其他职业高级、也不比其他职业低级,不要神化和妖魔化这个群体,平常心看待即可。另外,他们工资确实不高。

网民“ 蓝蓝”: 整天说公务员与农民工比,我看也是醉了,公务员都要大学文化,农民工小学文化,他们之间付出的程度不成正比,为何要收入要成正比?就说占公务员最大比重的警察为例,你会去拿农民工的工资与别人拼命吗?基层的人加班是经常的事,谁又注意?

网民“沫沫”说,首先,我是一名私企普通员工,关于这个新闻我觉得,公务员毕竟不是很好考的,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人家发奋读书付出考进去自然人家会多多收益。

四、媒体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职业年金制度将对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分散风险发挥重要作用,职业年金缴纳会提升养老“含金量”。

光明网评论:职业年金为职工养老再添新保障,投资运营将更多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年金更快发展。

中山网评论:利益应该平衡,职业年金当是“养廉金”。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灰色收入和各种津贴补贴并未完全厘清的现实下,要避免职业年金成为各种津贴补贴的新增名目。什么样的工作人员才有资格享有“职业年金”应该有一定的廉洁要求。也就是说贪腐人员并不能顺利领取职业年金。

央视网评论:职业年金年增千亿该怎么花?千亿或许只是起步,未来将成为庞大的资产。职业年金会不会投进股市、楼市?也许亚投行是职业年金的不错选择。

腾讯网转发孙曙峦的文章,提出: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来了,企业年金呢? 另外,在职业年金中个人仅缴纳4%,而单位缴纳8%。但我们知道,机关也好,事业单位也罢,本身并不产生利润,他们所缴纳的8%最终都要由财政埋单。国家财政才是职业年金的最大“东家”。同样是国家的公民,同样是为社会服务,企业员工要自己为自己养老,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却可以享受由财政支持的职业年金。这种状态,令人悲哀。

五、专家解读:职业年金给养老再添力

今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贡森表示,这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补充。

1. 职业年金是补充养老,可避免基本养老保险不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贡森介绍说,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职业年金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职业年金的责任主体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人员,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人员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第三,职业年金资金的本质属性是保值增值,进而决定了职业年金资产对投资的内在需求。

职业年金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补充养老。《办法》明确,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从本质上看,职业年金是职工工资的延期支付,这种延期支付的目的,是为职工未来的退休养老做准备,以避免基本养老保险不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年金将对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缓解财政压力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二是人事管理。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有利于吸引、 留住人才,促进人才流动。

2.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是强制性的,工作变动时可随同转移。

与企业年金相比,职业年金有哪些不同?贡森说,首先,职业年金是强制性的,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必须同时建立职业年金。而企业年金是非强制的。其次,在一些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职工流动时转移企业年金是有条件的,例如有的要求必须工作5年以上等。而此次《办法》确定了职业年金无条件转移的原则,即:工作人员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工作人员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运营。新就业单位已建立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原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随同转移。出国(境)定居人员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工作人员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此次《办法》明确,工作人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

3. 职业年金的投资运营将更多发挥市场作用,力争获得较好收益。

《办法》细化了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相关准则。贡森介绍说,依据《办法》,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实账积累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职业年金基金将委托具有资格的投资运营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负责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

《办法》同时强调,职业年金基金必须与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自有资产或其他资产分开管理,保证职业年金财产独立性,不得挪作其他用途。“这表明职业年金的投资运营将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竞争,选择较好的基金投资人和账户管理人,力争获得较好的收益,同时尽可能防范风险。当然,具体的投资管理办法还要由有关部门出台更详细的规定。”贡森表示。

4.养老双轨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向运华说,社会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被称为养老体系的“两大支柱”,这也是“养老双轨制改革的前提条件”。职业年金的实施一定程度也将降低个人纳税负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解释,其实养老金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一支柱是基础养老金,第二是企业年金,第三是商业养老保险。在国外,企业年金是非常普遍的做法。杨立雄举例说,一些事业单位和机关的工作人员是高学历,目前医生和教师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人员。假如一个人读完博士已经30岁的话,他离退休只有30年。如果一个城镇企业工作者16岁可以工作,同样在60岁退休,缴44年的养老保险。如果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那么上述的两种群体退休后,两者领取的养老金差距会拉大,而这也是不公平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表示,职业年金是公务员退休金中的“增量”,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一份收入。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很多人拿的都是基本工资,如果能通过改革稳定这部分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于消费的增长也很有必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采用部分积累的办法管理公务员职业年金,可能是出于财政较大的压力,“相信有关部门也经过了精算平衡,能够让这部分不投资的职业年金不会贬值缩水”。

人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职业年金制度实施后,有关部门可能还会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弥补公务员因缴费而产生的新支出。换言之,预计公务员的工资将在自行缴费之后还能基本维持之前的待遇水平,不会出现明显降低。

上海财大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这也可能说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改革面临着阻力,现在不想拿钱,把支付责任延后”,目前财政在养老金转轨中出现一些困难,采用这个办法延缓拨款。 “记账利率”怎么计将会成为公务员职业年金的一个焦点问题。“这是关键,它决定了公务员职业年金到底有多少,是否可能跑赢企业年金”。

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何时开始缴纳?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介绍,养老“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人员都要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待遇发放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是一致的,这部分养老金的替代率(占在职工资的比重)不会超过60%,而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在70%至90%。

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不降低,职业年金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投资运营等,预计能将替代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6.缴费基数是多少?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缴费基数是上一年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和已经规范后的津补贴;对于事业单位人员,缴费基数是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以及绩效工资。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按照现行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分为三部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也是三部分组成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3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目前,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

7.钱从哪里来?

建立职业年金,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办法规定,对于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部分由财政支出,根据单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而对于非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由单位实际承担,采取实账积累。由此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

“公务员的供款渠道只有财政,所以要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财政是唯一的供款渠道,不允许机关自筹自支搞小金库。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引导企业年金更快地发展,使更多的企业职工能够不但有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而且有补充养老保险的补充保障,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公平。”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说。

西南大学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也认为,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年金具有强制性,而企业年金的建立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当前实施职业年金的重要原因,在于为养老保险“并轨”减少改革阻力,在短期内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解决之道还在于完善企业年金。

六、它山之石:国外职业年金如何运作

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职业年金的组织管理方式,有英、美为代表的信托管理型;有保险公司根据契约管理的公司型;有以德国为代表的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型等。各国职业年金计划的基本特点是:(1)大多数国家的职业年金计划是自愿性的;(2)缴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3)基金能够进行市场化运营;(4)职业年金计划的缴费和运营享受国家的免税优惠政策。

德国

早在1889年就以立法形式确立了国家老年年金制度,开创了近代国家由政府提供老年年金之先河。目前,德国职业年金也就是企业养老保险所支付养老金的比例大约为20%。

美国

养老责任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公司还建有各自的退休金制度,即为美国版本的“职业年金”。

英国

养老制度中职业养老金参与者占英国全部人口的45%左右,是大部分退休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职业养老金计划积累的资金主要投资于以股票为主的资本市场。

瑞典

瑞典的养老金制度中,职业养老金是金字塔的中间部分。目前,瑞典国民中90%以上的在职居民参加了职业养老金计划,它的投资运营主要由各私营基金公司负责。

七、舆情点评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作为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的养老制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让每位中国人“老有所依”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现实问题。曹操曾在两千年前《步出夏门行》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人人都会老,英雄也不例外。如何养老关乎这个国家里的每个人的未来,关乎每个家庭的老人能不能安享晚年。

“职业年金”话题自专家提出后一直发酵酝酿,至今如何落实的“靴子”轰然落地,一石激起千层浪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是牵涉人群数字较大,二是涉及养老这样的重要民生问题,三是目前相关问题比较复杂。相关资料显示,“基本养老保险+年金”的养老模式已为多个发达国家采纳,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已经成为各国纾解基本养老金支付压力的重要途径。

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据此计算,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与此同时,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将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与担子重相比,我国的养老问题还面临着更窘迫的状况:底子薄、情况复杂。底子薄源于中国未富先老,情况复杂在于养老金并轨势在必行,而作为其有效补充的职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年金(企业)制度却在现实执行中相差甚远,前者是国家强制执行,单位与职工买单;后者是企业与职业自愿,但收效甚微。以前曾有媒体报道,“企业年金的企业参与率1%,参保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口约1.6%”,因而企业年金也被戏称为“画了个饼”。

如鱼饮水,令暖自知。处在不同位置的网友对于职业年金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网友抱怨薪酬偏低,而在各类企业上班的许多网友则表达了希望企业年金制度也能够“被强制”执行的愿望,希望让企业职工也能享受到企业年金的收益,“补齐”退休后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能因为年金制执行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差距。网民们希望适当提高企业养老金的替代率,缩小与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替代率差距,细化职业年金的执行举措,以“金”促“廉”,实现真正的养老公平。

网民关注与激辩的焦点不只是职业年金制“扣多少”、“领多少”,而是实现老有所养、公平养老的问题。有网友质疑称,职业年金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双轨制。如果机关单位个人缴纳的8%养老费用通过加薪的办法来补偿,最终转嫁给全体纳税人,那这样改革的社会公平、公正从何谈起?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项成熟的政策改革需要经历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妥协,需要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去思考并进行顶层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不远离“改革”的初衷。人们期待,在养老问题上,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群体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让每一位国人的老有所养问题不仅仅活在梦里,而且都能够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制度中。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