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照护失能老人是个良心活儿

来源:民生周刊2022-12-05 21:53:46

今年是刘凤荣进入家政行业的第八年,从最初自己干护工,到专门去北京进修,再后来回老家开了一家名为“暖心”的家政公司,刘凤荣深知护工这份工作的苦与乐。

“如今,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生病后谁留在身边陪护,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刘凤荣说。

相比保姆,护工一般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术后病人、植物人、瘫痪卧床患者等进行专业康复护理,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当好一名护理员,不是容易的事,工作量大、责任度高。这职业看似普通,其实挺锻炼人的技能,也考验良心。”8年间,刘凤荣培训出一批批优秀护工,也见证了太多家庭的悲欢离合。

▲刘凤荣

照亮患者半边天

“谁家父母没有生病需要照顾的时候?用真心换真情,家属能把咱当成亲人,就是咱做这份工作的价值。”这是刘凤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刘凤荣告诉记者,护工一般分两种,医院护工和家庭护工,像从暖心家政走出去的,大多是家庭护工。

“从病人的吃喝拉撒,到简单的康复按摩,再到日常陪伴,都在家庭护工护理范围内。”刘凤荣说,由于服务对象大多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对护理的需求很高,除了需要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护理员还几乎要和老人24小时同吃同住,这意味着,护工必须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刘凤荣回忆起暖心家政服务过的一个家庭。56岁的杜女士居住在县城,家庭条件优渥,前些年出车祸受伤后,先后辗转北京、济南多地治疗,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由于伤势较重,杜女士需要常年做康复治疗。但相较于身体的病痛,心理失衡是她最大的痛苦。

“出院后,情绪一直很低落,从以前的行动自由到现在卧床需要人伺候,难免心情抑郁,动不动就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每当护工找刘凤荣诉苦时,她总是耐心倾听,并尽量开导:“人生病的时候是最脆弱的。儿子在大城市上班,丈夫在外地做生意,一年到头回来次数屈指可数,都是女人,咱又干的这份工作,多理解一下。”

除了安抚护工,只要一有工夫,刘凤荣就会提些水果看望杜女士,陪她聊天,给予精神宽慰。一来二去,杜女士和家人深受感动。

“她儿子每次回来都会跑到我这儿表达谢意。我们用心,也是替他们当儿女的尽孝心。”刘凤荣始终认为,陪伴与照护,看似不足为道,但对于病床上的患者而言,却能照亮他们的半边天。

专业护理有讲究

除了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学会与患者相处,一名好的护工还要能吃苦、不怕脏,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和高超的职业技能。

令刘凤荣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78岁的老人。这位老人退休前是教师,素质高,生活讲究,丈夫去世后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两年前的一天,老人不慎摔了一跤,生活从此无法自理。女儿和女婿都是80后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平时上班都很忙,没时间照顾母亲,请护工成了家里唯一的选择。

对于护工来说,照顾失能失智老人,无论从专业技能还是劳动强度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老人排便后,一定要清洗,照顾卧床失能老人,每次翻身时都要拍打按摩几分钟,舒筋活血,防止老人肌肉萎缩。”刘凤荣说,观察他们的排便情况也非常关键。老人排便正常,说明吃饭就正常;吃饭正常,身体才有抵抗力。老人平安不生病,护理人员就踏实了。

除了照顾饮食起居、处理大小便,帮老人洗脸、擦背、清洗身体也有一套流程和标准。

“护理员帮老人清洗时,先从洗脸开始,一定要洗干净,这样老人才会舒服。洗脸也要讲究方法,手法要正确,动作不能太猛、太重,要由上而下。洗完脸后开始洗手,针对不同的老人,洗手也有讲究。血栓后遗症的老人一定要检查指缝,防止出现糜烂,每天都要观察,保持干燥,一旦发现糜烂,一定要清洗消毒,涂上爽身粉。”讲起这些细节,刘凤荣头头是道。

此外,不同于普通护工,专业护工还要承担为患者吸痰、换药敷药、康复按摩等护理工作。“这份职业虽辛苦,但收入相对来说还不错,陪护收费标准每天在180元到260元不等,一般护工一个月基本能挣4000元,活多时还要多一些。虽然辛苦,但对于县城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大部分人挺满足的。”刘凤荣说。

完善行业规范

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护工行业前景可观,但从某种含义上讲,这是个夹缝中生存的行业。

护工需要24小时待命,没有休息日;大多数人不是正式职工,却是弥补家庭和医院照护力量不足的中坚力量;他们常常被人忽视,权利甚至尊严得不到保障。

刘凤荣向记者坦言,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住院患者对护工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护工门槛低、流动性大、更换率高,护工队伍人数快速攀升。

“护工独特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市场对护工要求偏低,一般不限学历,年龄最好是四五十岁,吃苦耐劳、手脚麻利就行。但是,真正优质、达到标准的护工缺口仍然较大。”

刘凤荣说,就暖心家政而言,多数护工的年龄集中在45~55岁,60岁以上的护工也不在少数。其中,多数来自农村,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而且,由于大部分护工属于进城务工农民,他们农忙时节往往需要返乡务农,工作有季节性,这就造成护工人员流动性大。同时,劳动合同法也无法保障行业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因此很难对护工和公司进行约束。

刘凤荣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完善行业规范,制定相关标准,引导护工行业发展走向专业化、职业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工队伍。

□ 《民生周刊》记者   王迪)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