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陈家泠:超越现实的力量

来源:民生网2022-11-15 17:05:33

 

二十多年前,笔者刚工作时,看到过陈家泠的《鲁迅先生肖像》,印象深刻,后来看到了《荷》系列,近几年看到了他的人物、山水、梅花,也看到他的一些衍生品,瓷器、服饰等,始终被吸引,前些天,经笔者几次三番邀约,终于如愿,笔者与他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交流之中,陈家泠谈到了时代赋予他华丽转折的人生节点,比如成功考取中国美院,毕业之后到上海工作,先后受教于陆俨少、潘天寿等名家,成功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等学术机构举办画展等等人生经历,也谈了每一个阶段代表作品的时代意义和创作时的心路历程,比如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的《不染》、被陈履生等著名评论家盛赞的《鲁迅先生肖像》、中国杭州G20峰会的《西湖景色》、泠窑、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梅》系列……当然,还谈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艺术展望。然而,超越现实的审美精神,既不在访谈范围之内,也从没在聊天中提及,甚至压根儿就没想到这一审美特质,可是,当笔者一遍一遍梳理访谈内容,一次一次翻阅陈家泠的画册之后,很长时间以来,超越现实,那中国画超越现实的意境始终挥之不去。

谈超越现实,陈家泠肯定不会认可笔者的观点,甚至有悖于他几十年的艺术追求,因为从追求高质量线条的人物画系列到讲求构成元素的《荷》系列再到强调意境的山水、花鸟系列,陈家泠的人生伴随着艺术的“渐进、渐悟、渐变”,也实现了从“和美”到“灵变”再到“化境”的升华,在“独上高楼”之中,“变”与“不变”的审美哲学成为他艺术人生和艺术体现的永恒,“变”是一生的追求,“不变”则是独具东方审美精神的本体,那么,如果非要以超越现实作为论点,也许会招来陈家泠暴跳如雷的反对,可是,笔者真的感受到了“超越现实”的艺术力量。

 

《黄山》

谈超越现实,很多人即刻会想到西方油画的“超现实主义”,笔者事实上也是受早年学习西方美术记忆中留下深深印记的使然,可是,陈家泠的超越现实绝不仅仅局限于西方油画的理论裁剪和简单的审美对接,而是,中国诗一般的境界,词一样的抒情,曲一样韵律,还带着东方人、东方事、东方神韵的精神内涵,他的山水里带着“造化之美,有我之境”,他的花鸟里带着“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的通神,他的瓷器上承载着质、高、形、美的品格。地地道道的中国精神、中国特质、中国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疫情期间,陈家泠与众多中国人一样常常被封控在家,事实上,“被在家”与“在家”对画家而言几乎是一样的,因为画画是生活的主题,不同的是陈家泠“在家”会被众多藏家登门拜访,“被在家”则少了迎来送往的“追求者”,“被在家”,陈家泠可以真正面对心境了,画现在所想、所感、所听,画过去所思、所悟、所感而未画。陈家泠如一颗老树生发的新枝,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他画了很多梅花,从杨补之、王冕到金农、梅道人、李方鹰再到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陆俨少,从粉本之梅到窗外眼中之梅再到心中之梅,他不知疲倦,真力弥漫。

不管是远观,还是细品,陈家泠的《梅》系列都让笔者感受到了超越物象、超越现实而存在的意蕴。看陈家泠的《梅》,仿佛在看一幅造型、线条、色彩组合而成的当代设计,气氛、情绪、活力统合一体,融成精妙,质朴的、纯洁的、高贵的、强烈的,意蕴足,趣味妙,还带着呼之欲出的流动感。又仿佛面对高倍镜头下捕捉瞬间的成像,唯美的、激越的、庄重的、典雅的,时间停留于深度对比,美好在印记中变成永恒,有风格、有韵味、很独特、很入心。

 

《韶山》

陈家泠很多场合谈及过恩师陆俨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说陈家泠受陆俨少影响巨大,即便陈家泠与陆俨少所表现的艺术样式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可是对艺术的理解则互通而吻合,尤其对线条的理解更是深入两者血脉之中,近日尚有好事者渲染陆俨少书法“三百年一人之高标”,事实上,陆俨少也很得意于自己的书法,并常常以书法之笔运用于山水画的表现,而陈家泠不仅仅把书法的书写性运用山水,还运用于梅花,运用于人物。纵览陈家泠的作品,可以看到清晰的书法印记,比如,线条的跌宕伴随着心象的变化,而千变万化,并带有抽象的符号,梅花的构图中有“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梅花的笔墨里“溶天地万物之态,合宇宙阴阳之道”。再比如疏密、虚实、轻重、缓急所构成的梅花姿貌,清秀于境界升腾之中,淳穆于浑然天成之间,很随意、很自由、很空灵,又很写心,仿佛那是兰亭曲水流觞的闲适、那是《古诗四帖》潇洒俊逸的真情。也许这就是“书画同源”的妙韵,陈家泠做到了恰到好处。

陈家泠的“梅花”之中充盈着抽象因子,或者说是中国画的意象成份。物象梅花,主题鲜明,一眼可变,然而,梅花却不拘常规,不拘常法,写的是灵性,画的是境界。构图虚与实的交替好像融合着阴阳的变化,虚者,意象淡化,情景融洽,乍合乍离;实者,主体突出,神妙如动,物态欣豫。抽象因子飞动与轻盈、隽永与灵秀、婉约与韵达,交相辉映,随势生发。奇姿百态的梅花,妙韵横生,暗香浮动。面对作品,仿佛走进了梅园,览梅花俯仰而观道,看梅花静开而听禅,“画外意”与“意外妙”既表达了“意”的情感,又突出了视觉力量。

陈家泠的“梅花”师造化而写己心,意出心境则尽清奇之妙,飞白顿墨,生动自如,生机跃然纸上,自然而空灵烂漫,随心所欲而进入神明之境,笔简意足,境高韵生;无法有法的表现力,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高而有味,不拖泥带水,更无剑拔弩张之感,一派天机呈现着灵变,形散神聚闪烁着灵光,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如观视底之秋水,爽爽朗朗,雅逸脱俗,如沐含馨之春风,一切的尘垢俗虑倾刻之间荡然无存,尽化醍醐。

 

《娄山关》

更让人感动是,陈家泠的“梅”特别强调主观性,可是,他的主观远离了传统意义上的“非理性”、“非主题性”,更不是惆怅的、不是徘徊的、也不是不安的情绪,而是笔道里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丰美阔达的想象与娴熟的艺术表现相互融合,在笔墨之间,放逸神游于天地,得大道于静心,丹青敷彩之时,情感无拘无束,心境自由自在,让“梅”这一艺术载体去表达心性,却在无意之间,构筑人性共有却尚未被开发的精神领域,从而,激发了观者潜意识的审美本能,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觉均能感受到不同的审美内蕴。

陈家泠从传统中走来,看似远离了古人之法,却又十分合理,而“览物所得”与“物尽其妙”他则用现代人的眼光和心灵去实现审美平衡,所宠所养和内美真趣看似脱离了自然梅花之形,却又仿佛触手可及,笔墨自由生发写梅花风神于笔端,概括而神形气足,简练而妙造其极,既有师法传统的艺术基因,又有师法自然物象的真实存在,既有别于古人,又有别于今人。那种真实物象的存在一定源于丰富想象,近于象似,又脱其凡俗,不真,亦极真,不似,又极似,似与不似之间,得乎环中,而超于象外,画内梅花绽放,意境则洋溢于画外。意境之美,情感之妙岂是语言可以讲的明白,又岂是长篇累牍的文章可以叙述的清楚,唯有超时空的心灵感受方解其中滋味。

美能穿透心性、能引起共鸣、能触动灵魂,一个画家失去了对美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对美的创作。从陈家泠《梅》系列之中,可以感受到美是他始终追求的风采。当陈家泠因时、因地、因情的瞬间感悟凝固于画面,每一个表现元素都深深地注入了他的心意与情感,而超越具象“梅”的形态所承载的内涵,则让他体验超然之境,让他享受心灵深处的那份感动。于是,心境的意象与眼中的具象神遇而迹化,让典雅、真诚、深刻、纤秾、劲健、含蓄、清奇、旷达、流动等等一切美的元素倾注于笔端,去礼赞那存在于万物生命中的美质,去诠释他一生的艺术修为。

 

《红叶小鸟》

陈家泠是一位多变而多产的艺术家,他涉猎广泛、题材众多,人物、荷花、梅花……,他还画了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黄山、泰山等风景名胜,还有那享誉世界的中国杭州G20峰会的《西湖景色》。画山水,陈家泠走遍千山万水,画遍大江南北,重峦耸翠,玉华叠嶂蕴蓄在心灵,梦境中也常常萦绕着天地无言之大美,那金刚杵一般线条,那行云流水一样的视觉空间,抒发出山河的赞歌,彰显着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代表着时代的风貌,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引领着时代的风气。

陈家泠早期的成名作品《荷》系列、《鲁迅先生肖像》等,很多专家、学者、评论家都给予不同的解读,各有侧重,各呈精彩,笔者认同他们的观点,可是,笔者也有自己的解读,那就是超越时空,超越现实的力量,即便早期久远的回声,现在看来依然弥新,那是因为“充实之谓美”的艺术结晶如同梅花、山水一样,在那里,笔者看到了线条之中的超越现实,看到了构成之中的意识形态,抽象的、意象的、具象的、写实的、写意的等艺术因子,无不洋溢着唯美主义气氛,无不充盈着浪漫主义情调,还带着现实主义情怀,那是触及内心的美好,那是温润情感的梦想所在。

也许超现实一词与东方神韵有着诸多理解的差异,可是,美是共享的,即便陈家泠从没有研究过西方美术理论所描述的超现实主义,然而,仅仅从他自己笔下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并在表达艺术形象之时,所观、所想、所悟,他也一定通神于东方审美精神与西方超现实主义之间,互生其妙,并在绝顶之处实现融合,融合成现代中国画的超现实形态,以此给观者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也给当代画坛带来启发和参照。

(文/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