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国家公园营建:让自然扮演主角

来源:民生周刊2022-11-08 12:31:12

到10月份,我国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满一年。目前,新一批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未来我国将建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国家公园如何建?国家公园设施建设遵循怎样的理念和原则,采用怎样的策略和方法?如何在满足相关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考量资源、环境、使用空间等?如何做到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

10月25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国家公园绿色营建”的线上研讨会,就绿色营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防止建设性破坏

国家公园绿色营建,是指在国家公园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与运营中,以生态科学为基础,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并采用有利于自然的技术。

绿色营建能够在满足建设功能的前提下,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将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伤害降至最低,防止“建设性破坏”。

《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国家公园范围内的保护、宣教及民生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应当遵循绿色营建理念。

今年8月,《国家公园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在国家公园范围内修筑设施和开展建设活动,其选址、规模、风格、施工等应当符合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定,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不利影响。

国家林草局西南规划院书记兼院长、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委员会秘书长周红斌表示,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我国的国家公园既要突出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又要坚持全民共享,作为国民福利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游憩机会。

“绿色营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运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理念及方法,科学、合理、系统地规划设计建设国家公园各类设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万物共生,设施与自然环境共生。”周红斌说。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生态保护项目主任华宁说:“绿色营建是确保国家公园原真性、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公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倚仗,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初心。在普及相关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绿色营建的政策和标准,是落实国家公园绿色营建的保障。”

生态保护是第一原则

确保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伤害降至最低,是绿色营建的目标。

针对国家公园绿色营建,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建筑学院景观系联合创始人杨锐认为应考虑4个问题,即有没有必要建?建设规模多小为宜?在哪里建设?绿色营建的指标如何设置?

“任何建设,哪怕是绿色营建,不论大小,都会对真实性和完整性有一定的破坏或影响。”

杨锐提出,要坚持建设规模最小化、生态影响最小化、设施风貌朴素化、分类标准统一化和规建运维精细化。

在杨锐看来,对国家公园建设而言,生态保护是第一原则,设施建设必须经过必要性论证,严格控制总量。必要的设施建设要确保规模、选址和营造方式适宜,让使用者获得接近自然的体验,而非追求舒适和豪华,尺度与风格上要与环境和谐,让自然扮演真正的主角。

此外,在规划管理上,要注意应用设施将访客指引至国家公园外部社区,这既能减少生态干扰,又能使社区获益。

入口社区是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承照认为,入口社区建设要满足生态系统保护、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等三方面的功能,不能按传统城市规划的标准建设,要突出景观价值。

吴承照说,一方面,健康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系统是入口社区最重要的经济资产,是维护社区利益和平衡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永续发展,入口社区也应是兼顾生态资源保护、多元化小型经济和优质生活质量的绿色社区。

“在空间规划中注重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与完整性,以及与人居环境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保持地方文化特色,并进行全域管控基础上的空间分类分区精细化管理。”吴承照说。

全周期  全寿命  全过程

国际上,国家公园建设已经拥有150多年历史,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起步较晚,但凭借60多年自然保护地建设经验积累,近年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发展迅速。

2016年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祁连山、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香格里拉普达措、钱江源、南山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管理体制创新、生态保护、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

2021年10月12日,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随着国家公园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相关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亟须统一和完善。今年4月,《国家公园设施绿色营建》一书出版,

该书阐述了基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绿色营建理念和方法,以“人与自然万物共生,设施与自然环境共生”为目标,明确了“全周期、全寿命、全过程”、立足“本土化”的国家公园绿色营建之路。

国家林草局西南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吕雪蕾说,《国家公园设施绿色营建》一书提出,国家公园在生态与景观上彰显“相地合宜原则”,在组合与布局上遵循“七宜七不宜原则”,在尺度与比例上追求“亲切舒适原则”,在色彩与质感上力求“处理得当原则”,在结构与形态上体现“相辅相成原则”。

什么是七宜七不宜?吕雪蕾介绍,即设施规模宜小不宜大、设施种类宜少不宜多、设施发展宜慢不宜快、景观设施布局宜散不宜聚、住处设施布局宜聚不宜散、公共设施宜隐不宜显、管理设施宜特不宜奢。

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规划财务处处长赵海霞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以划定建设用地控制线为抓手,实行正面清单制度,严守生态红线,控制建设体量。在建设实践中统一规划,根据当地生态、人文特点,从选材、风格、尺度、环境融合等角度进行控制。例如,采用可拆卸的装配式建筑,减少能耗与排放,在设施中展现民族特色风貌。

赵海霞说,明确政策导向是发展绿色营建的基础。目前试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总体规划都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建设规模、用途和风格进行了限定。

□ 《民生周刊》记者   赵慧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