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线上哄睡”悄然兴起

来源:民生周刊2022-11-08 12:26:08

如今,主动或被动地熬夜,成了不少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睡眠质量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2022年世界睡眠日前夕,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调查显示,近3/4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入睡困难成头号问题。19岁至35岁的青壮年,是睡眠问题高发年龄段。

“睡不好”逐渐成为一些年轻人的痛点,除了药物介入、心理疏导,近年来悄然兴起的“线上哄睡”凭借新颖且温和的调节方式,俘获了不少年轻受众。

在一些助眠APP、小程序上面,消费者花上几十元到几百元的价格,就能享受到助眠服务,睡眠在这里成了一门好生意。

音频助眠

在短视频等平台上搜索“失眠”,各种助眠神器、神招儿算得上五花八门,一些直觉敏锐的内容创作者看到了“睡眠经济”带来的流量密码。

“雨打芭蕉、风吹竹林,这样的声音比较柔美,能抚慰心灵,舒服。”家住北京顺义的胡女士前段时间被失眠所困,无意中成了助眠音频的粉丝。

胡女士从事文案工作,平时工作强度高,睡眠状态不好很影响工作。她付费39元在某短视频平台购买了一个月的会员,感觉“白噪音”对入睡有些效果。会员过期后,胡女士摸索出一些门道儿,在网上找到一些免费音频。

睡不着、睡不好,不仅倒在床上折磨人,第二天还打不起精神。

山东济南的李先生,睡觉时对声音很敏感,刚上班那段时间,怕影响工作,他在晚上会用一些助眠药物,后来发现短视频平台的助眠音频不错,“有些是收费的,不过大多是免费的,我现在每晚都是听它入睡。”李先生说。

长期受失眠困扰的周先生,供职于广东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因为经常加班熬夜,睡眠质量欠佳,临睡前都是靠刷短视频来打发时间。

不久前,他关注到一个助眠直播间,主播不间断播放一些雨声、溪流声、丛林鸟鸣声等音频内容让人安神。周先生付费听了几次,对入睡确实有一些帮助,很快他成了该主播的拥趸。

“以前不知道‘白噪音’这个概念,后来我专门找了一些有雨声的音频,入睡前把手机放在枕边,比较容易入睡。”周先生说,他发现一些助眠直播间,每晚收听的人都不少。

或成新风口

受失眠困扰的人愿意为优质睡眠买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助眠枕头、中药冲剂、理疗器械等,向来不缺粉丝光顾。

随着线上助眠服务悄然进入公众视野,有些用户坦言,那些轻柔、舒缓的音频,或轻声耳语,或低吟浅唱,对助眠确实有一定的帮助。

《民生周刊》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哄睡服务”,随机进入一家店铺,向客服询问关于助眠的帮助。经介绍,店铺有音频和语音通话两种选择,语音通话都是真人对话,收费标准从每小时35元到490元。

该店铺客服表示,提供语音通话助眠的工作人员一般被称为“哄睡师”,基本都是有经验、负责任、声音好的主播。该客服表示,下单之后就会“秒安排”。

据了解,与简单的音频助眠不同,线上真人助眠服务可以互动沟通,也可以倾诉烦恼与抱怨。还可以让“哄睡师”讲故事、念书籍内容等,有时候念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也容易帮助用户入睡。

青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孙丽认为,很多“白噪音”、轻音乐、耳语等都是比较小的,这些声音能与大脑产生谐振,使活跃的大脑安静下来,达到放松状态。在她看来,讲故事或念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事实上也是让大脑放松的一种方法。

数据显示,我国近3/4受访者曾有过睡眠困扰,需要助眠音频与助眠服务的群体庞大,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哄睡服务产品开发自然受到资本的青睐。

互联网经济专家高扬表示,不仅哄睡服务有市场潜力,通过游戏治愈相关疾病等数字疗法也方兴未艾。借助互联网辅助解决一些传统的健康问题,或成为新的创新风口。

引导与约束并行

对于失眠的理解,公众也应理性客观地看待。临床意义上的失眠,是指晚上的睡眠时间少于5个小时,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舒缓的音频和哄睡服务能发挥一定的助眠作用,但是能成为治疗失眠的手段吗?

孙丽表示,公众要认识到助眠与治疗的边界,声音本质是让大脑放松,重度失眠还需接受专业治疗,如果是需要睡眠障碍的治疗,仍然要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遵循专门的医疗流程。

孙丽还提醒,目前电子设备上播放的“白噪音”对助眠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入睡之后还一直不停地播放,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比如影响人进入深度睡眠,反而会降低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这样一个巨大市场的存在,“哄睡师”、线上助眠成为一门生意。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需谨防服务乱象,一对一的聊天服务较难监管,需要使用技术手段加以克服。

不仅如此,围绕线上哄睡的收费与服务是否匹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旦出现消费纠纷,不好评判。这也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个问题。

高扬认为,服务创新既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也需要引导与约束。新兴服务值得鼓励,但规则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前提。只有引导与限制并行,哄睡服务才能快速且安全地发展。

高扬说,对于哄睡服务这个新兴业态与市场探索,社会不妨宽容以待,这类创新或能催生一些极具发展前景的业态,以及有助于缓解睡眠障碍的好产品。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