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杨林:感动于酱彩 情归于韵味

来源:民生网2022-11-07 16:58:18

每一次翻阅杨林的作品,都有不同的心得,浏览、细品,那气韵生动的瓜果、那生机勃勃的向日葵、那极富构成意识的秋池一角、那纵横交错的枯荷……,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每每浏览、品读都有不同的精彩,总是充盈着功期造化的神韵,总是激荡着叩击心扉的力量。更为奇妙的是,每当打开杨林的作品,一抹馨香随风而动,真真切切,沁人心脾,让人沉醉。 

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尘,自成一家始逼真”;金农说:“同能不如独诣”……因循守旧,陈陈相因,永远也无法实现超越,只有坚守传统,独出心裁,方能自成一家,才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杨林的“酱彩花鸟画”就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而且,体现着娴熟的表现技巧,凝结着艺术观念与内容形式相互融合的升华,承载着心胸创意与艺术真谛的结晶。

纵览杨林的作品,可以发现,他有意识地探寻新的艺术表现样式,并不断创立自己的表现语言。显然,这需要独特的才情,更需要超迈的能力,才情体现于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追求,而能力则是多种表现元素的高度融合,才情加持着能力让杨林的作品别具一格,风姿独秀。

 

《盛世欢歌》 《化石系列·魚》

杨林的作品主要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杨林的作品样式不与人同,既迥异与古人,又有别于今人。杨林的作品带有很强的现代构成关系,构成之中又带着传统审美的“意中味”和“画中妙”。杨林喜欢运用光影、透视、色彩、笔墨的微妙变化在平面之中进行分割,把不同空间所呈现的物体逐一分解,然后重新组建,让多维的元素集中于中心主题,为焦点服务,从而在整体的画面之中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使作品耐看,有品头。比如《盛世欢歌》这幅作品,他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去呈现具体的物象,而具体的物象则在高超的艺术表现之中,由形、光、色、线等多种艺术元素相互辉映而成,甚至具体物象在形、光、色、线的辉映下还带有一定的抽象性,给观者无尽的联想空间。端庄的、典雅的、有蕴藉的、温情的……,细微之处,很深入,整体氛围,又很热烈,形式美感孕育着澎湃的视觉张力,给人一种繁荣昌盛的艺术感观。事实上,《每写残荷笔自狂》《高洁风骨》《倒挂一池秋》《葵海鎏金》等等作品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显然,杨林的这种构成关系摆脱了传统文人“逸笔写心境”的审美形式,而更契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情趣,让艺术当随了时代,同时,这种构成关系,也因恪守传统审美精神让笔墨得到充分发挥,又拉开了浮于表现形式而一味构成、一味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学院派的距离。画面洋溢着独特的韵味,彰显着娴熟的艺术表现力,也体现出杨林对艺术的深度思考。

其次,杨林作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文人的书斋之中,而是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杨林善于写实,他可以写的精妙入微,深入肌理,杨林也强于写意,写意则意由心生,境由心造。当写实与写意神遇而迹化之时,统为一体,融成了精妙,写实则得乎寰中,写意则超于象外,气韵周,而意境妙,神形足,而情意浓,表现的是花鸟的洗炼、概括、精致,又带着山水的浑厚、静穆、幽深。是花鸟、亦是山水,脱了凡俗,而入了化境。

 

《新视界·荷》  《秋风留言》

杨林通过自然物象,把“以意写形、以神写形”转换成一种可观、可赏的视觉美感,让作品具有居家办公、楼舍厅堂的装饰效果。他画花,则花入形,他画鸟,则鸟出神,那神形迥出,妙造其极的妙境,不管是殿堂、展厅,还是在画廊里,无意之间,扫上一眼,一下子就可以知道那是杨林的风采,辨识度很高,而且,瞬间可以激活观者潜意识的审美本能,入心、入情,深入心灵。那传统笔墨构建下的审美之意蕴、那现代技法表现之中的审美之精神,有内涵、有滋味,构图中带着丰富的内容,画面里带着说不尽的话题,瞬间激发出聊天的欲望,于是,画理、画论、画趣、画味,聊到海阔天空,聊到轻松自如,极强的代入感,聊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聊出了亲密无间的友情,甚至还聊出了礼尚往来的战略合作。

再次,杨林的作品具有浓郁而阳光的浪漫主义情调。他的作品几乎全部从自然之中提取素材,却在自然物象的表达方面集中体现于内心情感的表达。《每写残荷笔自狂》《盛世欢歌》《霜重色愈浓》《高洁风骨》《又到霜月红》《倒挂一池秋》《葵海鎏金》《藕象》《雨虹》……,不看作品,只看名字,就是一幅幅诗意空间,唐诗的韵味,宋词的风采,元曲的韵律,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不由自主地走进去,沉浸于馨香四溢的画面。

打开杨林的作品,阵阵馨香总是诱惑着观众去探究其理,格物致知的欲望,却又摸不着头脑,只能深入了解杨林其人、其画,方解其中点滴滋味。

显然,杨林的艺术样式是他恒定的追求,而表现技法则让他的艺术形式更具特色,更显独特,又不可复制。那就是他独特的绝招,这种绝招是他的“驰名商标”,亦是他几十年上下求索,苦心孤诣的实践成果,堪称专利。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艺术家对所选材质的心理认同和精神积淀,而杨林借助于大众日常生活的“酱油”这一物质媒材进行艺术表达,则让他的作品既有“艺术本身”散发的视觉之意味,又有“作品本身”散发的味觉之醇香。

 

  《香风拂动》 《大塘放歌》

也许是偶然天成,也许是积年孤灯求索,心追手摩的实践结果,杨林发现“酱油”表现于绘画有着独特的韵味,于是,他就大胆尝试,反复实践,不停地对比,日复一日,朝夕不倦,每有会心之处,便抚掌跳跃,像着了魔一样。当“酱油”渲染于宣纸,他的情感也倾注于笔端,渐渐地,他享受于“酱油”与水墨,“酱油”与多彩心性合一的状态,“酱油”、墨、彩伴随着微妙的交融关系,心象则伴随着笔底的变化而变化,在那种充满不确定,又极其确定的规范之中,他很尽情,也很投入。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艺术总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如今,杨林对酱油与墨、酱油与彩的技法表达已经到了技高凌云的高度,他也被誉为“酱彩花鸟画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在收藏者之间暗流涌动。

在艺术的表达方面,杨林则以传统审美精神为艺术生发的酵母,通过“酱油”与某种特质的墨,或者某种调和的色彩,进行极为复杂的深度加工,形成一种极具个人化的艺术特点——酱香。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绘画的风采神韵,又借助“酱油”自身的美感、美味,让作品洋溢着自然的、本真的气息,从而激活了一种表现技法,为中国画增添一种新的表达媒介,也为当代画坛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方式。

绘画是图像艺术,千言万语,不能尽其妙,然而,自从几年前杨林的“酱彩绘画”映入眼底的那一刻,笔者就常常回味,回味他那画中味,回味他那画外意,于是滔滔不绝,以此为记。

(文/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