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有了着力点

来源:民生周刊2022-04-19 10:50:29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八大领域,明晰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统筹规划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的4项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意见的出台是文化领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之举,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明确了着力点。

从“给文化”到“用文化”

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

“文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产业兴盛包括文化产业兴盛,乡村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表示,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发掘乡村丰富深厚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是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的重要途径。

《民生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各地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热情很高,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事实上,此次发布的意见也对各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进行了提升和总结。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认为,此次意见由六部门联合发布,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及重视程度。“这不仅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系统工程的重要开端,也为下一步行动指明了方向。”

范周进一步分析,脱贫攻坚中的文化建设重点解决了“给文化”的问题,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完成赋能,也就是“用文化”。这里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管理部门的“文化”,而是“文化强国”当中的“大文化”,包含产业、事业、教育、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相关部委共同联手建立紧密型联结机制。

“意见充分考虑了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文化产业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新突破口。”范周说。

农业生产要唱主角

意见发布后,各地政府、相关企业该如何抓住机会?有观点认为,“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

在实施过程中,范周认为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对乡村资源要进行严格、科学的系统性梳理;二是需建立有效的传播机制,加大对小镇青年的关注力量。

范周说,不同省份的每个乡村情况各不相同,乡村与乡村之间也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既包含历史文化传承的差别,又有产业发展的差别。文化产业赋能要做到有针对性,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通过主观意识进行判断与选择,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当前,互联网传播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应注重立体宣传,扩大影响力。与此同时,吸引从城市返乡的小镇青年发挥重要作用,小镇青年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助力。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授魏翔看来,在意见推行实施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做到分清主次、分层推进。文化是对农业的赋能,农业生产唱主角,文化进入乡村为乡村产业和农业产品提供附加价值。文化赋能也要明确,是通过文化附加值的提升,使农村增收,共同富裕,解决粮食安全生产和防止返贫的双重问题,守住两条底线。

意见指出,要促进共同富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魏翔表示,这里面“花开两朵”,包含两个关键词,一是共同富裕,意味着要增收;二是赋能,即通过文化产业提高农产品、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对于意见提出的8个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他建议各地政府可以从“设计强乡建”和“文化活乡产”两个方面着手。

在“设计强乡建”方面,魏翔认为,之前的乡村建设更多的是通过民宿投资、第三产业、工业经济带动农业经济,而此次意见提出“创意设计赋能”,并且放在重点领域第一条的位置,强调推动更多文化元素应用到乡村规划建设之中,提升乡村规划水平、设计品质和建设标准。

“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提升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用设计来加强乡村建设,通过文化来提高它的附加值,在提高乡村适宜性的同时,也弥补城乡基础设施和软件方面的差距,为后期的‘硬投入’抬高起点。”

关于“文化活乡产”,魏翔说,在乡建、乡产的过程中,要注意文化和环境的脆弱性,如果一味用“硬投资”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来建设乡村,很可能会对乡村文化、乡村环境造成损伤。所以,通过文化产品来包装乡村产业和提升农产品价值变现更容易形成经验、实现目标,摸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首先要固化乡村产业的附加值、乡村产业的文化内涵,这样,方向就明确了,以后的投资、建设循此穿衣戴帽即可。”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