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今年春来早!有些地区偏早20多天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22-03-15 09:45:17

连日来,全国气温不断走高,春天的脚步越来越快。

尽管这两天我国中东部地区有明显雨(雪)天气过程,但未来10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仍将较常年显著偏高。目前,有不少地方已经入春了,正是春光烂漫时节,春暖花开,暖意洋洋。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天来得早,有些地区入春时间普遍比常年偏早5到20天,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份部分地区入春时间偏早20天以上。

您所在地区入春了吗?哪里将要出现第一声春雷?各地春季长度差别多大?气象专家进行了解读。

哪些地方入春了?

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除了华南大部及云南南部的无冬区,黄淮地区西部、江淮以南大部及贵州、重庆南部、四川东部、云南北部等地已经入春。

上图:2022年全国春季开始日期分布图(2022年1月1日—3月9日)。

其中,云南北部、四川东南部部分地区于2月中旬入春;江南南部及东部、华中部分地区于2月下旬入春;江淮、黄淮西部及四川东北部、贵州等地于3月上旬入春。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专家、研究员艾婉秀分析,与常年相比,黄河下游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春时间普遍偏早5至20天,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江苏北部等部分地区偏早20天以上。

上图:各地春季开始日期和常年平均入春日期的比较(2022年1月1日—3月9日)。

不过,南方部分地区入春偏晚。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云南北部、四川东南部等地入春偏晚5—20天,个别地区偏晚20天以上。

从常年情况来看,不同地区入春节奏相差多久?

气象专家介绍,从1981—2010年平均值来看,华南中部及云南南部、福建东南部1月入春,上述地区北部及四川东南部、福建北部等地2月入春;除内蒙古东部、东北北部、青藏高原大部等地在5—6月入春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在3—4月入春。

第一声春雷要来了?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过去10天(2月28日至3月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除西藏外,全国其他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至3℃。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表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持续处于在高气压脊控制下,天气晴朗,大气底层温暖的南风,使得升温的势头十分迅猛。

尽管3月11日至13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及新疆北部将有明显雨雪天气过程,但这次雨雪天气总体强度较弱。虽然有冷空气南下,但与空气湿度配合不佳,不会形成大的降雨或降雪。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雨雪天气中,由于天气整体偏暖,冷空气来袭时,多地可能出现对流天气,迎来今年第一声春雷。”方翀表示。

中央气象台预计,12日午后至13日夜间,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重庆、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等地将有雷电天气,其中,重庆中北部、湖北东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等地局地将伴有短时强降水,小时降雨量20—30毫米。

各地春季长度差别多大?近期天气怎么样?

从1981年至2010年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各地春季平均长度差别很大:华南中部、云南大部、贵州西南、四川中部等地超过100天,其余大部地区在50—100天。

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等地春季平均长度少于50天,这些地区春光更易消逝,尤其需要珍惜。

与此同时,也有些地区属于终年无冬区,这些地区就是华南大部及云南南部,部分地区春季长度超过200天,让人羡慕。

上图:全国春季长度分布图(1981—2010年平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3月上旬,除西藏外,全国其他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其中新疆北部、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东部、江西、湖南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中东部、四川盆地、贵州等地,偏高4—6℃。甘肃、河北南部、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地的部分地区,平均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气象部门预计,未来1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仍然较弱,全国气温仍将是显著偏高的趋势。预计3月中旬,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高2—4℃,其中宁夏、内蒙古中部、陕西、山西、河南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偏高5℃以上。

由于有弱冷空气活动,局地气温会出现大幅波动,此外,还存在较大的昼夜温差。专家提醒,出门时不仅要看最高气温,也要注意早晚的低温,可采用“洋葱式”多层穿衣法,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以适应环境,预防感冒。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李红梅)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