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7% 低龄近视防控是重点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21-10-27 10:41:48

记者从26日教育部发布会获悉,自2018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的53.6%下降了3.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较2018年仍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实施方案》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

增加体育锻炼、减轻课业负担、加强政策保障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第一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如何把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增上去,整个社会都需要提高认识,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第二要解决专业基础薄弱的问题,目前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和健康管理等方面专业设置比较少,教育部也在计划增设相关专业。第三是要增强学生的个人自律,增强家校之间的协同,各方密切配合才能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王登峰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是,近视一旦发生就是不可逆的,因此降低近视率,并不是去治疗那些已经近视的孩子,而是要让没近视的孩子不要发生近视,同时让已经近视的孩子不要进一步加重。所以,如果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越来越低,那么整个近视防控工作就有更好的基础。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基础,都要还是要坚持“一增一减一保障”,即增加体育锻炼、减轻课业负担、加强政策保障。

确保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要全力以赴推进近视防控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逐步推动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和信息化建设。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在全国183个区县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成立“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11家专业机构对口分区分片指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19个省份开展了针对网课等居家学习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影响的专项调查,评估疫情期间近视现状和影响情况,多种形式发布近视预防指引,引导公众、家长做好近视防控。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扩大典型示范效果。继续推动做好183个试点区县先行先试,启动实施第二批试点工作。同时,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要全面加强监测与评估,在地市级全覆盖的基础上,2021年争取实现辖区内县(区)监测全覆盖。

探索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在双减背景下,体育总局将探索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教师的做法。”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说。

目前,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断提升,但学校体育教师却严重不足。 姜庆国介绍,现在有些省市已经进行了探索,比如四川省组织一些优秀运动员,让他们到学校兼职体育教师,采取“先上岗、后培训”的模式,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欢迎。另外,体育总局还在推动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的探索。比如,广西桂林榕湖小学,有20多个俱乐部进入校园,家长出相对较少的钱就可以让孩子得到专业训练,也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

 尽量选用高显示指数的读写台灯

台灯是孩子们读写时常用的灯具,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影响视力,如何为少年儿童选择适宜的读写台灯?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杜跃军介绍,对儿童青少年使用的读写台灯,应该尽量选用高显示指数的灯具,一般的显示指数要大于80。如果使用低显示指数的台灯,反射回眼中的色彩会失去饱和度,容易造成光的饱和度丢失,造成颜色失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进而可能导致近视。

杜跃军说,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读写台灯时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要选择标识齐全的产品。二要尽量购买照度均匀度指标达到A级的产品。三要避免使用裸露在外的LED光源。四要选择色温适宜的产品,根据产品标识上标注的色温值,不要选择超过4000K的台灯产品。五要根据使用环境按需购买,插电式台灯照度均匀度也更稳定,相对来说更适合孩子读写。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丁雅诵)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